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曹的营销与销售心得

小曹同学

公告

营销路上一学徒。

小曹同学的个人网站:http://www.imxiaoc.com/

统计

今日访问:517

总访问量:1567930

从零售进化论看2014年关店潮

2015年02月11日

评论数(8)

题记:近年关店潮的引线,在10年前已被点燃

零售是生命力极强的商业模式,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失。而一个业态衰弱,则说明社会环境已不适合其生存,其亦无法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在零售业态进化中,新业态经历萌芽、成长、壮大,旧业态则由壮大逐渐萎缩,直至消失,这并非一日之功。小曹以为,从十年前开始,我国的零售业就已经进入了分化、重组、进化的过程,只是电子商务的快速成长和面向消费者的信息技术的井喷发展催化加速了这个过程,所以好像出现了关店潮——其实潮水一直在上涨,只是除非大浪袭来,人们很难注意潮水在上涨。

小曹从零售进化论的角度分析下近年的关店潮。

生存基础变化,老旧业态难以为继

国内零售业的生存基础,即社会环境是一直处在变化中的。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改革,使得国内零售业随着祖国经济的腾飞,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快速发展。可以说直到2013年,基本上开业就能赚钱。而2013年之后,关店的新闻似乎多了起来,为何?主要原因之一就发生在十年前——房地产成为支柱产业。

2003年后,房地产的飞速发展为零售业带来的好处很直接:新商圈,低租金,零售业开始跑马圈地。连锁便利店如美宜佳,2003年后每年新开店数量都是以“百”记且连年翻番,2008年达到顶峰,当年新开店803家。又如全家,2003年第一家店,2005年百家,2008年200家,到2010年超过500家。连锁百货如万千,2013年前基本就是万达标配;百盛百货从07年到13年店面数量也是翻番。各地小连锁、独立门店也层出不穷。

而到了2013、2014年,各地关店新闻也多了起来,为何?

1、5年10年前签的租约到期,想续租可房租涨了

十年时间,足够将商圈培育成熟。消费者从购物效率最大化的角度选择商圈消费,使得各个商圈的客流及消费定位均固定下来,然后便是业态更替,租金攀升。10年前、5年前签订租约的门店,只安心享受商圈成熟带来的滚滚利润,却没有注意10年间租金水平已是天壤之别。以上海为例,现在的物业租金比十年前上涨不止200%,而很多门店可能还在用10年前的租金计算成本。租约到期,而盈利能力还是10年前的水平,扒拉扒拉算盘,关店拉倒。

2、地产供应过剩,消费需求被稀释

经过近年房地产高速发展,终于内需不足,增长开始放缓,留下一大批“过剩”的地产和商圈。对大城市,过剩是短期、相对的。如帝都如魔都,长期来看人口不断增加,别说四环、五环,就算发展到五十环,只要消费者基数够大,需求够大,商圈最终都可以生存,算不上过剩。而二三线往下的城市,地产开发过剩,就是真的过剩了,总得萧条几个商圈才能让其他商圈的商家活下去。更何况很多地产商几乎没有商业项目运营的基因。

另一个十年前开始的原因,是人力成本的上涨。

零售业目前还是劳务密集型的行业,人力成本是很大一块支出。从2001年到2013年,除了2009年未做调整,其余年份最低工资标准均做调整,其中2013年平均涨幅18%,而且,工资标准上涨不单单影响工资,还有五险一金啊!不过国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是回事,企业怎么发又是另外一回事,这个复杂了,说不明白,总之人力成本与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了。

还有一个发生在十年前的原因,则是网络的发展。并非电子商务,而是信息透明化。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关村电子卖场。

很巧,又是2003年,又是10年前。03年之前,因为信息不对称,中关村电子卖场滋生了大批贩卖假货水货的黑心商家,而当时的消费者没有其他渠道去判断价格和产品。03年开始(还记得那年非典么?),国内互联网开始高速、多元化发展,刘强东也是那一年开始在网络论坛上卖光盘。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京东火了,中关村萧条了,人们买数码产品学会上网看评测、比价了,越来越多的电脑城转型了……

当然,信息透明化对数码、汽车等产品以外的零售影响不大,不过,买电脑的也是干零售的呀!

业态升级,消费者需求愈加分化

即使不考虑十年前开始发展的电子商务,国内零售业态的升级差不多也是在十年前出现的,比如现在备受关注的购物中心。联商网最早关于ShoppingMall的新闻是在2001年底,新闻下方还贴心的加了一个ShoppingMall的介绍。新的业态必然使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消费行为。

乔布斯说,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直到我们建个Mall——Mall的发展也离不开地产和城市规划。拿了块地盖房子,怎么吸引商家卖高价?建个Mall。要建新城没人支持怎么办?建个Mall。当然上面这几句是扯淡的,Mall受欢迎,最主要还是能赚钱。为什么能赚钱?消费者喜欢!毫不夸张的说,所谓Mall就是把一条商业街叠起来加个盖,但是消费者的购物效率却是大大增加,自然受欢迎。

Mall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消费者的需求。

以前,别说工作日,就是周末想完成购物+吃饭+看电影+KTV的需求都要经过一番详细的计划,还未必能圆满完成,现在一家Mall就可以满足这些需求。Mall在完成这些需求的同时,其实是抢夺了其他商场、商业街、娱乐场所的消费需求。进而导致商场、商业街的租户,依赖娱乐场所吸引客流的商家经营受阻。

不仅仅是购物中心,社区商业、奥特莱斯等也都是在十年前开始加入国内零售市场的竞争,业态重组升级越来越明显;同时,十年间不少国外中高端时尚和快时尚品牌进入国内市场,进一步分化消费者需求,而国内品牌尚未培养出与国际品牌竞争的实力。合力之下的结果就是,一线城市,购物中心开始成为主要业态,二三线城市购物中心和百货业态进行市场争夺战。竞争力越低的业态、品牌,受到的影响越大。消费者是用脚投票的,不喜欢去的,自然在竞争中落败、关店、转型。

环境与需求的变化,导致业态竞争加剧

业态间的竞争太复杂,简单说一点:商圈有限,而店铺太多。

社会环境变化,导致地产项目越来越多,商圈越来越多;同时新业态出现导致消费者的需求开始分化,除去电子商务,只有多业态的成熟商圈能够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线下消费需求。根据二八理论,少数成熟的商圈占据多数的客流,而成熟商圈的店铺容量是有限的,所以,要么付更高租金抢商圈,要么期盼新兴商圈能发达,要么就是随着商圈的衰落而关门。

以上的分析都没有考虑电子商务。但正如本文开头所说,是电子商务和面向个人的信息技术催化了业态进化速度:给落后的、经营不善的门店重重的捅了一刀。如果没有电子商务分流消费者,没有智能手机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很多已经关掉的门店或许现在还能有足够的客流来维持生存。

本文的分析很简略,只选取了有限的几个维度,也刻意的排除了电子商务等影响,但足够说明业态变化之漫长,关店潮之合理。而零售业的进化就是如此,在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业态竞争中,淘汰虚弱的,留下强壮的。

最后,某个企业关店并不代表企业的衰弱。对连锁业态来说,更要关注有无新开店面、销售额是否增长以及店均销售额的变化等。但如果关店的太多,嗯,还是需要反思的。不过,切勿流连过去,应该放眼未来,才能走好脚下。祝零售业蓬勃发展。

小曹同学首发于联商网

****

该放假了,写的仓促,不周之处,请大家多多指点。另提前祝联商网的管理员们、网友们新年快乐!

 

版权声明

本人博客文章均首发联商网  联商博客,转载请务必注明 联商博客+小曹同学,如有冒用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小曹同学。

上一篇:零售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