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3日
评论数(2)前几天写了篇小稿,没想到网友Tommya误以为是京东的回应,对小文《不理会“平京战役”的京东不会缺席价格战》进行了反驳。其实老笑真不是京东的水军,和京东没有任何瓜葛。因此,上篇连同此篇,都是老笑的个人之见,与京东无关。
拜读署名Tommya的大作《假装不接招,京东远没有想的那么强大》之后,我越来越觉得京东并没假装,根本就是无视苏宁的“平京战役”,因为京东锁定的对手是阿里而非苏宁。
京东是纸老虎吗?
Tommya的大作提出,“所谓的电商老二,不过是个纸老虎”,并说“其实京东和苏宁的营收规模并没有太大的差距,苏宁线上的易购加上线下的门店营收相加,其实和京东的营收相差不大”。
老笑搞零售出身,喜欢用数据说话。看看京东、苏宁上半年的财报,京东营收825亿,增长61.45%,苏宁营收630.37亿,增长23.23%。
从中可以看出,京东营收高出苏宁近200亿,增速近苏宁的3倍。相对于苏宁600多亿的总量,近200亿的差距可能也不算小。
而且,如果从交易额来看,京东上半年GMV达到2023亿,苏宁GMV750亿,京东几乎3倍于苏宁。
单比线上的话,苏宁易购营收只有181.67亿,不到京东的1/4。
从公司市值来看, 10月23日,京东的市值是358亿美金,按6.35的汇率计,约2273亿。苏宁当天的市值是1202亿,二者相差1071亿。
对比以上几组数据可知,苏宁与京东的差距也许不算太大,但也不算太小,但如果从双方的增速来看,这种差距是在进一步扩大而非缩小。Tommya说京东是纸老虎,勇气可嘉,但未必靠谱,真是纸老虎的话你这么在意它干吗?
京东打不起价格战吗?
Tommya说京东打不起价格战,但给出的理由并不令人信服,大意是说虽然打价格战花不了多少钱,但因为京东长期未能盈利,股东未必允许。这我就纳了闷:为什么苏宁打得起京东打不起?难道苏宁不是上市公司?对了,苏宁盈利了,但600多亿的营收,3点几亿的净利比京东略强一点,但也非常有限。
事实上,京东不仅打得起价格战,而且早已开打,只不过它打价格战的对象是阿里而非苏宁。
据报道,10月19日,京东宣布启动连续13天重磅大促,消费者可以每天享受到不同快消品满199减100的优惠,针对北京、上海和浙江用户,京东还额外发放满199减100的优惠券,也就是说,这三地的用户最高可享受满299减200的超大幅度优惠。
这是京东超市对阿里天猫超市北上踢馆的反击,299减200相当于3.3折,对超市快消品来说,这种价格战的力度堪称惊心动魄。而且,京东不是被动地防御,而是主动地进攻,它不仅在北京市场上进行反击,还生生将战火燃烧到了阿里的大本营杭州。京东敢对阿里大打出手,又怎么会不敢跟苏宁打价格战?
有人也许会说,这个范围非常有限,只有13个快消品品类。但按常理推测,苏宁在电器3C类燃起战端,京东没有任何理由不接招,除非它想错过今年的双11。果不其然,10月23日,京东公关总监康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会放弃价格优势”,这就是京东的态度。但在宣传上,京东依然没有理会所谓的“平京战役”,理由只有一个,它不会以大博小,配合苏宁起舞,为其作嫁,它的对手是阿里而非苏宁。
双11日近,京东的玩法很快会揭晓。听说京东将于下周一将在北京举行双11发布会,一切都将水落石出,如无意外,价格战也将是重头戏。
价格战是最重要的因素吗?
Tommya文中说,“双11是电商殊死搏斗的战场”,这一判断也许值得商榷。阿里2014年GMV2.27万亿,双11GMV571亿,占比仅2.5%,这一天的交易量难道真的能决定生死?未必吧!
昨天看了篇报道,说电商的营收,有4成左右是在大促中期间实现的。如果这篇文章靠谱,也就是说,还有60%是在日常营运中实现的。
很显然,电商营运最终是想盈利,而盈利的希望很大程度上是靠6成的日常营收,大促期间的销售恐怕很难盈利,可能多属赔本赚吆喝、树形象、抢份额。
中国经济正在深度转型,消费方式也在深刻变化,未来,无论是线上线下消费,人们可能会越来越注重品质和体验,而非一味地追求低价,这个可能是大趋势。这或许也是阿里在淘宝之外,把天猫单列出来的重要原因。对电商来说,包括但不限于商品品质、服务质量、配送时效、售后服务等在内综合消费体验可能会越来越重要,也许从现在开始,电商企业应该在适应消费升级上多做文章,而不是一味地沉溺于价格战。
京东跟腾讯联手推出的“京腾计划”旨在打通社交数据与购物数据对接融合,利用多维场景释放社交关系链,打造有利于商家和用户的“品商”,或许是个良好的开端。当然,阿里、苏宁也在努力。
其实,我对苏宁非但没有恶感,反而对它背水一战的转型非常钦佩。不过,对于苏宁将双11大促冠之以“平京战役”之名,并公然宣称“趟平京东、全面反攻”的做法并不认同,而“纸老虎”、“打不起价格战”、“真刷单、假降价”这些没有事实和数据支撑的定性的话,似乎也不是苏宁应有的格局。
也许我们的争论毫无意义,商战中谁能笑到最后,可能不是看谁更具“战斗精神”,而取决于消费者的选择,而这,可能要留待时间检验,京东的沉默,既是它的权利,也有它的道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