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财经

银杏科技

公告

文集

科技(33)

统计

今日访问:44

总访问量:729170

生子当如余承东

2022年07月18日

评论数(0)

撰文 | 何聆筝

编辑 | 小 橘

“燃油车是功能机”、“增程式是最适合的新能源模式”。

前不久,余承东大嘴本色再现,让整个车圈沸腾,譬如李想微博比心、传统车商相继接招。这让华为深度参与研发的阿维塔11关注度也一路高涨。

“大嘴”一张,让人们再次见证了一个既神秘又高调的华为——即便主营业务大势已去,依然有能力让舆论的火力聚焦。

与之相较,就连隔壁召开小米发布会的雷军,喊出“对标iPhone”的声音也稍显逊色。

拉踩对比、大放豪言,这原是雷军熟悉的招式。在整个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雷氏豪言已经成为不可磨灭的时代印记。

可是伴随着一代人长大,想要收取更高价格的小米手机,似乎已经讲不出更性感的故事了。就连造车也在重复着“价格屠夫”的老调调。

雷军为了造车再度“押上了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和十二年前做手机时一样。

这也在无形中加深了一种印象,也就是吴晓波所说的“小米的核心投资价值其实是雷军”。

到底是造车子还是造铲子,都不重要,买小米赌的是“雷军的未来”,就跟买格力赌的是“董小姐的梦”一样。

雷军和董明珠无疑都是成功的企业家,可是他们在舞台上站得真是太久了。

久得一代人的发际线都退了后,依然找不出一位将手机摔到对方脸上,还对上司恋恋不舍的二号人物。

华为的过冬“小棉袄”

华为历史上,曾经出过一位天才少年名叫李一男。

李一男在90年代初期参与研发的C&C08万门机,不仅奠定了赫赫有名的“巨大中华(巨龙、大唐 中兴、华为)” ,后来一度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交换机。甚至包括华为的GSM、CDMA、全球扩张等关键决策中,李一男都是核心决策人员,有些方案直接由他拍板。

过人的才华,也给这位天才少年奠定了无双的经历,在华为,他的升职之路堪称“空前绝后”:半个月升任主任工程师,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被提拔为华为公司总工程师/中央研究部总裁……

任正非对他的喜爱更是溢于言表,登上副总裁宝座那一年,李一男才27岁,那些年他也是被外界视为华为接班人的最佳人选。

相比出道即巅峰的李一男,余承东在华为的经历,更像是“一颗螺丝钉的自我修炼”。

同为“华为少年”,C&C08交换机技术给李一男带来无尽荣耀,仕途坦荡,而一同参与研发的余承东,彼时却只能坐着颠簸的长途汽车,去偏远的乡野之地推进他们共同的研究成果。

从浙江义乌到海南海口,从辽宁沈阳到鞍山、本溪……那几年,余承东去过条件最简陋的机房,手把手的教字母都还没认全的客户读“C&C08”。

好在这场会战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余承东也仅仅是提拔为研发部的一个主任。相比于李一男,余承东在华为的开局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1996年,余承东主动请战表示希望成立无线事业部,进军无线通讯业务,并且一开始就把重点瞄向了3G业务。

这是一个非常冒险的想法,要知道,当时华为在无线通讯的积累还处于空白,甚至连一项相关专利都没有。

放弃光明的升职前景,单独开辟一块自己不熟悉、公司也不擅长的领域。这个举动,在许多年以后,余承东依然没有讲清楚其中的深层动力是什么。

余承东表达的态度是,创业嘛,干就完了

这个与李一男在同一年内前后脚进入华为的男人,内心究竟有过怎样的较劲,如今已经不得而知了。
孤注一掷的背后,若说是全凭热血,倒像是拉低了这位清华硕士的智识。不过不管怎样,余承东最终还是出色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从基础研发到攻入无线通信业务,再到挺进欧洲,余承东一路打怪升级。打破了过去外企垄断格局,将爱立信等巨头踩在脚下。

自此,也奠定了这颗“螺丝钉”的底色——哪里有坑就去哪里。

许多媒体口中华为的“遵义会议”之后,余承东的走向又一次改变了。根据余日后的回忆,在接手华为消费者业务不久的某个夜晚,他几乎是以“近乎以悲壮与绝望心情的呐喊”。

彼时的华为,虽然已经度过了一个冬天,开始在通信领域发光。但两年前在金融危机中断臂华三的痛,犹在心头。

高瞻远瞩的任正非,正在筹谋着为下一个冬天织一件“棉袄”。而这个成功填过一次坑的男人,再次走进了老板的视野。

偶像包袱的守护天使

2019年3月一个早晨,余承东、雷军、卢伟冰、赵明四个手机圈大佬在一起吃了一顿早饭。

期间,雷军向大家抱怨说:华为和荣耀的势头太猛,小米每个季度每个月都在下跌,按照这个趋势,小米到 2020 年 4 月恐怕要关门了。

这段看似不经意,甚至明显带有几分同行自谦的谈话,3年后之后,从余承东的口中流传了出来。

在那个已经被404的“内部发言视频”中,余承东以“含妈量”极高的演讲,吐槽了与汽车BU合作的车企、友商小米、以及特斯拉和ABB,可以说几乎把行业内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得罪了个遍。

这其实也不是余承东第一次发表这样的言论。2021年,余承东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跌倒华为,吃饱苹果》的文章。

他评论到:“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美国对华为进行了四轮制裁,一轮比一轮狠毒,把华为消费者业务逼到极端困境,无法发货,高端产品主要让给了苹果公司。”

余承东向来不是低调之人,大学期间就被同学们看作"刺头"。

被冠以“大嘴”之名后,传闻华为内部有声音让他上交微博,他不但拒绝上交,反倒鼓励员工们在工作之余用微博宣传华为。

但是在2011年之前,余承东的这种“刺头”性格几乎不为外界所知。即便当时他已经在欧洲战场载誉而归,但在人才济济的华为里,依然不算耀眼。

2011年,余承东正式接手华为的手机业务。性能差、定价高的华为荣耀手机一度被那个“价格屠夫”打得头晕目眩。

当时,华为半数出货都被贴牌机占据,既欠缺品牌效应,利润也被压得很低。任正非拿起D1手机砸余承东脸的传闻,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几部手机退出后接连失败,余承东在华为手机领域威信扫地。

大家都觉得余承东滚蛋是迟早的事了,但是一场“倒余运动”之后,任正非的态度反而帮他肃清了反对派。

任正非不仅清楚余承东与几位华为老将的矛盾,更加明白,那个在欧洲战场带来傲人成绩的“刺头”,此时对华为已经有了新的意义。所以说:不支持余承东就是不支持我。

回想一下,在华为、小米、联想并驾齐驱的那几年里,另外两个阵营根本找不出这样的上下级。

黎万强凭借着一部《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掀起一股向小米学习互联网营销的浪潮,阿黎的个人声名随之达到了巅峰,但客观上也让雷军少了很多参与感。

在黎万强的封神之作出版三个月后,他突然宣布闭关,称自己遇到中年危机,不得不休假调整。

最终,这个号称最懂小米的男人还是离职了。当年一起喝过小米粥的八个兄弟们,只留下刘德、林斌等人陪着不想当明星的雷军。

雷布斯环顾四下,发现兄弟们都低调不爱出镜,于是这些年硬着头皮,又是和董明珠打赌,又是秀英语,最终成为了国内企业家中最大的网红。

而在联想,现下的当家人杨元庆在很早之前就动过“技工贸”的心思。

杨在1999年就发表过一篇文章《信息产业的第三次变革》。文中指出了他对PC业发展规律的超前判断。

2001年杨元庆还带队去华为拜访任正非。任正非对着他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搞研发可是一门苦工夫,千万要放弃任何急功近利的想法……”

也正是在这一年,杨元庆提出了“技术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这一口号。

从这两件事情可以看出,杨元庆其实具备互联网时代应有的睿智。可是在头顶着太上皇,内部四周还环顾着无数竞争对手。

杨元庆抑制自己的性格,谨慎行事,看上去是最好的选择。而在华为,情况却有些微妙。

华为没有C端缘,也缺乏乔布斯那般可以站在台前呼风唤雨的人物。华为高层和任正非本人一样,素来低调神秘。

于是,余承东带着“雷语”登上舆论舞台。

华为曝光“闪存门”,不大体面地要将锅甩给“个别友商”,“余大嘴”跳了出来,针对华为P10没有疏油层和闪存颗粒的问题进行了解释。

华为要“造车”,仅仅在华为云呆了两个月的余承东,便紧锣密鼓地从一个“不熟悉的业务”转向了另一个“不熟悉的业务”。

华为“造车”业务要声量,于是余承东带着“干翻特斯拉、世界第一、超越百万豪车”的豪情壮志开始了“碰瓷营销”。

这个敢于冲在前方,亲手揽过所有不体面的男人。用看上去有些滑稽的姿态,保护着华为的“偶像包袱”。

生子当如余承东

或许是余承东的“嘴炮”威力太大,这些年有关“余承东是不是华为的二把手”、“余承东是否能成为华为接班人”的议论声越来越多。

华为旗下有4大业务板块,余承东几乎揽下了2大板块:消费者业务BG CEO、Cloud & BU总。

但熟悉华为组织架构的都知道,在余承东上面,还有一位董事长,梁华,以及三位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胡厚崑、郭平。

华为内部还有一位任职二十多年元老孙亚芳。所以余承东甚至都不能排到任正非、梁华、徐直军、胡厚崑、郭平之后的第6位。

那么任劳任怨的余承东会成为华为的接班人吗?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将郭平视为华为的二号人物以及任老的接班人。

也有一种论调认为,海思芯片的董事长,徐直军,可能性更大。众所周知,海思芯片在华为内部比余承东的消费电子BG要硬气得多。

任正非自然对余承东是寄予厚望的。不过相比郭平和徐直军看得见的好处,余承东的优势反而更加体现在未来。

不过培养业务骨干就像种果子,种植和采摘的时间是关键,太早或是太晚都未必好吃。

这可能也是李一男出走之后,对华为留下的传承“心病”。过早地接近权力中心,又无法获得绝对的权力,对有志之人未必不是一种捧杀。

自古以来,上下级之间悬着一条亘古难破的猜疑链,特别是在一个山头林立的组织里,这种猜疑又如山林里的迷雾,会加重彼此间的揣测。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古往今来那么多已经拥有合法继承权的太子要选择谋反。

回想当年,在李一男的带领下,华为奔向了行业快车道。在李眼中看到的,是一个因为自己而变得强大的华为。

但任正非的视线明显放得更远。几年间的野蛮生长,华为内部酝酿了重重危机。面对逐渐加深的内部矛盾,任正非计划着手引进西方的管理经验,对草台班子进行改革。

为了打破内部的固化格局,当时华为许多职位都重新进行过调整。李一男也从华为最核心的研究部调到了市场部。

任正非可能是最爱“熬鹰”的企业家,所以对李一男的调用未必不是一种历练。
但李一男毕竟年少,从权力的中心走向边缘,他认定自己已经不再被重视,于是选择退出华为自主创业。

李一男离开之后,华为几乎再未议过接班人之事。

而对于权力分配,任正非从此采用了以制衡为主的“轮值CEO制度”:让郭平、徐直军、胡厚崑,每半年轮流执掌华为CEO的权杖。

任正非的策略自然有深谋远虑之处,因为联想就是一个反向参照物。

40岁开始创业,61岁首次退休的柳传志,几乎是调好了倒计时培养接班人。但他为自己赢得的时间,同样也成为了企业掉队的时间。

在杨元庆接棒以后,这家说好要跟华为、小米一起做“TOP3”的企业,已经在时代列车的后视镜里快要不见踪影。

企业当家人如何突破封建的权力分配传统,一直是一门重要课题。

在这一点上,如今才50出头的雷军,可能更倾向于用铁腕进行控制。其结果便是杯酒释兵权,自己上前线。

其实跟李一男、杨元庆、黎万强这些人相比,余承东最大的优势在于对上峰的思想理解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任正非是一位有着卓越领导力的企业家,决然不可能重走老路。

既然老板想要完整看到一次“熬鹰”的过程,那就再次拿出低谷时期的狠劲,在一个又一个陌生的领域,不怕用力过猛,就怕力有不逮。

曾经有人问过他当年为什么要进入华为,余承东表示“因为我看到华为有一个伟大的老板。”或许也是出于这份真诚的热爱,让余承东获得了这份超越常人的领悟。

做人嘛,不过就是低头走路,说不定哪天就能抬头摸着天了。

如今,雷军依然站在前线为企业摇旗呐喊,做一个孤胆英雄;另一边,柳传志父女已经悄悄地清空了自己的微博,在电车赛道中,联想正低调地寻找着自己的切入点。

时间将昔日的荣耀划得泾渭分明,在一个更新更难更远的征途前,几位大佬们是什么样的心情我们不得而知。

但他们望着余承东的心情,想必如同当年曹操看见孙权时一样感慨万千。

生子当如孙仲谋?不,生子当如余承东!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银杏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