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风光不再
菜场处变不惊
在过去的一年,传统超市闭店潮,来得比往年更加猛烈。沃尔玛、家乐福、华润万家、永辉......各大响彻耳畔的知名超市品牌,关门闭店、业绩亏损的消息时有耳闻,关店、转型、突围成了行业新闻中几个常见的关键词。
超市死亡名单常常出现在零售行业新闻的头条,风光大不如前,已是不争的事实。曾经风靡一时,如今萎靡不振。
超市曾在过去二十年的零售市场一骑绝尘,出尽了风头。菜场被超市分割了市场也只能忍耐;十年之后,超市艰难转型突围,菜场依旧默默经营,不变当年处变不惊的老底色。
菜场还是原来的菜场,不仅没有被挤垮掉,还走上了一条由政府护航的改造复兴之路。人们还像以前一样需要它。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需要,它始终能等着你前去,填满老百姓的菜篮子。就连一些本该退休的老商户也说:顾客不让我们退休,说退休了就不知道上哪买了。在菜场里几十年如一日的老商户们在默默坚守着,菜市场何尝不是这样?
新消费层出不穷
菜场不再一家独大
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崭露头角。热闹的露天集市从“资本主义尾巴”变成自由买卖的交易场所,国营蔬菜副食店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农贸市场成为民生舞台上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
时代在发展,多少新事物从眼前飘过,菜场却变成了老菜场。经历了40多年的风雨,菜市场虽然破旧,但还是老百姓买菜的心头好,谁也替代不了。菜场的客群大多还是上个世纪那一代人,他们习惯去菜场买菜,带着强烈的时代印记和消费执着。
虽然不得不承认,如今的菜场不是消费者唯一的买菜场所,特别是对于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来说,传统市场的脏乱差成为了他们的定式思维。
生鲜市场蛋糕就那么大,现今来分吃这块大蛋糕的角色越来越多,除了生鲜超市、社区小菜店、生鲜电商、流动生鲜车等等,最近兴起的社区团购杀进生鲜市场,在起源地长沙掀起了激烈的争夺战,社区团购作为新风口新赛道,使菜场改造的当下又多了个竞争对手。
▲小区业主作为团长(多为宝妈)通过微信群集结邻里团购发货
买菜再不是“菜市场一家独大”的市场局面,菜场如果不转型创新也只能被动地“夹缝中求生存”。
如何通过革新,导流年轻消费群体,拓展新客源,是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绕不开的话题。
软硬件升级
吸引年轻人买菜
说到年轻消费群,作为本世纪消费主力的8090后,他们愿意到菜市场买菜吗?
曾经的8090后在二十年前,因为个性、自我,经常上报纸的头版头条,被社会热烈地讨论着。经历了两个十年,如今也纷纷隐匿到千家万户,担当起了家庭重任,他们对于买菜这件“小事”,有自己的主张。
高房价、高物价、子女教育、工作压力压得喘不过气,买菜这件事要么甩手给老人代办,要么直接了当去超市把买菜做为买居家消耗品的一小部分给干了,省时省力比什么都重要。
除了大妈大爷们,惜时如金几乎是普天下青年共同的生活法则,也难怪这些青年对菜场依旧不如大妈大爷们感兴趣。
新型的菜市场也在努力做各种尝试,通过软硬装的优化升级和管理运营,吸引新一代支撑起一个个家庭的年轻人进入菜场。
环境变好了,脏乱差没有了,让老百姓头痛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被新菜场用管理规章和设施设备解决了。食品安全这个痛点的解决,是菜场转型升级的杀手锏。在菜市场,你可以随时把购买的食材拿到检测室去检验,让你吃得安全放心。
勇于自我革新
菜场复兴是必然的
近些年,菜市场引起世人注意,源于唱衰菜市场的声音不绝耳畔,菜市场的存在被打上大大的问号:
菜市场会不会被淘汰?
菜市场要消失啦?
菜市场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针对这些疑问,引发了社会激烈的讨论。
有人说,菜市场作为老旧事物必然被取代。也有的说,菜市场不仅是买菜的地方,也是社区社交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菜市场不可能会消失。
讨论的还在讨论,这头菜市场也动静不小:几年的功夫,全国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菜场改造潮,不仅让菜市场变新了,还更优化了。
夹缝中求生存,不如提升竞争优势,和其他竞争对手来个“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专注做好卖菜这件关系到老百姓餐桌健康的大事。
人总要往前看,而菜场要勇于自我革新,如此,菜场复兴是必然的。
从革新方向来说,目前菜市场还在探索阶段,除了环境、食安的优势打造,如何在改造过程中抓住中老年这批忠实的老顾客,收拢青年群体这批新顾客,在商业模式创新、运营管理创新上还大有文章可做。
革新探索的路上,必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曲折中前进却是不变的真理。当代菜场只有与时俱进,顺势而为,转型革新,才能在众多竞争对手中披荆斩棘,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