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设计

一鸿市场研究中心

公告

在农贸市场设计领域,一鸿先后服务建造的大、中、小型市场总数超过1200家,总面积达2800亩,服务客户遍布全国,创造了一个个“星级文明规范市场”、“样板农贸市场”、“放心市场”,成为国内样板市场最多、业务覆盖范围最广、客户好评度最高的专业农贸领域研究服务商,是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商务部推荐的专业农贸领域研究服务机构。

统计

今日访问:1870

总访问量:4065269

“性价比”为王,农贸市场如何凸显菜价优势,留住顾客?

2020年08月11日

评论数(0)


菜价上涨潮来袭,农贸市场面临压力

近期,受疫情、汛期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菜价出现了连续性上涨。特别是叶菜类的价格,受天气影响,采摘、储运等成本提升,涨幅最为明显。

“以前我们买菜都不关注价格的,但还是明显感觉菜价上涨了。”农贸市场里,一位顾客向记者说道。

农贸市场、菜市场— 杭州一鸿市场研究中心
▲近期中央财经频道关于菜价上涨的报道

面对上涨的菜价,商户也很无奈:“菜价上涨,很多菜不好卖,有些菜我们进货也少点”。特别是从批发市场进货的商户显得更为被动。

去批发市场拿货,价格受限比较大,涨跌都是日日新,到了零售摊位,如果价格涨了,有熟客问起来,也会倍感压力,怕给顾客留下不好的印象,特别是新市场,好不容易维系起来的客人却流失了。

作为普通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把“活算盘”,一日三餐精打细算,对于菜价的敏感性绝不亚于市场里的商户。特别是在菜价波动比较大的时候,顾客更不会局限于选择农贸市场买菜,而是在现有条件下,积极选择多渠道采购食材。

菜场买一点,超市比个价,生鲜电商平台薅个羊毛,社区团购带一点,和马路边的菜农还个价等等,让家庭菜篮子通过多个购买渠道组合,从而来降低生活成本。

农贸市场、菜市场— 杭州一鸿市场研究中心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生鲜购买渠道,也给农贸市场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如今的生鲜市场分食者,早已和十年前不是一个量级。

在新形势新背景下,作为“保供应、稳物价”的民生菜篮子工程,农贸市场能否留住老百姓的脚踪,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将面临巨大挑战。

但不容否认的是,老百姓尝试新的买菜渠道的同时,最在意还是“性价比”。买同样品质的菜,哪个渠道更实惠,将决定生鲜市场角逐者的核心竞争力。

这也是生鲜市场角逐者,渴望完善农产品直销供应链,寻找最佳性价比解决方案的根本原因。

从目前现状来看,相比于探索实践“供应链为王”的生鲜竞争者,农贸市场的上游供应链还主要倚赖批发市场,菜价是以批发市场的价格及默认利润率为基础的。但同时,商户做的都是自家生意,也具有调价灵活性的特点。

农贸市场、菜市场— 杭州一鸿市场研究中心
▲农贸市场商户与顾客面对面交互

在农贸市场里买菜,不同时段会有不同的价格空间,早上买菜和傍晚买菜的让利空间不一样。这是目前的商户在物价方面,能够自觉去调控的一方面,也是农贸市场积累熟客的优势所在。

但,作为新时代的农贸市场,仅靠“讨价还价”这一传统售卖方式来实现“菜价惠民”是远远不够的。

那么,在政府监管和指导下的农贸市场,每天出售的农产品,在价格机制上,如何体现出“稳物价”的公益性优势,从而更好地吸引消费者,坐实老百姓“首选买菜之地”呢?


农贸市场保持“性价比”优势需要做什么?

一、从摊位规划来说,无论农贸市场体量大小,同一行类摊位至少要规划2家以上,以此形成有效的场内竞争机制,有竞争可以激发商户对价格进行灵活调整,从而提升了预留给老百姓的价格让利空间。

二、从选商层面来说,优先选取自产自销商户,打造独具优势的菜市场供应链模式,这对于价格稳定会有明显效果。

因为相对于批发市场进货的商户而言,自产自销商户买的是自家产品,菜价灵活性和稳定性会更好,特别是本地的农场直供,本身就减少了中间环节,同品质之下,本地菜的菜价也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三、从市场运营层面来说,市场管理方要多鼓励商户进行个性化的让利促销活动,不同的摊位通过个性化的促销方式来让利顾客,也能在菜价上涨期间有效刺激消费,减少滞销造成的菜品损耗成本。

例如,为了防止当天卖不完的菜品积压浪费,在晚间时段进行“买赠”(买三赠一,买三个品类送一个小份菜品,可以用喇叭播放或者泡沫板写出来,赠送小份菜提前打包好)的促销活动,老百姓会因为买赠活动,多买一个菜,还因着加深了对摊位和老板的印象,复购率也被提升上来。

四、从产品层面来说,可以进行创新的产品销售尝试。例如,为了提高产品的服务溢价,摊主可以提供针对不同菜单的切配菜品(在与顾客建立信任关系以后,结合摊主微信群的顾客需求,通过市场里不同的摊位品类,进行切配),并指导顾客如何烹饪,用服务力来降低顾客买单品的价格敏感性。

除了半成品可以提供给有需求的熟客,还有针对“一人份”、“两人份”等不同需求的套餐研发,也会给销售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效降低顾客菜价敏感度。


五、从市场服务层面来说,要积极做好场内价格巡查和顾客咨询投诉,设置价格监督服务台,配备专(兼)职价格监督服务员,公布价格举报投诉电话,防止商户出现恶意涨价事件。

六、从市场管理层面来说,管理者要定期组织商户进行价格培训,成立价格管理指导小组,利用农贸市场经营场所内的电子显示屏、公示栏、广告牌等,做好市场价格行情的公布工作,以及进行国家价格政策、法规的宣传。

同时,市场管理方要加强对场内经营者价格行为的监管,组织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市场价格巡查,对违反规定者,应及时加以纠正,并做好价格诚信档案记录。

总结

农贸市场作为政府民生工程,是具有较强公益性的城镇公共配套设施。农贸市场的价格调控机制,最根本的就是要在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对农贸市场经营管理者、场内经营者进行监督,落实农贸市场的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价格干预措施、价格紧急措施以及其它法定价格措施,从而保证农贸市场“保供应、稳物价”的公益属性。

在本次疫情期间,农贸市场凸显出了“保供应、稳物价”的能力,这是政府和市场方、经营户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也就是农贸市场在未来无法被取代的根本原因。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一鸿市场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