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26日
评论数(0)自从美团和滴滴的撕逼开始,滴滴似乎就被打上了“魔咒”,接二连三的遭遇网约车事件,导致滴滴一度成为媒体高度关注的焦点。
4月28日晚,疯蜜创始人张恒被滴滴司机打的事件过后还不到一个月,一个更加恶劣的事件又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即空姐遇害案。该案件随着5月12日嫌疑犯溺亡也将步入尾声,但是该类型的事件必然不会步入尾声。
5月21日凌晨,浙江嘉兴一名女性乘客在乘坐滴滴时遭司机猥亵,当事人称,滴滴司机在自己昏睡时摸了自己的隐私部位。5月23日中午,嘉兴市公安局官微就此事发布通报,称该司机已被警方抓获,并被处以行政拘留6日处罚。
经过几起事件的发酵,引发了有关部门的重视,针对网约车行业最近发生的多起危害乘客安全的恶性事件,交通运输部表示网约车行业不是法外之地,保障乘客安全是网约车规范发展的底线。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表示加快清退不合格的车辆和人员,确保平台上注册的车辆和人员与实际的车辆、人员一致,并取得相应的资质,确保老百姓的安全。第二就是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实施联合的惩戒名单。对一些严重失信的企业,以及相关的法人和经营人员,采取黑名单制度。
而且蔡团结表示,今年七月底将完成网约车信息保质保量完整地传输监管平台。对于屡次处罚不改,情节严重的企业,将启用对相关许可的撤销。
同时交通部门还专门对顺风车做了加强管理,交通运输部表示,合法的私人小客车合乘应当具备两个核心要件:一是以满足车主自身出行需求为前提,二是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而且驾驶员提供合乘服务每车每日不超过2次。
交通部门的出手,让很多用户感觉大快人心,但回看滴滴的心路历程,用户这样大张旗鼓的讨伐滴滴,真的好吗?
滴滴从何而来?
2011年11月,“摇摇招车”团队开始在北京组建,4个月后,其iOS客户端登陆App Store,成为北京的第一款手机智能招车软件,也是国内最早的一批打车软件,志在为用户提供快捷、有趣的私人专属接送服务。那时候概念还没有扩张到互联网出行,而被称为“互联网叫车”。
在资本的助推下,网约车行业快速热闹起来,iOS和安卓平台上出现了大量互联网约车软件。截止到2013年5月7日,安卓平台上11家主流应用商店的约车类软件客户端总体下载量已超过百万,用户主要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作为摇摇招车的抄袭对象,Uber也不甘寂寞,于2013年8月21日大举进入中国大陆。
按易观的数据,到2013年第三季度末,国内打车应用前五名分别为快的打车、嘀嘀打车、摇摇招车、大黄蜂和打车小秘,市场份额分布为41.8%、39.2%、9%、3.9%、2.5%。
这五家公司中,快的打车与大黄蜂合并,两者市场份额共为45.7%。而摇摇招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轰然崩塌,烟消云散。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打车软件累计账户数量达1.72亿,而快的和滴滴的市场份额之和为99.8%。在这样的市场竞争格局下,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被大佬相中,分别获得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巨额注资。
从此在滴滴和快的的带领下,中国进入“中国式网约车”盛况,经过几轮疯狂的补贴融资过后,2016年2月14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最终宣布合并。同年,8月1日下午,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一场百团大战的互联网叫车领域终于形成霸主,滴滴出行一统江湖。
滴滴走向何方?
自从滴滴带火了网约车市场以后,易到、神州、嘀嗒等网约车平台也纷纷开始发力对网约车市场做细分流量抢夺,甚至是一直在做团购的美团也来抢夺滴滴的市场份额,原因很简单,网约车市场的空白份额还很大,在用户习惯已经养成的网约车市场,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用户增长潜力。
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互联网出行市场规模达681亿元人民币,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预计2018年,市场交易规模将增至2678亿元,而后恢复平稳增长,2022年达5036亿元人民币。
从以滴滴牵头的网约车市场来看,滴滴这种网约车服务模式的确填补了出行市场中存在的空白服务领域,尽管这句话可能触动很多传统出租车司机的利益,但作为一个出行用户来说,当你在家有出行需求的时候,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方的时候,别说是高峰期没有车,就是平常出个门都要等半天,这些行业的痛点是确实存在的。
不过,从这几起案件来看,似乎很多人都忘却了滴滴曾经带给我们的美好,一个劲的把滴滴推向了罪恶的深渊,是的,滴滴有错,但我个人认为并没有错的那么离谱,就像你家做菜用的菜刀,为了菜刀的品质你可能会选择一个好的品牌菜刀,但你能确保所有买菜刀的都是回去做饭用的吗?如果有一个人喝醉了酒,心理变态的拿这把菜刀杀了人,你会说这是卖菜刀人的错吗?再者说,除了网约车出租车就一定安全吗?在网约车没有盛行之前,我想网友爆料的出租车杀人案件不胜枚举。
从滴滴的出行模式来看,想要从根本上剔除网约车司机的不良作风问题是不可能,毕竟技术的发展永远无法对一个人的人性做决断。从这方面来看,我们应该以一个正确的态度来看待滴滴的问题,我们希望其在不断完善出行场景中存在的出行问题,给我们未来带来更好、更安全的出行体验,但作为使用者本身,我们无论是对于任何出租工具都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所以,别用你那清高的话语来趾高气昂,有本事你永远别坐网约车啊!如果你无法履行你的诺言,那么你对滴滴的讨伐声越高,后期回馈给你的打车成本就越高,不信咱们走着瞧!
(微信公众号:longg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