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Lee大嘴扒科技

螳螂财经

公告

左拎新消费、右扯新商业,横批未来科技;讲求深度观察、灰度表达。合作+V:Tanglangcj。

统计

今日访问:20460

总访问量:40484795

消费金融大潮来了,银行必须打出这套进攻+防守的组合拳

2017年09月13日

评论数(0)

消费金融这把火在2016年默默点燃了,顶替掉大红大紫的P2P成为金融领域新热点。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425日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显示,当前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已达约6万亿元,预计未来三年平均增速为20%2020年消费信贷规模有望超过12万亿元。

除了被料将持续的内需拉动政策驱动外,消费群体主体“更愿意消费”也是主要强势增长的主要动因。这种“更愿意”来自两个方面:

A、更年轻。当下消费结构已经趋于年轻化,8090后们的消费支出,尤其是享受型支出欲望更为旺盛,上一辈保守的消费理念被改变,信贷消费“花未来的钱” 模式更容易被接受。

B、更有钱。有意愿还得有消费能力,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年轻人群月均收入6726元,其中8500元以上占比53%,每月支出平均达4386元。

毋庸置疑,有能力且最有意愿的一批人已经成为消费金融的主体力量。

同时,消费金融在相对层面上的市场潜力仍处于低位,根据CEIC及美联储公开数据,美国2016年消费信贷渗透率(剔除按揭贷款的居民消费信贷余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8%,而我国目前仅为23%。不论从绝对量还是相对量上,消费金融都有着“远大前程”,这也是玩家纷纷入局的动力所在。这其中,“早已在局中”的银行手握产品端三大优势,正在发起进攻。

 

说来也有趣,当我们从整体趋势上与美国进行对比时,看到的是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前景,而一旦从消费金融市场参与者主体进行对比时,银行们反而看到了某种压力。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2016年美国消费信贷供给结构中商业银行仅占40.7%,非银行金融机构已经成为美国消费金融的最重要部分。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仍占据绝对优势,潜力如此巨大的消费金融市场面临被其他参与者在市场占有率上蚕食的压力,银行比其他仍何局中人都更有责任、意愿和动力加紧布局步伐厉兵秣马鏖战市场,其中也蕴藏着银行业未来巨大的发展机会。

 

优势一:利率市场化给了银行做消费金融急需的空间

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一般认为传统金融将面临更高的利率波动频率和幅度,同时利率期限结构更加复杂、管理利率风险难度加大,坐吃利息差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但是,从消费金融的角度,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却是发展利好。

首先,坐吃息差时代结束,服务大企业内驱力减少,倒逼传统金融调整服务对象、转向零售业务,而布局消费金融显然是最佳的战略选择,整个银行业将形成消费金融合力,激发整个行业的竞争活力。

其次,消费信贷存在“短、小、频、急”等非标需求,传统金融几十年建设而来的标准化信贷产品体系无法满足这些非标需求,产品灵活度严重不足。由于利率灵活性增强,银行可通过差异化的风险定价,推出更多元的产品,由此银行的金融服务将走向个性化和多样化,有助于刺激个人消费同时促使产业洗牌,不断完善整个消费金融产业的发展。

总之,轻资本、高回报是消费金融的两大特点,相比传统信贷,消费信贷有机会更大、风险更低的优势,利率市场化给了银行更大的优势空间。

 

优势二:信用卡是支持消费金融的最佳产品

根据央行发布的《2016年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2016年我国人均信用卡持有量0.31张,几乎每3人就有一张信用卡,信用卡支付方式已经深入到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兼具消费借贷功能,经过近70年的实践的信用卡也被认为是能够最好地支持消费金融的产品。

根据市场估计,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信用卡仍然占到消费金融总量的6-7成,同时,根据披露的中报,多家上市银行2017年上半年信用卡发卡量、信用卡营业收入、贷款余额等多项数据增长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其中几家的交易额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例如招商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256.95亿元,其中利息收入189.20 亿元,同比增长21.63%,非利息业务收入67.75 亿元,同比增长29.37%,预计信用卡业务收入增速有望保持在25%左右,客户基群和发卡数量将持续扩充。

这说明,以信用卡为代表的消费金融业务贡献进一步提升,已成为银行业绩新的“增长极”。所以,信用卡既是支持消费金融的最佳产品,银行作为信用卡发卡机构,又拥有足够规模的用户基础,这是银行独特优势所在。

但是,目前,不少银行的场景引流依赖线下,少有自己的专业流量入口,人们办理信用卡,或者小额借贷,都是“自行寻找场景”进行消费,银行未与最终消费场景建立强关联。而消费金融从诞生起,消费二字就决定了其强场景关联,阿里巴巴、京东的花呗、白条能够凭借背后强大的电商场景做的风生水起,专业消费金融也凭借着便捷的信息化合作深入到各类场景之中,例如绑定旅游、购车、教育、整容等消费场景。在消费金融进入纵深发展后,没有通过强关联“锁住”场景很可能就意味着信贷人群的流失,这同互联网场景+流量思维是类似的。

充分利用信用卡这个传统优势,打出组合拳中的第一拳,就是要把信用卡这个自身已有的“独有”优势开发透、做足,克服缺点进行信用卡场景化扩张,进一步占领消费金融市场。

业内案例上,有着“零售之王”称谓的招商银行在消费金融方面有着传统优势,前文提到的招行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招行在信用卡上的“进攻”策略。

作为招行信用卡线上经营的最重要入口和平台,招行掌上生活APP绑定用户数在8月跨过4000万大关,Q3中期即已较2016年末增长超过20%,年活跃用户数接近3200万(中报数据),已具备独立营销和经营外部客户的能力。

这背后,是招行在信用卡消费信贷产品方面注重场景扩张的缘故。掌上生活APP 6.0升级后,开始强调消费金融,应用内提供完整的场景细分产品序列,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覆盖包括购物、游戏、旅游、医疗、教育、汽车等各类人生重要场景,将金融服务融入用户生活场景中,通过绑定、渗透场景的方式挖掘消费金融需求潜能。至此,招行信用卡已完成新旧户全面覆盖、线上线下双向打通的整体产品矩阵部署。

有场景和产品就有流量,掌上生活APP 4000万用户量级为招行信用卡创造了可观的流量入口,改变了银行业信用卡与场景脱节的普遍现实,在信用卡“进攻”方面给行业创造了示范效应。

 

优势三:Fintech浪潮中银行最有实力进行智能信贷革新

原本,传统金融喜好拓展“可见风险人群”,建立以强特征为评价标准的风控体系,只有能够观察待授信人的资产、工作、社保、信贷记录等,才能做出风险评价,判断授信额度。

强特征方式并不符合消费金融快速、高频的特征,弱特征已成为其风控评价的主要因素,社交记录、购物记录、旅行记录等都成为了评价特征,多的可达1200个特征全面准确地评价信贷风险。

在此情况下,Fintech代表产品智能信贷(大数据+人工智能信贷)发力,评价授信风险成为自动化、高准确率的工作,并且依赖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准确度的不断提升,从而满足短时、快速、广人群的信贷需求。

作为人才、数据、硬件、专利等多方面都需要大投入的技术革新,智能信贷不是谁都能“玩转”,而银行明显最具备这个实力进行投入。在创业型、电商系消费金融都主打精准、高效的风控技术的时候,银行业面对技术冲击进行“防守”的最好方式,就是大力进行智能信贷技术革新,提升C端客户消费金融服务体验,并且大幅提高授信效率、降低获客成本,通过资源投入取得相对优势,更快速地占领市场。

目前,银行已有的智能信贷革新主要呈现两种思路:

A、采用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形式,利用金融科技公司的创新成果来推动银行业金融科技业态的研发与应用。业内从事该类金融科技服务的公司有飞贷科技、企业读秒、智融集团(用钱宝母公司)、有利网等,通过为银行类金融机构提供大数据信贷整体解决方案,不断帮助它们提升技术水准。

B、银行类金融机构通过借鉴金融科技产业创新思路,自行研发创新金融技术,构建产业生态。这方面的代表同样是一直秉承"科技为先"理念的招商银行,其线上消费贷款的产品闪电贷就利用了大数据和深度学习技术进行客户精准画像,结合智能营销手段有效挖掘行内客户,用自行研发的方式革新了零售信贷,该功能已通过e闪贷的方式融入了招行掌上生活APP,会为零售信贷带来更多场景和流量可能。此外,招行还联合组建了独立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招联消费金融”并输入大数据等技术体系,截至7月末,该机构累计授信客户1260万,累计放款超1400亿元,“防守”效果十分明显。

 

三大优势下,进攻+防守“组合拳”是最佳策略

利率市场化给予了充分的优势空间,一边手握信用卡这张王牌,一边在智能信贷领域积极进取,具备这三大优势的银行进入消费金融市场的思路必然是多路出击,选择进攻+防守“组合拳”的方式最为恰当。

这从信用卡数据就可以看出,人均持卡率0.31张在14亿人的基数上既代表高达4亿的信用卡数量,也代表了10亿人未持有信用卡。事实上,针对这10亿人的消费金融也 是发展重点。银行扩大相对于纯消费金融业务公司优势的做法非常明朗:

A、在信用卡上,要把已有的领地扩张,通过信用卡场景化扩张实现人群下沉扩大自己的传统优势;

B、在非信用卡消费金融方面,通过资源实力投入抢占市场占领新的领地,建立新领域优势。

招行在消费金融领域形成信用卡、零售信贷及招联消费金融三驾马车,完整打出了“进攻+防守”的组合拳,以1亿零售客户数、1.3万亿零售客户存款余额位居股份制银行第一,对整个银行业的借鉴意义完整而明显。从的招行案例来看,打出进攻+防守“组合拳”的银行才更有胜算。

 

 

潇湘Lee,金融科技自媒体作者,金融学硕士、高级投资顾问。钛媒体|知乎专栏|蓝鲸|品途|亿欧|i黑马|未央网等30家新兴权重媒体站、搜狐号|新浪号|百家号|凤凰号|等20家自媒体平台、联商|和讯|四大门户等10家博客作家,微信Neptune-Hua,公众号【潇湘Lee金融说】(ID:Athousandleaves)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潇湘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