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020全渠道

云阳子

公告

专注020全渠道项目实施

微博:电商云阳子

微信:YYZO2O

某商业集团电商副总


统计

今日访问:561

总访问量:2790983

为什么只有企业家精神才能做好新零售?

2017年10月13日

评论数(0)

最近有一件大事,关乎国家经济转型。

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一份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

以中共中央与国务院联合发表的文件,算是最高规格了;这是新中国成立68年以来,史无前例的一次为企业家出台这么高规格的文件。

从标题我们可以解读为三大要点:

1、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这是政府应该做的事。

2、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这是企业家应该做的事。

3、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这是目的,国家经济转型要靠企业家。

关于宏观层面的,有经济学家与企业大佬们的献计献策;云阳子从微观层面谈谈,为什么只有企业家精神才能做好新零售,盒马鲜生就是一个好案例。

一、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王健林说,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创造力、坚持和责任;

柳传志说,企业家精神是面对一切不确定性时,用创新和更高的追求标准去面对挑战;

刘永好说,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是去冲、去拼、去赶、去闯,去试,不要怕犯错误。

度娘说,企业家首先应有工匠精神,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学习是企业家精神的关键,执著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色,诚信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石。

每个大佬对企业家精神的理解略有不同,但有一个共识:创新是必须要有的。

我以前职位长期担任COO首席运营官,这个是务虚又要务实的岗位,对企业家精神的理解必须得落地,所以思考逻辑是:理论必须指导实战。我个人喜好道家,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特别笃信;所以有一个思考习惯,常用三分法思维模式来阐述事物,遵循大道至简的原则。

对企业家精神的当下认知,我觉得应该有三个核心:

1、首先需要有工匠精神,可以成为一个好商人;

2、然后是需要有创新精神,可以成为半个企业家;

3、最后是利他精神,可以成为真正的企业家。

二、精益求精+认真做事=工匠精神。

改革开放几十年,物质生活丰富了,但人心也浮躁了;工匠精神越来越少,好商人也越来越少。所以缺什么补什么,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工匠精神”,也入选2016年十大流行语。


工匠精神,核心关键词是“精益求精”,大白话就是认认真真做好事。以便利店行业举例,究竟有多少事情能认真,精益求精的做好呢?

前几天,便利店精研社微信群的一个资深便利店从业者,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便利店从业者有多少人会买自己店的促销商品?结论是很少。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商品采购没做到精益求精,自己员工其实也是消费者。

前几个月,我和美宜佳便利店前O2O负责人聊天,谈到一个事情。美宜佳一个老总,找到一款好商品,本地销量很好,拿到美宜佳门店售卖,发现怎么卖也卖不动。这又说明什么问题呢?商品采购没做到精益求精,门店售货员不具备导购功能,白牌新品卖不动。

还可以举例很多。。。。。。凡事最怕认真两字。领头人有匠心,有工匠精神,这样才能把零售做好。

当下的现状,现在实体零售的困境,归因而言是不精通零售,不太会卖货(特指渠道零售商)。比如1:百货公司与大卖场并不自己卖货,主要靠的是好位置,商业地产基因高于零售基因。比如2:商品力是否足够优秀,按照精益求精的高标准,应该通过线上渠道来检验(高竞争环境)。以前很多时候实体零售做不好电商,就怪线上渠道没用;不客气的说,大多是为自己找借口(实话难听啊!),零售水平被人超越了。

今年新零售运动的大爆发,除了技术与消费动因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零售业的自我变革。因为消费主权时代的到来,没有工匠精神的零售企业,迟早会被淘汰。

新零售时代,大家极力推崇工匠精神,那也只是回归做事的本分,精益求精+认真做事,好好把零售做好,仅此而已。

三、跨界融合+拥抱变化=创新精神!

我一直对武术挺有兴趣,前几年看过李小龙传奇,有一句谈截拳道的话印象很深:固定的形式无法适应真实情况与变化,只能给习武者本人制造槛笼罢了,而真理在囚笼之外。我诠释一下,固定招式相当于工匠精神,练好了很有用;任何一件事物都有阴阳,有正反,工匠精神也有一个弊端:成为专家,会制造囚笼,一叶障目。特别是大环境发生变化之时,很多传统零售专家或成功者会给自己制造囚笼,记住一句话:真理在囚笼之外。

要突破自己的囚笼,就要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可以无限接近真理。

真正的创新精神,个人认为有两个核心行为:“跨界融合”、“拥抱变化”。

1、“跨界融合”从职业角度,跨工种越多,创新能力可能越强;从个人角度,学习的越杂,创新能力可能越强;从公司角度,产业涉及越多,创新能力可能越好。跨界,如果可以做到融合,就一定会产生创新能力。究其原理,我在钱学森教授那儿找到了答案:大成智慧。简要而通俗地说,就是“集大成,得智慧”。

2、“拥抱变化”这是阿里核心价值观之一,遵循了一个宇宙法则: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创新,就是要变化,这是无限追求真理的认知方式。拥抱变化,会带来个体的不适,与局部的风险,甚至是企业面临死亡。若我们用“天地人”的哲学思维来看待,天时在变,地势环境也在变,人也必须不断迭代认知。记住一点:改变自己,人的认知升级,才是创新之源。

在阿里发起新零售运动的近一年里,我一直横跨在电商与实体零售两个圈子里,坦诚而言,电商派的创新精神远远高于实体零售派。所以在拥抱新零售上,各类零售新物种的诞生,一般都是由电商派做探路先锋。

在商超领域,盒马鲜生开创了一个“四不像”的新零售业态:大卖场+社区生鲜超市+餐饮店+社区便利店的新物种。

在便利店领域,无人便利盒子与无人货架开创了新渠道,一个更接近社区居民,一个更接近办公室人员。

在百货领域,大商集团天狗网的数字化经营,银泰百货对集合店的内容重构,一个数字化改造,一个新内容再造。

这些新零售的探路先锋,起初被大多数人所嘲笑或看不起的,即使现在也不知道未来是否成为先烈还是先驱。但是他们的探索实践,已经为新零售打开了一扇窗,可以看清新零售模糊的轮廓。

新零售时代的到来,这是天时,不可逆。零售从业者的自我改变,也是大势。我在中欧商学院组织的一次新零售讲课中,给过零售从业者三个参考建议:

1、自我检讨。做不好零售业务,说明自己有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承认落后。

2、跨界学习。跨界学习方法论,集大成得智慧,最重要的是要认知升级。

3、大胆尝试。真正的创新精神,一定是知行合一,最重要是勇于冒险探索本质,无限接近真理。这也包括对自身的探索,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自己。有一点值得特别注意:外在形式的变化,不一定是创新,有可能是瞎胡闹;只有内在的自我认知升级,才有可能带来真正的创新。

新零售之所以被提出,在更高层面来看,其就是一种思想。我们零售从业者应该好好检讨一下旧零售的顽症,多维度的跨界学习,鼓励创新精神,更深入的探索消费的本质,零售的本质,零售经营的道法术。。。。。。这才是新零售运动的真正意义!当然,这是我的个人看法。

四、利他主义必须盛行!

创新精神,是借假修真,在于认清自我;最终关注的还是自己,所以只能成为半个企业家。修行的一个重要关口,是修到无我境界;在世俗社会中,相当于利他主义,做好了才能成为真正的企业家。修己,利他,大慈悲!

这场新零售运动,如果不提倡利他主义,就无法真正成为新零售企业,以及成为真正的企业家。利他主义,这种思想在新旧零售企业的差别主要有三个层面:

一个是如何对待顾客,涉及经营思维层面的差别;

一个是如何对待员工,涉及组织架构与利益分配的差别;

一个是如何对待社会,涉及纳税与慈善的行为差别。

新零售企业与传统零售企业对比表


传统零售企业

新零售企业

经营思维差别

以成本效率为中心

(利我主义优先)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

(利他主义优先)

利益分配差别

股东第一,客户第二、员工第三

视角更关注眼前及短期收益

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视角更关注未来和长期收益

组织架构差别

集团军的阵地进攻

金字塔+大前台

美国特种部队的斩首战术

阿里巴巴“大中台+小前台”

1、走不出的商业困局。

中国实体零售的各个领域,这几年做了很多尝试与实践,增加电商渠道,增加体验式服务,提高技术含量等等,但依然无法真正突破商业困局,很让人疑惑。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主任周勇教授认为:“商业逻辑角度看,有两点最重要:回归与创新”。现实情况是,关于创新,大多人都知道并且在实践,但始终不得法;回归本质,其实零售人也重视商品与服务,但依然无法真正走出商业困局。

这给零售高管们留下一个大大的疑问:走出商业困局的核心问题在哪里?

2、企业经营思维的大转变。

企业经营的核心三要素:成本、效率、用户体验。传统零售企业,是以成本效率为中心,首先考虑“自己的成本高不高,效率有没有提升”,之后才考虑用户体验问题;这种思维模式是以我为主,利我主义优先。新零售企业,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首先考虑“用户爽不爽,体验好不好”,然后再考量成本与效率问题;这种思维模式是以他人为主,利他主义优先。

两种经营思维方式的不同,会产生认知差异(比如:对效率的认知)与行为差异(比如:对权责利的具体行为上),最终结果也一定不同。

只有零售经营思维彻底转变,从利我主义进化到利他主义,才有可能真正走出目前的商业困局,这是这次零售业变革的底层逻辑。以用户为中心,不是挂在口头上,这是经营哲学,甚至可以上升为零售信仰。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做起来特别难;所以,此时你要特别笃信一句话:因为难,才会形成你的竞争力。

3、利益分配上的排序变了。

马云早些年讲的“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当年很多人不理解,大家习惯按照“股东第一,客户第二、员工第三”的思维模式;这也是典型的利我主义与利他主义的认知差异。

新零售企业,在利益分配上把客户排序第一,那意味着商品加价率会更加合理(比如:百货商场商品加价率要降低),让用户能体验到高性价比商品。员工第二,那意味着员工工资福利不错(比如:增加工资或期权奖励等),要转变一个思维,能开的起高工资即核心竞争力。股东第三,利他最终会利己,所以要先分利给客户与员工,视野要更关注未来与长期利益。

传统零售企业的利益分配,完全过时了,也难以吸引人才,没有竞争力。“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应该成为新零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4、对超级大公司的未雨绸缪。

新零售时代的到来,我个人对未来商业的领头羊有两个基本判断:经营平台化与市场垄断化。

经营平台化,分内外有两个层面:对内,是组织架构的平台化,比如:阿里正在搞的“大中台,小前台”,这种借用美军信息化+特种作战的战斗力特别强悍。对外,商业模式的平台化,做商业生态体,比如:淘宝是一个电商平台,阿里是更大的生态平台,更多的生态合作伙伴。经营平台化,核心关键词是“赋能”,对内赋能员工,对外赋能生态链的合作伙伴。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可能会形成超级大公司,达到市场垄断地位。

市场垄断化,是经营平台化的必然结果。这种垄断,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垄断,而是对市场有极大的影响力,比如:淘宝与天猫平台,长期占据电商市场份额的70~80%。也正是这种巨大的影响力,有些人希望政府用反垄断法制衡阿里;落后者希望抑制先进者,本质上还是社会阶级矛盾。

回到中央这份弘扬企业家精神的文件,我觉得挺高瞻远瞩的,也很未雨绸缪。其含义是,只要有企业家精神,就会发扬利他行为,对社会有极大好处。即使是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公司,只要有企业家精神,对国家与社会也是有极大裨益的。

阿里发起的新零售运动,国家之所以越来越推崇,因为这条鲶鱼能够激活传统商业生态,对中国经济转型有很大作用。阿里CEO张勇在担任“五新执行委员会”,说过一句很感性的话:功成不必在我。很多人忽视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小结一下,无论对国家,还是企业,以及个人,在新零售时代,利他主义应该成为核心价值观;我揣测一下,利他主义在中国会很快盛行,也应该如此。

五、从盒马鲜生看企业家精神

谈理论,如果不能应用到实战中,那都是假把式。网红盒马鲜生,全球零售业都在学习,第一个成功的新零售样本,这也是用企业家精神成功实施新零售的典型案例。

@先看盒马的工匠精神,举两个例子:

1、死磕商品。盒马的爆品波士顿龙虾,我记得侯毅谈过门店有请专业师傅保养活鲜,除此之外,在货源地运输过程中(干线物流与暂养池),盒马也深入研究更健康又保持高存活率的运输方式。反正很有技术含量,目的就是要让消费者吃到健康食品,而且还不贵。在生鲜商品的包装上,盒马也使用了行业少见的“贴体技术”,菜品在0~4度的冰鲜状态下拥有10~14天的保鲜期。

2、第一次广告。今年9月盒马5城10店同开,做了第一次广告(地铁平面广告);做的真好,视觉冲击强,很容易形成记忆,而且植入了一些价值观,比如:住盒马房,才是生活。这是高段位的品牌传播。我特意问了侯毅总,哪家广告公司策划的?他说盒马自己人搞的,那帮年轻人脑洞很大,很会玩,传播效果很好。工匠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商品上,只要是专注认真,就会形成竞争优势。

盒马团队拥有工匠精神,不久的将来会形成了一个核心竞争力:盒马商品好。如果再精确一点,就是盒马自有品牌的商品好。未来2000家盒马能否联营成功,这是重中之重的要点,连的起,锁的住。

@然后看看盒马的创新精神,举一个例子:

1、30分钟到家。侯毅非常重视30分钟到家,亲口讲过这是盒马核心竞争力。做过电商的人,应该明白生鲜电商做到2小时到家都是很牛逼了,每日优鲜做社区前置仓才能保障3公里2小时到家。所以,当时不少人说侯毅在搞噱头,不是正常的运营逻辑,本来1个小时到家也很有优势。新零售的运营逻辑,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30分钟到家能让食物最大程度保鲜,所想即所得极致用户便利体验,然后就这么拍脑袋定了目标,开始倒推如何实现。。。。。。

2、目标要求:30分钟到家,10分钟备货,20分钟送货,而且要2~3单一起送。业务流程创新:分布式就近拣货+悬挂链到后仓合单打包+路线智能分配骑手;应用工具创新:电子标签+悬挂链系统+盒马独有的业务信息系统等。商业模式创新:大卖场+生鲜社区超市+餐厅+便利店,一个“四不像”的跨界零售新物种。

其实,很多创新就是让他人爽,然后逼着自己去实现,做着做着就成了核心竞争力:30分钟到家,就是盒马目前最大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看看盒马的利他主义,也举一个例子:

盒马模式很重,但一定会很赚钱。从商品角度看,自有品牌商品是盒马的主力,也是吸引客流的爆款,销售毛利会增加。从租赁成本看,盒马是网红,商业地产的流量保障,特别是对选址的要求不高,租金成本会降低。这一加一减,就会比传统零售超市要赚钱,所以盒马敢开高薪招募人才。我在业内一直说盒马模式巨牛逼,极少人真正看明白,盒马模式是第三个核心竞争力。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盒马模式1.0版:店仓一体化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商超零售新物种,名字叫盒马鲜生;盒马模式2.0版:盒马集市+盒马鲜生+盒马便利店+盒马自动售货机,颗粒度由大到小,立体组合式进攻的模式。无论1.0版,还是2.0版,盒马还是零售公司。盒马模式3.0版,应该是零售公司+商业地产服务商,有盒马的地方,办公楼好租,住宅好卖升值快(真正意义的盒区房),各地政府大大的欢迎。当然,盒马模式能否进化到3.0版,还得看阿里整体布局。

以阿里的重视程度,钱不缺,人才也够多;盒马模式的门槛也够高,友商复制也比较难,冰山下看不到的,更难复制。总而言之,盒马模式,保守一点说3年内难遇对手,传统零售根本打不赢,只有永辉有可能较量一下。

以上,我只是预估盒马模式的终局打法,从战略角度看,实在没几个竞争对手能和盒马抗衡。盒马的实际经营者,会开始进行选择,盒马模式以直营为主,还是以联营为主?从效率角度看,盒马开直营店比联营店要更高,甚至开店速度,直营店会更快。核心原因是:目前实体零售与电商企业的合作,企业文化与思维方式差异较大,联营方式比直营方式要痛苦很多,开店效率也会低。但我实际看到的是,盒马模式会以联营为主,而且已经合作了3家(宁波三江、贵州合力、福建新华都)。没有利他主义的人,是不会这么早就开始做联营模式,盒马做联营是一个苦逼的活,费力不一定讨好,还要被人家偷学。所以,我想到张勇讲的一句话“功成不必在我”,很有感触,这是利他之心,中国零售业的进化升级会提速很快。

云阳子相信真正做好利他,从来都不缺回报,最终都会利己!

企业家精神,不能空谈,必须由虚到实,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工匠精神,以事情为中心,精益求精认真做好,做着做着就有口碑了;所以盒马的自有商品,会成为消费者认可的品牌。

创新精神,以用户为中心,让他人爽,然后逼着自己去实现;所以有了盒马“30分钟到家”的极致体验。

利他主义,以他人为中心,新零售时代,商业模式与企业经营思维都需要转变,利他才能利己;所以零售变革期,盒马的商业模式也是核心竞争力。

这也是我为什么偏爱盒马的原因,其实也是推崇企业家精神,只有如此才能做好新零售,中国的零售才有希望!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云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