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零售企业做类似京东、天猫的平台型电商有戏吗?
看标题就知道了,许多以商务为重的同行们估计会用口水把我淹没。但很现实的问题是:中国传统零售业在电商时代纷纷铩羽而归。
如果我不是“幸运”地在2004年就经历了外资零售公司,2010年又经历民企和国企内资零售公司的话,或许对于“轻视技术”这个说法不会有如此深刻甚至极端的理解。
二房东当然不会重视IT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电商界都在讨论是“轻电子、重商务”还是应该“重电子、轻商务”,后来前者占了上风。
这种上风,反而促成了现在天猫与京东两家独大的局面,因为这两家零售型公司基本上是中国拥有最多互联网技术人员的企业,均超过了千人的规模。而那些口口声声供应链更重要的“轻电子”的公司,纷纷在规模化道路或盈利道路上倒地不起。
你知道供应链是怎么管理的吗?难道像传统零售业一样用数以万计的服务员?从百万SKU的商品采购,到几十万平方米的仓储物流、百万卖家或几十万厂家代理商的管理,简单的“供应链”三个字,对IT技术的要求与造火箭比起来,实际上不会有太大区别!
对于我经历过的三家传统零售商来说,其技术水平在过去20年中,几乎没有进步,仍然停留在20世纪的水平。有一家在2008年才上ERP系统,有一家在电商业务上才部署ERP系统,有一家的ERP系统已经无法承受百亿元的销售压力和多业态的管理方式。而其他传统零售商还只用着ERP中财务功能的部分,不涉及商品管理和仓储物流管理。
而CRM系统则全部是空白,POS系统也是20世纪的产物,甚至连OA系统都统一使用一家第三方公司的产品,我换了公司都感觉不出来。更别指望它们知道这些系统高效地连接在一起对企业的运营效率产生的深远影响了!
这就是传统零售商的现状。
这种现状一方面源自中国的零售业态主流为商业地产(俗称二房东),另一方面则是“轻技术、重商务”导致。
整整20年,传统零售业享受着城市化红利,“重商务”氛围浓厚,IT技术人员在企业内的地位相当于“网管”。在我经历过的传统零售企业裁员过程中,技术人员居然排在了首位!
当然,还有一个更核心的原因:传统零售业属于相对静态的系统,IT系统并没有那么频繁的变更和动态调整,存储和处理的数据量也不过是企业内部商品和财务,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内网系统,且数据量小。技术人员在系统搭建完成之后,仅需要日常维护即可,被裁也在情理之中。
“重商务”思维,导致中国零售商企业不适合技术人员的成长,形成了“引不进、难成长、留不住”的恶性循环!
其实你不懂电商的“芯”
如果没有电子商务,中国传统零售业或许仍然不会有太大压力,毕竟沃尔玛们先进的技术并不能在中国本土发挥出巨大的优势。加上保密和封闭的管理体系,中国传统零售业也无法很好地了解和实践沃尔玛们的先进技术。
而“电子商务”四个字,“电子”在前面,表明了技术先行、无电子便无商务的本质。这一点,马云理解得最为透彻,特别是当初亏损6年,淘宝为了实现盈利推出的“招财进宝”排名竞价,却因为技术不成熟被无情地否决之后,马云便不惜出让40%的股份,以换取来自雅虎的搜索和竞价排名技术以及多名技术骨干——现在一淘平台的技术负责人,即是当年收购雅虎获得的人才!
在技术壮大之后,淘宝快速进入盈利期,不仅是淘宝直通车,还有CPM(钻石展位)广告位、增值开放平台(淘宝API)等等,为淘宝甚至整个集团获得了巨大的收入(2013年营收超过200亿元)。
之后马云陆续收购中国万网(中国最大的IDC,拥有域名、建站等技术人员,整个公司技术人员比例超过60%),中国第二大的论坛技术服务商PHPWIND(第一大为DISCUZ,被腾讯收购),中国最大的独立B2C商城技术服务商商派(Shopex),还有后来陆续收购的拥有移动技术力量的友盟等技术型互联网公司,获得了更多的技术人员。
整个阿里集团也为吸引技术人员提供了合适的环境和土壤,这个方面不展开细说,有机会去参观阿里集团各个子公司就明白了。
所以,在淘宝、天猫平台上成长起来的淘品牌,基本被废了自建B2C的武功,因为它们几乎没有技术人员的储备和管理经验,甚至不知道如何评估日10万UV需要多少台服务器和带宽。所以,出淘者的失败和传统零售业做电商的失败,在这方面是相同的道理!
再看快速崛起的京东,商城的代码甚至是刘强东自己带技术团队码出来的。他曾经在公开的行业会议上大放豪言,说SAP、IBM根本不懂电商ERP,也永远无法做好电商这样复杂的、动态变化快、需求多的技术平台,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零售环境和喜欢多种多样促销方式的消费习惯中。
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中国传统零售业寄希望SAP、IBM在电商技术领域让它们至少能与淘宝们同台竞技,好让它们专注于商务。可是很遗憾的是,投入巨大资金和资源后,它们得到的是日10万UV就宕机,改一个小小的功能或界面,就要花费近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时间!
苏宁在2012年底开始在技术上显现出短板,因为其在技术方面的战略合作方IBM,在国际上没有类似平台的开发经验和技术人员储备,最终导致苏宁在与京东的开放平台之争中处于下风,更别提京东的云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这些需要强大技术能力的创新应用,还有POP平台的京东快车、API接口等等。
或许,想明白中国超过20种的多种组织的促销方式,在IBM这些国际技术巨头看来,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电商技术突破了!
这就是现实。
不是这些国际巨头没有技术实力,是它们的技术不适应中国的零售市场。它们需要时间,可中国激烈的非常规竞争并不会给它们时间。
传统零售业的IT技术水平和认知、吸引技术人员的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仍然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而它们面对的线上竞争对手,其技术已经到了云计算、金融创新和API式的开放平台、大数据的精准营销和个性化页面展示,后端已经到可视化傻瓜式操作的未来社会。中国电商的技术水平,在快速增长的销售规模以及激烈多变的竞争压力下,已经可以比肩国外电商巨头,甚至互联网巨头,而且还在快速的学习和进步中。
IT技术人员被更加多样化的方式吸引着,雇主包括互联网巨头、电商巨头、移动互联网。他们通过淘宝API接口开发一款“满减”的促销工具,年收入就高达百万元。这样的平台还有百度、淘宝、腾讯、微信、微博、盛大、电信天翼、移动MM等数十家。无论是选择受雇于巨头,还是进入新兴的移动互联网,或是通过巨头们提供的API接口开发小软件、小工具,都让技术人员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重视。
而传统零售业死板教条的企业文化、重视招商采购团队的氛围、西装领带的着装标准、黑白灰的办公家具、耷拉着脸的老板和扫地阿姨、女强人似的女同事,简直就是技术人员的地狱!
或许话说得有点狠,但我相信我这些亲身经历会让许多技术人员感同身受。对于不能理解的传统零售业老板们,我只能最后说句更狠的话:轻视技术的传统零售业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