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7日
评论数(1)联商网特约评论:在2014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马云说了两句“名言”,一是“说假货多的人基本在淘宝上没买过东西”;二是“你想25块钱就买一个劳力士手表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你自己太贪。”对备受诟病的淘宝售假基本上持否定的态度。售假而又能如此牛气的商界领袖,马云或也算得上“中国第一人”。
不过,在随后的央视曝光、工商总局组织的第三方检测、质检总局的突击检查中,淘宝和天猫两个平台几乎每次都“榜上有名”,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淘宝售假是铁的事实,不仅有,而且不少。
近日,阿里集团终于首度向外界宣扬其内部打假机制以及部分打假成果,并将推行“实人认证”,大张旗鼓地开始打假。
从否定假货存在到高调打假,无疑是个巨大的进步。不过,阿里一再宣扬自己的“DT技术”如何先进,内部打假机制如何健全,在打假上获得了多么多的优秀成果。而各种关于淘宝打假的评论,也更多地将假货归罪于线下,把打假说成了阿里的社会贡献。
显然,阿里集团还缺少一种敬畏之心,欠缺对公众的一个诚恳的态度。售假是阿里发展的一大硬伤,打假是其应有的作为。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商品、诚信的服务环境是阿里的责任和义务。阿里不应对人们对于淘宝售假的指责抱持一种委屈或无辜的心态。
阿里对淘宝售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阿里高调打假或是对央视曝光、工商总局检测、质检总局检查的一种回应,也是一种“危机公关”行为,这从由阿里首席风险官邵晓锋出面讲话可以得到印证。
有人说阿里打假或是一种“漂白行动”,老笑倒不这么看,售假是淘宝、天猫技术欠缺、管理漏洞所致,未必是有意为之。假货的存在,特别是那些所谓的“高仿品”以及定制的“功能缩减版”商品,短期内有助于降低卖家的经营成本,对保持电商追求的“低价”、“底价”有益;但从长远看,毕竟是“制约电商发展的最大瓶颈”(刘强东语),而据刘强东说,马云遇事喜从大处着眼,站在高处看问题,所以阿里对假货的危害应有清醒的认知。
不过,不管马云或阿里的主观愿望如何,阿里都对其旗下的平台售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毕竟是在你的地盘上出现了假货,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作为商家必须负责。在线下,你开一家商场或超市,出现了假冒伪劣问题商品,工商部门、价格主管部门处罚的板子,毫无疑问地是要打在商场或超市的经营者身上。
但有评论指出,假货全部来自线下,人们往往对生活中的假货现状视而不见,却如此执着地盯着淘宝不放,还觉得淘宝做的不够。进而激愤地问道:打假到底应该以谁为主导?什么时候铲除全国假货成了一个公司的天然职责和当然期待?
这似乎是在替阿里感到不平、委屈和无辜,这种不平、委屈和无辜毫无道理。商家不能售假,不能侵害消费者权益,这跟企业的规模、假货的来源或经营的品种业态等没有必然的关联,淘宝、天猫平台再大,卖家再多,SKU之数再巨,也不能例外。不但如此,作为世界知名的电商巨头、明星企业,阿里集团反而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为同行作出表率,发挥好示范作用,而不是以自己规模大、交易额高要求放松监管,享受法外特权,谋求不正当竞争优势。事实上,没有谁要求阿里对全国的假货负责,这个责它也负不起,它要负的只是消除自身平台里的假货。
有人说,阿里本身既不生产商品,也不直接卖货,因此人们不应对淘宝售假紧盯不放。这实在是一种狡辩,线下的购物中心、百货商场、连锁超市不少都采用的租赁或联营模式,也是既不生产,也不直接销售,据此“理论”是否可以公然售假?
还有人对淘宝售假遭受指责感到愤愤不平,说什么街头巷尾的服装店、各地的批发市场、城镇乡村的各种小店也是假货泛滥,几十年不绝。既然人们可以对生活中各色假货习以为常,为何要求阿里打造一个无瑕疵的世界?
马云是谁?亚洲首富,世界名人!阿里是啥?全球数一数二的电商平台,地球上最赚钱的电商公司!拿它和街头小店、批发市场、小摊小贩相比,有可比性吗?太也不拿马云当商界领袖,不拿阿里当电商巨头了吧!而且,阿里作为上市公司,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是应有之义,人们怎么就不能指责它售假?它占用那么多的社会资源,难道不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吗?街头小店、批发市场售假未受到追究,你就可以售假卖假吗?这是什么道理?
某零售专家说“假货的源头主要在线下,与电商贡献的GDP相比,线上售假的占比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言论非常可笑,难怪现如今人们不相信所谓的专家,贡献是贡献,售假是售假,怎可以功抵过?怎可“忽略不计”?难道应该对电商售假放任不管吗?难道可以按贡献大小确定售假的比例吗?而且,难说淘宝、天猫创造了多少消费的增量,这些“贡献”即使它不作,也可以通过其它平台或渠道实现。
“麻子”就是“麻子”,无关“脸”的大小
关于假货,马云有一个著名的“麻子论”:线下是1万颗麻子长在1万家商家脸上,淘宝是1万颗麻子长在1张脸上,所以前者看上去不起眼,而后者却有放大效应。
阿里首席风险官邵晓锋随后以“大数据”证实马云淘宝“麻子占比不高论”,说是今年前3季度,消费者、权利人投诉发现问题商品600多万件,而期内阿里发现问题商品9000多万件。并解释道,90%以上的问题商品是通过阿里平台自动发现的,不到10%是权利人、消费者发现的。
还有人翻出2013年《中国商标战略年度发展报告》,为马云的“麻子论”站台,说是当年工商总局共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8.31万件,查处网络侵权案件300余件。并据此分析,网络侵权占比约0.48%,而当年网络交易占社消品零售总额7.8%,得出的结论是网络侵权的比例远低于网络购物在整体市场中的占比。
马云果然高明,不但是商界奇才,简直是理论创新专家!这别出心裁的“麻子论”简直亮瞎人眼。不过,“麻子”终究是“麻子”,你那“脸”再大,“麻子”多了,总归是“有碍观瞻”,还是把“麻子”去掉为上。
马首富的意思似乎是,“脸”大了就可以多长点“麻子”。这就又回到了上文说过的“占比”问题,那么多大的“脸”才可以长一颗“麻子”呢?是不是应该对所有零售企业根据“脸”大“脸”小制定一个“麻子分配指标”呢?
说实在的,老笑对所谓的“大数据”也不怎么相信,例如,天猫“双11”的交易额,阿里公布的数据是571亿,但据说其中刷单比例占到一半左右,再扣除节后的退货,真正的交易额有几,恐怕只有马云自己和阿里CFO才知道。且据《中国商标战略年度发展报告》计算出来的占比只是一个整体的占比,并未明确指出阿里的份额多少,并不能以此说明淘宝的假货比例不高。
就算这些“大数据”是真实的,也不过是阿里“科学”运行数据而已。在强调自己的社会贡献时,阿里总是宣称其平台实现了多少万亿的交易额,创造了多少就业岗位,都是强调总量,只字不提户均多少、日均多少,也不解释1000万卖家之中,盈利占比多少,须知要靠阿里平台实现真正的就业,一个前提就是要赚到钱。但一到假货的问题上,阿里就不提总量了,重点强调“占比”。
马云的“麻子”高论,实际上就是要求人们不要把目光聚焦到假货的总量上,而要计算一下占比。老笑感觉,就是算比例,淘宝天猫的假货比例也一定比京东、苏宁、国美、1号店等平台要高得多,也比线下的购物中心、百货店、超市高得多。虽然没有数据支撑这一观点,但相信不会有太大的语病,也不难获得人们的认同。
假货土壤或为阿里的盈利模式
马云说过“假货解决只能靠互联网”。邵晓峰说,阿里主动发现了90%以上的问题商品,靠的不是人力,而是技术,包括云计算和大计算技术,也就是马云说的“DT的力量”。据说淘宝目前已通过运用大数据工具,形成了一整套线上打假的机制。
老笑不懂技术,也许阿里的技术力量真的很强大,但淘宝、天猫等平台上假货屡禁不绝却也是不争的事实。有人说,假货是一个社会问题,绝对不应该成为淘宝一家公司的责任并横受指责。只是淘宝在C2C市场的绝对地位,所以必定会被假货制造者盯上。要找到假货的总根源,铲除其存在的土壤。
这种说法还是有为淘宝售假开脱之嫌,似可归于“公关之作”一类。没有任何人要求阿里对全社会上的假货负责,它要负责的只是它自己平台上的假货,这样的要求合情合理,一点也不过分。
至于假货的根源,总根源当然是社会上假货泛滥。但具体到阿里,或与它的商业模式有关。淘宝平台是一个海量的超级大市场,几乎没有准入门槛,卖家总数逼迫1000万大关,“一入淘宝深似每”之说并不夸张。在这么多的卖家之中,在高度的同质化竞争之中,想要露一小脸真的很不容易。
据说800万淘宝卖家之中,真正赚钱的不足30万之数,按30万计算比例也仅为3.75%,这个比例实在太低了,倘在线下,任何一家零售企业,如此之低的盈利面唯一的结果必然是倒闭。但通过卖流量、卖广告,阿里依然赚得盆满钵满,利润利高达45%,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新客户开发成本越来越高,流量越来越贵,众多小卖家怎么办?通过售假降低成本、大搞“低价”、“超低价”的噱头或成为不多的选择之一。阿里一做活动就要求卖家对折或“爆款”,无疑也加大卖家的成本压力,但不如此折腾又没有销量,无缘于平台的推荐、引流。
淘宝虽然大获成功,但这种建立卖家大面积亏损基础之上的模式很难说是先进的商业模式,也未必是可持续的模式,这种模式本质上与线下的商业地产、物业出租并无不同,实质上是一种落后的“房东模式”。因此,老笑以为,尽快优化商业模式,让更多的卖家赚到钱,活下去,或对改变淘宝售假的局面大有裨益。如果卖家的生存条件得以改善,盈利面有大幅度的提高,谁又会冒着被下架封店的风险去售假卖假呢?
当然,也不排除有人铤而走险,专门制假造假为淘宝店“量身定制”,这就需要淘宝进一步强化制度流程建设,实现技术升级,适当提高准入门槛,封堵住各种漏洞。
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动机,阿里打假都值得鼓励和点赞,但这是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是什么额外的社会贡献。如此巨大的网络市场,工商、技监、质检等执法部门加强监管也必不可少,各种媒体、各界人士加强监督也值得欢迎。阿里高调地全国打假、定期发布线下的“打假地图”是它超越本分的义举,值得鼓励和提倡,但更重要的是先扫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因此,邵晓锋所说的“请不要告诉我有假货,请告诉我怎么做!”是不成立的,公众可以向你举报假货,但没有义务告诉你怎么做,这也不是他们的活儿!
(联商网特约评论员 老笑/文 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