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后公社

石祥新

公告

聊聊有趣、有料、有态度的汽车后市场话题。交流微信:shitou311

统计

今日访问:110

总访问量:296673

生鲜电商开启“战国杀”模式,六大死穴难破解

2016年01月26日

评论数(2)

天猫、京东、亚马逊、一号店等综合电商平台加快布局生鲜O2O,携流量傲视天下;天天果园、易果生鲜等垂直生鲜电商不再偏安一隅,开始“走出去”攻城略地;此外,以D Mall为代表的后起之秀,通过拉拢线下商超杀入生鲜战场,来势汹汹。

在O2O浪潮的推动下,生鲜电商开始跨入“战国杀”时代,竞争将更加残酷。

那么问题来了,进入O2O火拼时代,生鲜电商将要面临哪些死穴?

1.模式过重,站风口上也飞不起来

目前,生鲜电商普及率刚过两成,线下渠道还是消费者首选。渠道下沉成为生鲜电商的一门必修课。然而,线下布局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好的。目前有生鲜电商在线下环节,供应、冷链、物流、门店等全部亲力亲为,以期形成闭环,抬高竞争壁垒。这是非常重的模式,投入成本大,建设周期长,管理难度大,很难做精做专。“轻快”是生鲜电商的突破口,这种“超重”模式,对于盈利困难的生鲜电商,极有可能造成“经营不能承受之重”,一旦某个环节崩溃,就会牵一发动全身,想要飞起来就更加难上加难了。

2.资金不足,烧钱过后难以为继

对O2O的烧钱大战,看官们已经见怪不怪,你不烧钱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O2O的。生鲜电商还处于市场普及的初级阶段,培育市场、烧钱圈地在所难免。但众所周知,受大经济环境的影响和行业泡沫的刺激,融资寒冬已然到来,投资商越来越谨慎,想要拿到投资不再像2014年那么容易。如果生鲜电商自家粮草储备不足,极有可能陷入资金困局,难度寒冬,等不到春天。

3.有需求无购买,烙大饼却没人吃

高频、刚需、市场容量大、电商仅存的“处女地”……从诞生之日起,生鲜电商就与这些诱人的字眼捆绑在一起。但生鲜电商的高死亡率证明,这些“优势”并没有让生鲜电商过上好日子。

企鹅智库最新的研究报告表明,生鲜电商普及率还很低,只有两成的消费者表明在网上买过生鲜,而对网购生鲜完全不感兴趣的却接近三成;接近五成的调查对象表明没网购过生鲜但有兴趣尝试,这是生鲜电商的主要潜在用户,但转化难度不容小觑。

与此同时,生鲜的高频购买习惯远未形成:一周买一次(或更多)的用户占12.4%,半月买一次的用户占11.1%,偶尔购买的用户占高达65.8%。

可见,生鲜的高频次消费并非通过电商渠道产生,“有需求,无购买”将继续成为生鲜电商难啃的硬骨头。

4.难以差异化,“有产品,无品牌”

不像数码产品、服饰等产品,农产品本身差异化并不明显。对于生鲜电商来而言,生鲜产品主要依赖上游供应商。而供应商无法做到只给某家生鲜电商“独供”,即供应商可以同时供应多家生鲜电商;同一种生鲜产品,供应商A可以提供,供应商B也可以提供,产品差异不明显。比如,众生鲜电商都在卖同样的新西兰奇异果,对消费者来说,唯一的差异就是价格。

生鲜产品的品牌属于产地或供应商,不属于生鲜电商。因此,“有产品,无品牌”的困局,对生鲜电商来说,很难塑造品牌。而一些已经小有名气的生鲜电商,也还是停留在营销层面上,产品的权重并不明显。对一个企业来说,没有让消费者记住的产品很难产生粘性,而没有品牌能走多远?

5.服务跟不上,容易造成用户流失

生鲜O2O的核心是什么?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在三郎看来,生鲜O2O的核心在于让用户可以最低的成本享受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生鲜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产品,新鲜度非常重要;同时它作为一种即时需求产品(如临时有做饭需求,需要买菜),对配送时效要求严苛。因此,消费者对品质、时效非常敏感,只要稍有瑕疵就会严重影响消费体验,而消费体验直接影响用户的去留。

6.成本居高不下,盈利空间有限

全程冷链、冷库仓储、物流配送、高损耗率……生鲜电商的每个环节都会产生成本,需要高价来填平,才能确保盈利,至少不亏本。但是,用户对生鲜电商最显著的诉求却是“低价”。如果保持高价,毫无疑问会直接将用户拒之门外,难以形成大众消费;而若价格过低,则自身盈利空间非常有限,直接影响生存和发展。这对生存压力居高不下的生鲜电商来说极其棘手。

结语

2016年,生鲜电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战国杀”局面的出现,虽然注定导致竞争更加激烈,加快优胜劣汰的速度,但也会为生鲜电商谋求出路提供更多借鉴。生鲜电商长期面临的诸如物流、损耗、冷链等难题,需要更多同行共同参与探索,找到破解之道。

生鲜电商小伙伴们,是时候玩真的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石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