2018年01月30日
评论数(0)近几年,都说实体店遭到电商冲击,
各大品牌纷纷缩小经营规模,
关门倒闭的不在少数,然而,
有一家实体连锁店,短短三年时间,
全球开了2600多家店,
店铺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每月开店80~100家,
2017年销售额达到120亿,
而且,还有源源不断的合作商争先恐后的要求合作......
MINISO——名创优品,
可能有的人不屑于在这种10元小店中消费,
可能有的人吐槽,不就是山寨版的“无印良品”,
但却无法忽视,店铺中人头攒动的景象,
在他们位于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标杆店中,
月营业额都达到300万左右,坪效超高。
然而,能够支撑如此快速的扩张模式,其内部的支撑系统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MINISO的信息化之路。
没有信息化系统做不成大事
作为创始人,叶国富喜欢引用“冰山理论”阐述名创优品:大家看到的,知识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来自水面下看不见的90%。
Loren一手筹建了这套耗资3000万元的IT信息系统。它由店铺订货系统、供应商登录系统、企业OA系统等十余个系统构成,其初衷是“以信息化管理推动业务流程的规范与发展”。
前几年带队在东莞考察时,叶国富注意到一家名叫“美宜佳”的便利店,当时这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便利店,超过2300家,3年时间增加了1300家,店铺数量的增长意味着采购订单、物流规模的同步增长,什么样的系统支撑了宜美家如此快速的扩张?叶国富随即寻找了国内零售信息化专家级的供应商,双方共同量身打造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切换门店收银系统、优化物流系统、改进供应商订货系统、建立OA办公系统等,前后花了差不多三年的时间。
叶国富的要求只有一个:“速度、速度、速度”。信息化的程度直接决定了业务进行的速度和效率,在这一战略面前,所有的困难都要让路!
“系统的建设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Loren发现,随着各项系统的导入,信息化的优势逐渐呈现,合作方与内部员工切身感受到便利性,内外阻力慢慢消失了。“系统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辐射范围越来越广,每个部门对它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对系统的认知也越来越深。”
在这套系统的支持下,仓储物流得以提升。一位物流经理说:“新开一个分仓,行业标准一般是三个月的时间,但实施这套系统后,名创优品可以把时间压缩到20天。”物流中心总监Kane的感受是:“这个系统,前提的投入非常重要,通过不断的修正、改进、优化,到今天已经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系统了。”
用数据管控商品流
基于前期的IT系统,名创优品将数据分析引入供应链管理,作为物流系统运转的“指挥棒”和“校正仪”,通过数据监控、盘点、分析等手段,确保商品与数据的一致性。
通过抓取终端的销售数据,计调部门进行采购评估,分析整合数据后向供应商下达生产指令。结合后台销售数据和前台店铺需求,计调部门向物流中心下达详细的商品配送订单。同时在配送环节,基于店铺位置、商圈距离等数据,设定最优配送路线,这种经过精密计算的配货方式比专车到店的配送成本降低一半以上。同时商品的发货抽查、退货、报损、门店调货等都通过系统化的数据进行记录、管理和统计分析。
系统和人,哪个更靠谱?
名创优品创立之初,发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个分店刚开业的时候,销售非常不错,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销售却越来越疲软。这个时间非常短,大概只有3-6个月。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个店经营一段时间后,店铺商品不全,畅销品经常缺货,客户进店找不到想要的商品,滞销商品缺大量进货,店里都放不下了。
名创优品在云南某旅游景点的店铺销售收纳箱、厨具用品,一度引起广泛讨论。按照惯常的经验推断,此类商品最适合的销售地点是社区店,不应进入旅游景点销售。然后数据分析的结果是,这些商品销售都在中等以上。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个旅游景点原住民很多,周边还有工业区,因此收纳箱、厨具用品等恰好匹配了打工族和原住民的需求。
人是最复杂的一个因素。一方面,人是创造之源,具有极大的能动性,具有极其欠缺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人包含很多不可控的变量。
名创优品不惜成本的打造IT信息化系统,最终就是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技能发挥人的创造性,又可以最大化的避免人为因素的不可控风险。
Loren说:“借助高度标准化的系统来规范人的操作,把人的负面因素降到最低限度,同时大数据应用有助于解决供应循环流通的问题,提高整体经营效率。运营是触角,买手也是触角,他们搜集回来的信息,经过集中分析处理、筛选过滤,形成最终的一套管理体系。”
对于名创优品而言,投入巨大的努力,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把正确的商品放到正确的位置卖给正确的人。”
来源:上海森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