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头条

美妆头条

公告

化妆品移动互联新媒体平台

统计

今日访问:33

总访问量:181610

2018迎来品牌开店潮,美妆专营店渠道的大趋势何在?

2018年02月26日

评论数(0)

未来3年升级1万家美妆店,环亚集团“喵吧”项目推出之前,业内对此所知甚少。

作为美妆业基地广州的领头羊,环亚集团在业内有着良好声誉,其市场开拓能力强大,主打无硅油的滋源已成为本土洗发水领导品牌,美肤宝在防晒领域也占据领先地位。有强大产品优势及高效渠道体系作依托,环亚“喵吧”美妆店要在3年内开到1万家,显然不只是说一说而已。


除了环亚,国内美妆的“头部”企业,多多少少都已开始启动开店计划。刚刚上市的珀莱雅,开单品牌店是重要工程;这两年快速崛起的一叶子,其开店的节奏也在加快。
在我的朋友圈,每天都可以看到不同层级、不同定位的品牌推出专卖店。
这只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冰山一角”。

如果将各企业明确公布的开店计划统计一下,其总体数据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开店”已经成为美妆产业尤其是上游品牌的战略关键词。

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只是新一波开店潮的先声,未来2-3年将是密集开设品牌店的重要时期。

这波开店潮,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1.开店的主导方是品牌方,主体是单品牌专卖店,或者类似喵吧这种以特定少数品牌为主的,其供应链高度集约,不像现在各自为战的美妆专营店,家家户户在采购上耗费太多精力;

2.布局是全国性、跨局域的,地方中小店为主体的美妆零售格局将被改变;

3.系统化、平台化、规模化,相比难以建立完善运营后台的区域型专营店,整体运营效率更高。



暂且不论这股趋势多少盲目跟风的成分、能否成大气候;但以其目前表现出的速度与规模,已远超市场扩容的节奏,对现有美妆专业零售渠道的主体——多品牌化妆品专营店(以下简称“专营店”),无疑会带来很大的冲击;不仅分流顾客,在经营模式上也会分流寻求项目的投资者,甚至现有的零散化生存的专营店会选择转型品牌专卖店。

对于顾客而言,单品牌专卖店或特定品牌专卖店,在产品丰富度上显然比专营店缺乏吸引力,其业态本身并不具备明显优势;但是,专营店产品丰富的优势,在规模化程度十分低的情况下,也意味着供应链效率上的劣势。对于品牌商而言,渠道交易成本过高、沟通效率太低。专卖店体系在行动上的高度一致性,有效地避免此类问题——零售端的经营者无需在供应链上耗费心神,可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销售、顾客管理、粉丝运营。

另一方面,专营店在提升品牌力方面的价值逐渐降低。对于具有强烈品牌企图心的企业而言,店中的局部陈列或点状陈列无法有效传递品牌体验及个性,再好的形象也容易在众多的竞品中淹没;加之,这两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营模式高度同质化的专营店都开始将偶尔为之的价格战常态化,厂家努力打造的品牌形象因普遍化的打折甩货而沦陷。


供应链效率难以提升,对于品牌的价值逐日弱化,成为专营店业态难以突破的两道坎。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竞争驱使品牌商率先求变,选择开店。对于店家而言,品牌专卖店供应链高度集约化、运营平台化,产品品质、后台系统都有保障,使得开店更为容易, 因而不乏吸引力。

地段、商圈,这些过去所特别强调的因素,受移动互联的冲击,已经失去其对于线下零售店的“护身符”效应;事实上,电商、微商的发展,已表明顾客的消费选择并不因其所处地理位置而受到限制。网络平台与社交媒体让“消费者”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生活在云端的“上帝”,他们动动手指就能“抵达”任何能满足其需求的商家。商家与消费者的关系,越来越取决于社群连接能力——这种能力将逐渐替代传统零售对地段、商圈的依赖。任何具备通过粉丝运营获取云端顾客流量的机构,都将成为强有力的零售商——部分自媒体大号的卖货能力已经说明了这一点。这将逐渐改变传统零售的路径依赖,让过去处于营销链条上游的品牌商可以将经营重心下沉到零售端,实体店所倚仗的传统“专业”壁垒将被逐渐消解。

“资源上云,执行下沉”,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大趋势。这种趋势打破了传统市场运营的框架、机制,将逐步瓦解传统零售赖以维生的土壤。品牌开店的潮流未必就是顺流,也未必一定见效,但对已有主流模式的冲击却是毋庸置疑的。

在移动互联的新大陆,顾客的需求一定会越来越丰富而多元,社群化生存成为必然,任何一个零售平台或体系都无法满足所有消费者——这是规模化连锁体系快速扩张的时期,市场留给传统美妆店的机会。

千篇一律、同质化的经营架构只会逐渐坍塌。无论如何变化,价值法则始终有效,可替代性太强就意味着价值感的欠缺。“我们不一样”,或许是一种十分值得考虑的选择。社群、品类、场景,三要素的有机融合,将为现有零售店创造差异化生存空间,也将帮助在物理空间上与顾客更近的店家与消费者构建更强有力的粉丝关系。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美妆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