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1日
评论数(0)2年前,我曾经采访过一个做太阳能热水器的老总。那时他的热水器已经在农村卖得相当不错了,达到了一个高峰(中国的太阳能热水器主要靠农村市场)。
高峰也就意味着瓶颈,于是我问他下一步的打算。除了想让城市里的居民也用上太阳能热水器,他还兴致勃勃地说起了一个更重要的布局——从生产热水器,到生产热水。
一番解释后,我才明白,所谓生产热水,就是将大型太阳能热水系统卖给工矿学校写字楼,用太阳能给这些单位的浴室或热水系统供应热水,厂家在销售时并不收取设备款,而是与这些单位分享热水收费。
比如大学里给学生用的公共澡堂,原来都是烧煤的,污染不环保,每年的燃料支出也是个很大的负担。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不但费用减下一大块,学校还不用马上付钱,而是将澡堂在若干年内的收费权转让给厂家。学生每个月都要买澡票,这些钱就都进了厂家的口袋,直到设备款回收完毕。之后,学校收回收费权,厂家赚走利润,学校一分钱没出,白落一套热水设备。
这就如同政府引进民间资本建设高速公路,一分钱不出,但是要让投资方在建成后的高速路上设卡收费,直到收回投资。
显然,这样的操作手法,已经是商业模式上的一个重大转变——买方由一次性付款,变成了分期付款。
这意味着销售中要引入更多的金融工具,而非简单的厂家或经销商垫资,因为他们都垫不起这钱。
目前中国的银行是不会给他们垫这钱的。这种金融服务只属于高速公路,属于房地产商。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厂家或其经销商向学校供货时,还需要一个中间商。这个人往往有足够的融资能力,将设备款一次性回给供货商,同时,他还要与校方有很深的关系,确保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收费期内,不会因为校方领导更迭等种种意外因素,导致收不上钱。
中国人都知道这种中间商是何方神圣。他们神通广大,没了他们,这种商业模式的风险就会急剧增大,寸步难行,甚至根本就不能成立。
当然,也有这种工程掮客不灵光的时候,比如银根紧缩。中国经济长期内需不足,过度依赖出口和政府投资,这几年更是严重依赖政府投资。结构调整年年喊,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加上国际金融危机,打断了例行的经济过热软着陆,反而放出8万亿天量货币,造成了工程市场的虚假繁荣,给了制造商一个错误的市场信息。
出来混都是要还的,高涨的通货膨胀终究是要治理的,哪怕再痛。国家一抽银根,大河没水,小河自然要干,三角债立刻沉渣泛起。
当然,不排除政府再次顶不住压力,最后还要像08年那样开闸放水。毕竟,现在的国际经济形势比08年还糟糕。08年都顶不住,现在就更顶不住。
不过,谁都知道,越是把危机推向未来,危机的破坏力就越大。工程市场增长得快,到时候,恐怕也跌得最惨。正在不停扩张产能的企业家们,一起火中取栗,阿弥陀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