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之家

龙飞

公告

观察互联网的新动态,发表自己的看法,引起读者的共鸣。。。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1342

总访问量:7128147

滴滴的“第二春”

2019年05月22日

评论数(0)

联商专栏:谈到如今的网约车局面,似乎总绕不开滴滴的这个硬性指标,截至2018年3月初,滴滴的日单量保持在2600-2700万单之间。另外,截至2017年底,滴滴联接了超过2100万司机和车主、4.5亿乘客、汽车租赁公司、汽车经销商等生态圈。

但对于网约车这个大的出行生态,显然不是滴滴一家可以满足的,于是进入到2018年,网约车的竞争态势仍在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触角伸至网约车领域。2018年初以来跨界进入网约车行业的包括美团、高德、携程以及重新入局的易到,再加上此前深耕多年的神州、首汽、曹操以及嘀嗒。新玩家的不断升级让滴滴不得不进行自我蜕变。

从初露锋芒到满血复活 滴滴变成了不一样的滴滴

说到滴滴现如今的市场地位,就不得不谈到网约车早期时刻的补贴大战,我想无论是司机还是用户都记得那个曾经“受益匪浅”的时刻,因为那时的打车场景真可谓是“红光满面”,司机补贴到手软,乘客分享即可减免打车钱,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滴滴和快的两家合并。

2015年初,对战一年多、“补贴”创纪录的网络打车市场双寡头——滴滴、快的在2月14日宣布“在一起”,震动了整个业界。

以当时的数据来说,滴滴覆盖了全国600多个城市,用户接近3亿。手握3亿人的出行大数据,和美国Lyft等国际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滴滴快的正在逐步构建网络出行的大平台。两家曾经“疯狂烧钱”的公司合体后,接下来可以说可以“疯狂赚钱”了。

也的确如此,在2018年9月的时候,央视报道,滴滴拥有超过4.5亿用户,在中国400多个城市开展服务,每天的订单量高达2500万,相当于全球其他市场,包括美国加到一起,所有移动出行市场总量的2倍,每天要处理数据4500TB,相当于450多万部蓝光电影。

毫不客气的说,此时的滴滴已经成为了网约车市场的“巨无霸”,但在这个充满变量的出行领域,连滴滴自己似乎也没有想到,“安全问题”却成了差点杀死自己的夺命刀。

从乘客到司机,滴滴的安全问题可以说都历练了一遍,以致于滴滴夜间停运了7天、顺风车下线,来避开这样的风口时刻,但滴滴并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在正视自己的问题以后,开始了一系列的安全整顿。

今年1月份,滴滴出行网约车平台公司举行“安全生产责任书签署仪式”,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安全绩效未达标的部门,团队主要负责人、业务负责人及安全负责人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

今年4月初,滴滴旗下的小桔车服也举行安全生产责任书签字仪式,小桔车服正式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搭建完整的安全体系,为用户提供安全的、牢靠的产品和服务。

滴滴除了推出这两次举措外,还在顺风车事件发生后,陆续上线一键报警、黑名单等安全防护机制。同时,滴滴为了避免因行车路线选择引发司乘纠纷,开始试行“选择路线”以及“乘客醉酒乘车”规则。

对于网约车的安全问题,可以说不是滴滴一家的,在滴滴出事之后,其实影响的是整个网约车市场,而滴滴通过升级集团安全产品与技术部,严抓安全问题,守住网约车安全红线,也让网约车市场开启了健康革新的新局面。

新旧玩家抱团取暖 流量互补引发共振效应

尽管滴滴的巨头地位已经十分明显,但网约车市场的需求却没有被完全覆盖,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用户常常在一些巨头企业的聚焦地要不无车可打、要不等待时长,这样的市场痛点,勾起了很多新玩家入局网约车市场。

如现在市场上存活的首汽约车、曹操专车、神州专车、嘀嗒出行、易到、携程专车、同程专车、AA专车以及美团打车和哈啰出行等,虽然体量较小,但依然在网约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只不过与体量较大的滴滴相比,这些小众平台依然是冰山一角。

因此,为了更好的在网约车市场站稳脚跟,一些有能力的企业开始了抱团服务的“聚合模式”,去年10月,哈罗宣布正式接入嘀嗒出行,通过哈罗平台体验网约出租车服务;次月接入首汽约车,并在全国300多个城市上线顺风车业务,向滴滴发起了正面挑战。同时在12月份,高德地图也宣布接入滴滴出行、首汽约车、曹操专车、神州专车、嘀嗒出行、易到、携程专车、同程专车、AA专车等九大网约车平台,成为业内最全打车平台,以实现“一键全网叫车”。

除此以外,最近,美团打车继在上海、南京上线“聚合模式”后,又新增了包括苏州、杭州、广州、武汉、天津、深圳等十五个试点城市。

试点城市用户可以通过美团APP进入“打车”服务入口,在输入出行起止地址信息后,可以选择由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神州专车等出行服务商提供的出租车、经济、舒适、商务和豪华五种打车服务。

不得不说,网约车“聚合模式”的上线可以说极大限度的累计了线上线下的闲置资源,在提高用户打车效率的同时,也对合作双方是一次流量的互补,尤其是像美团这种具有高频次的消费平台,“聚合模式”的出现可以说让美团的平台流量更加的活跃,在给予用户方便的同时也给平台的其他消费带来了新的消费可能,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搭配可以把用户需求进行福利共享,例如,美团打车此次将到店用餐与打车服务结合了起来,用户若想打车去美团上的某家餐厅用餐,可在该商家页面上直接点击打车按钮一键呼叫多种车型。

在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看来,这样的“聚合模式”,美团打车将起到“裁判”的作用,两端分别连接了优质的平台和海量用户。把互联网平台在用户需求理解、场景智能识别、交易技术架构、大数据实时预测等方面的能力开放出来,整合行业运力,智能进行“人车匹配”,为两端都提供了精准的对接。这样长期下去,也将起到良币驱除劣币的效能,助推行业进入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历经市场洗礼 滴滴开启高维反击

从需求匹配来看,“聚合模式”的确有着很好的流量聚合效应,但从用户的体验来说,这种无法给用户体验定位的模式最后能留住多少用户呢?

从用户和司机构成的网约车场景来说,“服务”可以说是避不开的话题,毕竟对于用户来说,打车只是出行需求的一个入口,随着这些入口的增多,用户对于网约车的标准也在提升,不单单是要有车可打,而且对于车内环境以及乘客的服务标准也催生了新的服务法则,而这种“聚合模式”虽然极大的匹配了用户和乘客,但打车背后的服务效应却很难形成标准,也就说如果用户通过美团打车打到了其他网约车,如果服务不好了,这个责任算谁的,如果算第三方的,那之后如果再打到他们家的车,服务依然如此,用户又该如何抉择呢?

相比之下,滴滴可以说经历了那场“血的洗礼”之后,除了在安全领域加强管理以外,滴滴也在依据现有的网约车形势进行了新的战略布局,之前,在滴滴出行网约车平台公司CEO付强发布了一封公开信,称将原平台司机部升级为司机服务部,并计划年内在全国设立2000名司机服务经理,负责解决司机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反馈沟通。

从这次的战略调整来看,滴滴作为现有网约车市场的格局较大的玩家,在流量和品牌双向饱满的情况下,正在对网约车市场进行更高维度的蜕变,将滴滴将原平台司机部升级为司机服务部,并且设立2000名专职服务经理来为这个群体提供服务,说明了滴滴正在应用供给侧改革思路, 从司机这个供给端的服务升级出发,来提升平台整体服务水平。

因为在整个网约车的服务过程中,司机可以说是一个承载平台服务的最直接手段,因为平台的好服务只会停留在线上,要想让用户有更为切身的感受,依然要回到打车的线下场景中来,只有将这种落地化服务做到极致,用人文关怀来温暖市场,才能确保之前的悲催事情重演。

所以,对于滴滴来说,在经历过用户、乘客、平台服务等多元素的交融后,滴滴早已经脱离了靠流量、补贴来吸纳用户的初级阶段,反倒是在经历过市场的蜕变之后,滴滴更多的是将战略角度放在了“服务”层面,这样的战略提升,不仅会力保滴滴在网约车市场的巨头地位,更为重要的是,在滴滴的带动下,网约车市场将向更为健康的良性局面推进。

(来源:联商专栏作者龙飞)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