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8日
评论数(2)时至今日,对零售企业来说,全渠道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好的课题。
因为人们的消费行为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两栖消费”特性:有时在线上,有时在线下,那种只认准电商或实体店的“死忠”消费者越来越少。顾客在哪里,零售业就应该在哪里,这没有问题。
刘强东是建议过实体企业砍掉电商部门,但那是更多的是针对品牌生产商。零售业本身就是渠道,再少掉一块,难免会流失消费群体,丧失生意机会。电商都热衷落地,补齐线下体验短板,实体店没有道理不拓展自己的渠道。
全渠道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仍然值得零售企业认真对待,如果总是跟风追逐新概念,其实是一种浮躁的行为,看准了的东西就应该去做,哪怕它已经不再那么时髦,美国航母已经相当成熟发达,我国还要从头开始研发试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零售企业做全渠道,我觉得也不必拘泥于概念的清晰,定义的准确,非得把内涵外延搞得清楚明白,陷入全渠道、O2O、O+O等概念、定义之争毫无意义,关键要思考怎么做,能产生获得感的O2O才是有价值的全渠道。
一、全渠道的作用是什么?
实体零售企业的全渠道可能没有捷径可走,只能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依靠门店、员工、会员等优势资源,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电商化布局,创造高频聚客、高频互动机会,争取更多的碎片式、精准化营销、连带销售机会,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实现经营拓展、场景优化、服务便捷、体验升级、效率提升、数字化运营,这注定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
零售业是个相当苦逼的行业,做与以前相同的销售,付出的努力可能要多得多,而获得的回报可能更少。尽管如此,如果能实现上述功能,能够扭转当前的颓势,增加生意机会,那也是大功一件。
对于全渠道,零售企业不应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不能脱离实体店进行单独的谋划、思考,它实质是以互联网、移动科技、数据化等手段进行经营体系的优化、改造与再造,使企业更好地顺应消费变革。
二、双线同价大有可为。
线上短板可能是实体零售全渠道最大障碍之一,但近年来已有较大突破,特别是移动电商的主流化发展趋势,以及跨境电商的兴起,使不少企业线上业务扩张很快。
不少企业都有“平台梦”,如苏宁易购、飞牛网等,都志在平台。不过现在看来,对一般零售企业来说,电商平台或大型B2C商城的机会之窗似将关闭,不过,这并不代表其他企业在线上就不能有所作为,事实上,在O2O上,大型连锁企业、区域龙头企业都能大有作为。
首先,跨境购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点,它是一个全新的增量。之所以火热,可能在于消费升级之后,优质的国外产品大有市场,以及双线融合、双线同价、质优价实的运作模式。目前的火热也只分享了万亿级“出境购”消费的一小杯羹,未来还大有可为。例如日韩化妆品的风头已盖过欧美同行,通过发展跨境购业务,可以迅速抢抓新消费热点;而如果通过传统的品牌开店开柜模式,等待的时间太长,可能会坐失良机。
其次,越来越多的品牌改变了过去线上线下“二元定价”策略,不少大品牌已实现了同款同价,少量的价差更多的来自于活动的不同,这一点似成趋势,这也为实体零售企业把线上的商品翻到线上、实施双线同价提供了更多机会。
最后,零售业的直采自营、自有品牌发展很快,也为线上业务的发展、丰富提供了充足的“弹药”。银泰商业的“淘品牌”、“集货”等创新玩法,也值得更多企业尝试。
零售企业“没有自己的商品”、“线上无货可卖”的局面正在改变。不过,对于部分联营商品,特别是代理商的商品,尤其是线上线下价差较大的部分,不宜简单地翻到线上,那样不仅无助于线上,可能还会拖累线下。
三、全渠道不能止步于双线同价。
虽然全渠道不能没有线上,不能没有双线同价,但它的内涵应该远不止于此,据我观察思考,以下几个方面也值得努力挖掘:
一是门店的智慧化。“互联网+”是全渠道的主要策略之一。“互联网+”战略是未来企业战略的常态化手段之一。刘强东的忠告,是警示实体企业机械简单的为电商而电商的教条行为,我们切不可断章取义,在企业全渠道布局转型过程中,“互联网+”是不可或缺的战略选择。
基于wifi、移动支付、iBeacon等基础设施之上的智慧化,也是全渠道的重要内容,实现喵街、飞凡等移动应用具备的功能,是智能时代对实体店的基础要求学,尽管这些对线上业务的发展不一定有直接推动作用,但它是实体店的“标配”,必须要搞而非可有可无,否则,社交、娱乐、场景、便捷等很多内容就没法玩下去。
二是拓展实体店经营。实体店越来越多地布局体验业态、配套服务是大势所趋,也是应对电商冲击的不二法门,在营业面积逐步缩减的情况下,通过线上、虚拟货架延展实体店物理边界、丰富经营内涵是非常务实的选择。
例如,某品牌在实体店撤柜,但它仍然有部分消费群体,如果简单地全部砍掉,可能会造成顾客流失,如果在线上予以保留或部分保留,可能会把这部分消费者留下来。
再如,一家连锁企业有很多店,各店由于定位不同,经营也有很大的差异性,差异部分的商品上线,可以有效地拓展经营,对强势的卖场、区域龙头企业,会带来可观的增量。
再有,市场上的新奇特商品层出不穷,有些流行、热销的时间却并不长,如果按照传统的实体店开柜的方式来引进,可能会错失机遇,如果先采购一些放在线上售卖,可能就抓住了机会。
此外,一些季节性的产品也更适合在线上售卖,不一定要进入实体店。比如,智利车厘子、阳澄湖大闸蟹、潜江小龙虾上市前,老笑所在公司的电商团队就搞了几轮预售,效果非常好,这部分销售就完全是增量。
三是优化体验、便捷服务。实体零售线上可能主要局限于当地市场、当地消费者,要想带来多大的销售增量,为线下实体店引流多少,至少短期内可能难以实现,它更多地可能还是要依靠实体店的入口、实体店的客群来做场景优化、体验升级、服务便捷。
比如,很多实体店都有餐饮、儿童、健身等业态,这些业态本身很聚人气,如果把预约、支付放在微店或app上,辅以一定的优惠,就可能增加app、微店的装机量、关注度。实体店有很多的营销、促销活动,有些可以放到线上,比如卡券、抽奖、红包等等;一些特卖商品,如果价格足够优惠,也可以放到线上抢购,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增强黏性,提高关注度。事实上,如果跟实体店割裂,实体电商就难以获得持久的关注。
一般而言,实体店特别是百货店的到店频率不高,通过种种高频互动的活动,使顾客即使在不到店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消费,即使未实现消费,顾客关注本身也具有价值,因为它至少会带来有流量变现的机会。
通过全渠道布局,尽管实现“极速配送”、“快速退换”、“7×24小时服务”也很重要,这几点是电商便捷性的重要体现,实体店应该尽早吸收借鉴,增强与顾客互动交流,推动服务与时俱进。
四是逐步实现数据驱动。
零售业者都认同“以消费者为中心”、“需求导向”,但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很多企业并不了然,传统的手段、方法很难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因为无论是问卷调查、还是面对面的交流,获得的信息都是片面的、零碎的,很多时候,顾客也不一定清楚他自己需要什么。而通过数据的深沉、梳理、分析、提炼,就能够及时发现顾客需求,准确把握消费趋势变化。这也是为什么国美、苏宁敢于推出千万台级、2000万台级的大单品采购计划而无惧库存压力的底气所在。实体店要发展直采直营、自有品牌,要实施差异营销、精准化营销、个性化、人性化服务,要挖掘门店潜力,实施绩效考核、合伙人制度等等,没有强大的适时数据支撑难以想象。抓取数据、分析数据也是全渠道的重要内容,基于全渠道的数据,企业才能真正识别线上用户和线下会员,实现ID统一、身份认同,提供无差别的服务和体验。这虽然不涉及双线同价的问题,却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课题。
总之,我觉得全渠道对实体零售企业来说,决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艰涩的概念,也不只是美好的未来愿景,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布局、踏踏实实的行动。它是实体转型过程中常态化经营手段,是企业或者门店扫除营销死角的良好措施。
它成败的关键不在于双线是否同价,而在于是否以实体店为中心,是否实现了线上线下联合运营,是否激发了一线营业员的热情参与、全心投入。它的作用和意义也许不在于立竿见影地拉动客流聚集、销售增长,而在于创造与顾客高频接触、互动的机会,在于拓展经营、优化体验、提升服务,实现数据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