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Lee大嘴扒科技

螳螂财经

公告

左拎新消费、右扯新商业,横批未来科技;讲求深度观察、灰度表达。合作+V:Tanglangcj。

统计

今日访问:16544

总访问量:40480167

拼多多和国美合作,这可不仅仅是可转债的问题

2020年04月20日

评论数(0)

文丨易牟

来源 | 螳螂财经(ID:TanglangFin)

4月19日,突然蹦出来一件大消息。

近年来一直“水逆”的拼多多突然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认购国美零售发行的2亿美元可转债,期限三年,票面年利率为5%,初步转换价为每股1.215港元。

国美发债,正常。

拼多多接盘,也正常。

但是,拼多多认购国美的公司债,还是转换价高达1.215港元的可转债,双方还宣布了战略合作,那么这件事就值得唠一下嗑了。

微信图片_20200420092128.png

一、拼多多为什么急着要国美?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可转债。

简单来说,可转债就是一种可以把债券转化成股票的证券。也就是说,拼多多可以按照约定把它转换成股票,国美不得拒绝,拼多多也可以把它在流通市场出售变现,或者等国美正常还本付息。

意思就是,双方先谈一下恋爱,不急着领证。

关于合作,一共有两部分:

1、可转债合约。拼多多如果把5%票面利率的可转债如全部行使转换权,它将最多获配12.8亿股国美新股份,约占国美发行转换股份扩大后股本的5.62%。

2、战略合作。国美零售方面,全量商品将上架拼多多,品牌大家电将接入拼多多的“百亿补贴”计划,旗下安迅物流、国美管家两大服务平台将给拼多多提供服务;拼多多方面,会向国美注入消费大数据、平台流量等优势数字零售资源,也将在市场推广等方面展开合作。

有人说,国美实际上是占便宜了,这一次合作是拼多多“馋它身子”,因为它多年积累的线下门店和物流平台,正是拼多多一直“可梦而不可求”的。

确实如此。

一方面,拼多多缺线下场景,下沉市场用户又见顶。

从财报来看,拼多多的用户已经超过5亿,2020年互联网人口红利几乎消失,由于微信的内部政策,拼多多社交电商的红利也差不多吃尽了,线上获客越来越难。

前几年,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提出新零售,走向了线上与线下的全渠道融合之路,而拼多多才刚刚开始在线上崛起,根本顾不上线下,即便是现在也没这个财力去进行重资产布局。

缺少线下场景的拼多多,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老牌线下巨头国美,希望利用国美的线下给自己寻求用户增量。

另一方面,拼多多没有完备的物流体系,看上了国美的安迅物流。

电商是天生依赖物流的,中国电商井喷爆发与中国庞大的“铁公基”投入分不开,尤其是便宜又高效的快递公司,给各大电商平台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在当前的电商格局中,阿里有菜鸟系,京东自己搞物流,苏宁在自有物流的基础上又入主了天天快递……经过几年的合并和淘汰,如风达、国通、全峰、品骏、亚风、全一等二线快递集体出局,物流体系逐渐成了电商的核心竞争力和护城河。

这些年来,拼多多的物流体系一直依赖阿里菜鸟系,名在别人手里,命也就捏在别人手里,之前还指望极兔摆脱依赖,但是这并不现实,中国快递创业公司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老牌玩家都搞不下去更不用说新手了。

更况且,快递是一个重资产项目,看一直亏损的京东物流就知道了,拼多多自己都还一直在巨额亏损,哪里有余粮再去大肆补贴极兔?

不得已,只好寻求国美的安迅物流支持,自己搞不成器,借鸡生蛋还是能行的。

再一方面,拼多多与国美合作,还想再撕一下“假货”标签,冲击一下高品类。

2019年,拼多多活跃用户5.85亿,GMV是10066亿元;京东活跃用户3.62亿,GMV是20854亿元;阿里巴巴2019财年活跃用户7.11亿,GMV达到了57270亿元。

用户规模和GMV相比较,拼多多的“低客单价”非常明显,人均交易额仅仅1720元,仅仅只有阿里的五分之一,低利润和高补贴一直是戴在拼多多头上的紧箍咒。

现阶段下,拼多多最主要的任务已经不再是高用户增速而是扭亏为盈,提高人均消费额将是GMV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唯一的一条生路。

可是,在过去半年中拼多多在这一方向上成绩寥寥。

拼多多从去年开始推出“百亿补贴”进军中高品类,但是固有的生态和口碑之下,商家的合作意愿并不高,相比天猫、京东、苏宁之类的头部电商,效果并不明显。

无奈之下,拼多多又大力推“正品险”,借助保险公司的声誉给自己背书,意图撕掉假货标签,提高平台形象,但是治标不治本,APP里照样一大堆“88元LV“”200元AJ“之类的商品,就连“正品险”本身也因为“保险人不是消费者”“理赔难”等问题,被斥为“假保险”,还一度登上了知乎热搜。

国美是卖电器起家的,高客单价的家电和3C无疑是刺激GMV最适合的品类之一,同时国美多年积累的口碑和品牌形象,也可以为拼多多站台背书。

综上三点来看,拼多多急着要和国美“谈恋爱”,也就可以理解了。但是在“螳螂财经”易牟看来,双方想要“修成正果”并不是一件易事,可谓是困难重重。

二、国美靠不住,双方合作并不深

撇开美好的幻想和童话故事不提,“谈恋爱”和“领证结婚”终究是不同的,男女双方组建家庭时,要考虑的问题很多。

那么,国美会是一个合适的伴侣吗?

未必。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早在2018年国美在中国B2C网络零售市场的份额占比就已经低于1.2%。

2019年,国美零售GMV总计1361.1亿元,这个数字和阿里、京东之流相比也就一个零头,就连和GMV弱势的拼多多相比,也就仅仅13%而已。

再来看市场对其的定价,国美零售(0493.HK)从2015年4月之后股价就一路走低,跌去了三分之二,市值也仅仅只有157亿港元(143亿人民币),相比于曾经的老对手苏宁易购(002024.SZ)的823亿元市值而言,已经是全面落后了。

从财报来看,2019年国美零售(0493.hk)营收为602亿元,同比下跌7.78%,从2015年之后归母净利润一直为负,净利润也连续三年亏损,这要是放在A股已经ST退市了。

图片1.png(国美零售历年财报,图片来源:wind金融终端)

与此同时,国美的负债也连年攀升,截止2019年末达到了637亿元,净资产从2016年的209亿降到了81亿,根据wind数据显示,国美及其关联子公司目前仍然有12只债券在还本付息。

这些年,二级市场上国美一直不被投资者看好,唯一能拿来炒作的就是各种黄光裕出狱的传言,还因此被戏称为“黄光裕出狱概念股”,但是我们都知道,时代的浪潮从来都不会因为某一个人而改变,就算是黄光裕也没有办法以一己之力扭转国美的颓势。

对于拼多多和国美之间的合作,别人怎么想我不知道,反正“螳螂财经”易牟从小就被家里长辈告知,结婚找对象,门当户对很重要,否则迟早闹矛盾。

而且,从双方的合作上来看,国美也是有一定保留的,毕竟安迅物流和国美管家是其主要竞争力,肯定是先满足了自身需要,有余力再提供给合作伙伴。

另外,从可转债的规模来看,2亿美元可转债兑换最高5.62%的股份,这个比例其实并不高,远不足以影响国美决策。

遥想当初,2014年腾讯掏出2.15亿美元,买下了京东上市之前15%的股份,给京东狠狠拉了一下估值,华尔街态度翻转,京东的IPO价格直接翻了一倍,活跃用户也连续翻番,这才叫史诗级合作。

当然,最壕横的还得算是2015年阿里和苏宁的交易,阿里用283亿元人民币,入股了苏宁约20%的股份,成为苏宁的第二大股东,苏宁又以140亿人民币认购了阿里不超过2780万股的新股。自此以后,双方在相关品类上的GMV蹭蹭往上涨,这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伙伴。

从目前来看,无论是占股还是合作方向,拼多多与国美之间更多的则是物流、大数据、流量的一些正常商业合作。

这让人想起了一个反面教材。

2017年,腾讯和京东联手以8.63亿美元入股唯品会,加上京东之前的占股,双方一共持有了唯品会12.5%的股份,在流量和物流上给唯品会支持,京东更是说要把唯品会拉进了自己的首页,增加自己的业态。

受到消息面的影响,唯品会当天股价大涨39%,随后一路被炒高,从8.4美元每ADR的价格,涨到了2018年2月份的19美元,市值翻了一倍还多。

但是,合作了一件时间之后,问题就出来了。根据财报显示,京东在2019年2月份还持有了唯品会6.71%的股份,但是之后就一路减持,淡出了大股东行列。

唯品会也并未因为这一合作而迎来业绩大爆发,2017年和2018年营业利润接连下降,营收增速也萎靡不振,股价更是在2018年10月跌到了4.3美元的谷底,市值被抹去了78%,投资者一片哀嚎。

图片2.png

原因有很多,但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唯品会本身就在走下坡路,京东和唯品会双方又都是电商,相互之间的合作并不广泛,很多东西都是停留在表面上,没办法涉及到根本层面,所以一时间难以显效。

拼多多和国美,何其相似?让人不能不为之担忧。

三、面对苏宁阿里、京东腾讯的组团,拼多多国美的组合难从根本上改变

从当今的电商格局来看,最好的补缺口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了。

各大平台都在固守自己的领地,阿里体量最大,有闲钱多线出击;京东在巩固自己的物流优势;苏宁忙着线上和线下融合,丰富自己的全品类;就连唯品会,也更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特卖”优势。

每一个电商的崛起之路,都有自己强人一步的固有优势,这在经济学里叫做“反木桶原理”,即不走补短板的传统保守路线,而是用最长的一根木板决定了其特色与优势,在一个小范围内成为制高点。这种特色和优势,不仅仅表现在电商巨头的营收结构上,还刻在它们的基因里。

“螳螂财经”易牟经常会质疑“企业基因论”,但是往往现实就是这样,至少在电商行业内,厮杀了这么多年,大家的优势和标签还是那样,没有太多改变。

拼多多大概率也会遵从这一个定律,它是从社交电商和巨额补贴下沉取得优势的,它的基本盘也在这里,别人或许抢不去,但是自己也难以走出来。

这一结果,早在苏宁阿里联合,京东腾讯组团的那些时刻,就已经决定好了。

“螳螂财经”易牟认为,电商的逻辑总的来说可以归类为“流量+配套”,拼多多在过去获得了流量优势,所以在倏忽之间崛起,但是跑得太快,配套这种基本功可能就落下了。

电视剧《宝莲灯》里面,沉香拜师孙悟空,只求速进,马马虎虎学了一些招式,一到后期和高手对决,总是从细节处落于下风。

“螳螂财经”易牟小学的时候,个子长得很快,经常去欺负同学,别人吃营养品的时候我不屑一顾,放学了三下五除二就把作业写完了,潦潦草草。

到现在,身高和字体这两件事,一直引以为憾。

大道至简,其实一个企业的成长和人是差不多的,不下一番苦功夫,不练废几本字帖,再想把字写得好看是很难的。

再说回拼多多和国美的合作,分析了这么多,其实我总体是不怎么看好的。

这一点,从可转债里就可以看出一些门道。

稍微对可转债了解一些的人都知道,可转债由于出卖了更多的权利,票面利率一般要比普通债券要低一些,A股更是有很多票面利率低于1%的可转债。

国美和拼多多之间的这一次债券交易中,可以看出两点:

1、票面利率相对较高。

根据wind数据,国美及其关联子公司一共有12只债券正在还本付息,票面利率大多在4%~8%之间,上市公司国美零售(0493.HK)2017年在新加坡发行了两只普通债券,票面利率都是5%。

也就是说,这一次拼多多认购的可转债,在票面利率上并没有讨到便宜。

2、国美溢价太高。

根据国美公告,初步转换价为每股1.215港元,较4月17日0.73港元的收盘价来说,溢价约66.44%,PS为0.4倍。

按照这个市盈率来计算,苏宁易购的股价约有29%的上涨空间。对比一下2015阿里入股苏宁,溢价也只有10.4%罢了。

借用“零售氪星球”的说法,超高的溢价反映了两点。第一,拼多多在这一轮合作中,面对国美这样的线下零售企业,话语权并不高。第二,苏宁、永辉等线下巨头在纷纷站队,拼多多能挑选的优质标的越来越稀缺了。

结语

拼多多和国美的合作,虽然突然但也在意料之中,弱势者抱团取暖本就符合社会规律。

但令人疑惑的是,为什么不是直接置换股份,而是以可转债的方式?

如果这是试探,会不会变成同床异梦?2.5亿美元会是“恋爱”中的礼物,还是最后会变成“彩礼”?

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正如上面所说的,保持清醒,不必惊讶。

此内容为【螳螂财经】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螳螂财经(微信ID:TanglangFin):

?泛财经新媒体。

?微信十万+曝文《“维密秀”被谁杀死了?》等的创作者;

?重点关注:新商业(含直播、短视频等大文娱)、新营销、新消费(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区块链等领域。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螳螂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