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1日
评论数(0)
撰文 \耳令
编辑 \ 鹤顶红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是银杏财经第309篇原创文章】
见过马明哲穿无袖T恤的人不多,吴世雄算是一个。那是2013年夏天,平安的一场内部饭局,面对座上曾在阿里巴巴、eBay、甲骨文等企业任职的吴世雄等人,年近花甲的马明哲主动拉近与团队的距离,据说他本来还想过穿短裤,但被夫人阻止了。
几个月后,马明哲一脸谦和地坐在复旦大学光华楼里听马云和马化腾交流“闻讯而淘”的含义。马云像个刺头,掐完小马又把枪头对准老马。他说 “我实在想象不出,今天保险复杂在哪里” 、“只要想干,没什么互联网做不了”,马明哲只回敬了一句“那是一千年以后的事了”。
当时平安正处在第三个十年,马明哲正全身心拥抱互联网,不仅为平安制定了“科技引领综合金融”的战略,逢人便提大数据,俨然IT精英的模样。但在马明哲心中,对互联网的认知却并不及马云的乐观笃定。如果说阿里巴巴创办蚂蚁,是为了解决支付信任,属于近忧。那么平安的转型,则类似马蔚华、任正非等人独有的“蛇口基因”,要时刻在危机感中保持屹立前沿,这是蛇口派的深谋远虑。
七个春秋过去,三马再未“同台”尬戏,众安保险也迎来了增速放缓之痒。互联网和金融保险业像两艘从不同方向驶出的列车,朝着一处“无人之境”汇合。阿里举着互联网的旗帜将一只蚂蚁养成了巨兽。而平安代表着传统金融先后布局了超过50多个的移动互联网APP。
在马明哲面前,已经集齐了金融壹账通、陆金所控股、平安好医生三只独角兽。可手握着另外两匹马所渴望的巨量数据财富。险企人才却频频向外流动。拥有保险、银行、证券、信托、基金等多项金融业务的平安集团,亟待一位“全才”来维护综合金融的全局。但在他身后,专长于寿险的李源祥去了友邦,专长于产险的任汇川也跑到了腾讯“疗养身体”。接班人的位置依然是个悬而未决的谜。
马明哲曾经说过“不同的时期,用不同的人”。如今,这位65岁的老人仍穿着空荡荡的无袖T恤,保持着多年来不变的姿势,向未来张望。
壹
“良驹”难行千里
早年的中国平安是保险业的一头猛虎。尽管在1988年才开始对商业开放,1995年才有个人人身保险的中国平安,早年是保险业的一头猛虎。在原中国台湾“国华人寿”常务副总黄宜庚的带领下,2000年前后,平安在寿险市场已有22.5%的份额,仅次于以前的国有垄断保险公司一一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65 %的份额)。
高速发展中的平安,有深厚的积累,也有待解的沉疴。“投连”事件曝光之后,平安落下了只要规模不要质量的名声,被监管多次下文全行业通报批评。这次危机直接反映出平安在草莽生长中留下的代理素质问题。
这是跳跃式发展留下的后遗症,黄宜庚们有心无力。雄心勃勃的马明哲在寻找一位能将平安带进 “世界500强”这座庙堂的职业经理人。通过一位台湾客户,马明哲率先邂逅了张子欣。
“平安发展得不错,但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怎么办?自己想不明白,只有摸着石头过河。后来发现有桥,付点过桥费过去,还是安全些”2000年入职的张子欣,和马明哲都是“过桥理论”的拥护者。他认为,中国金融业如果摸着石头过河,可能会耽误很多时间。如果河上有座桥,付点过桥费,就可以快速通过。
事实也证明了,引进“外资、外体、外脑”策略是推进平安20年高速发展的法宝。也是在“外脑”模式之下,马明哲将第二名大将收入麾下。
2003年,为了劝说当时的英国保诚集团大中华区执行总裁梁家驹加盟,马明哲花了大半年时间和梁谈论“职业经理人对民族保险业的使命感”。每次和梁家驹谈话前,马明哲还会像小学生登台演讲一般事先准备几个小时,力求增加感染力。
彼时的梁家驹正是春风得意,坦言自己对年薪上有多少位数字并不太在意。那么最打动卿心的,想必还是马明哲的绝招——“民族大义”。
那些年中国刚加入WTO,保险业已经成为国内第一个公布入世承诺的行业。全面打开了开放的大门,吸引外资保险公司纷纷涌入。中国就像一个巨大的钱罐,十亿多人口,近万亿美元的个人存款,大部分都在银行获取着低的利息。外国保险公司急切地想在中国占据一席之地。国内的保险业被推到了直接面对国际资本竞争的前沿,全面开放民营企业在直接融资方面的限制已是势在必行。
梁家驹不是不知道,一个大时代正在启幕,只要愿意登台,自己就有可能成为主角。
“以前我觉得我是局外人,甚至是外国人,但现在我是一家人中的一员”丢下这慷慨激昂的一句,2004年,梁家驹正式进入平安。
因为崇尚无纸化办公,梁家驹当时的办公室里除了最基本的办公配置,看不到一片纸,也几乎没有一件私人物品。给人留下一种“匆匆过客,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印象。
梁家驹在战场上留下的印记却是深刻的。为了让平安走出“投连事件”的阴霾。梁家驹先是花费了4.5亿元建造了平安金融培训学院,与各大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展开,职业培训。再加紧推动新产品的开发。从2004年到2006年,接连推出万能险产品“智富人生”、 银保版万能险“稳赢一生”、 外汇人寿保单。
梁家驹三拳两脚打完,不但帮助平安摆脱了投连险危机,更推动了平安人寿的业绩快速发展。平安年报显示,2005年个人寿险客户13个月保单继续率达到85.9%,2006年继续率提高到了89%。
在梁家驹离任前,平安已经平稳跨越了金融危机,实现全年净利润人民币145亿元。而张子欣,则在完成了中国平安在香港、上海两地上市,推动公司重大战略收购及兼并重组等一系列重大项目之后,紧随梁家驹离任。
“外脑”的注入,帮助平安告别了土腥味;这段过桥经历,也让梁家驹获得了“亚洲保险教父”的勋章,而张子欣则选择解甲归田提前退休。
如同一场天时地利人和的交易,在时代的大河之上,我给你搭桥,你为我冠名。顺势而为,各取所需。
美中不足的是,良驹也许是千里马,却难以随行千里。过桥理论最怕的不是过河拆桥,而是过了河,看不见“自己人”。
贰
二当家呛水
“马明哲不怕,也不反感山头主义,他鼓励适度竞争”一位平安的老员工曾经如是言。
平安的人才战略里常提及“猫论”,即不管洋猫、土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听上去是在致敬“黑猫白猫论”,又有点类似赛马机制。只不过,对“洋猫”,马明哲提供的是枪支弹药;对“土猫”,马明哲提供弹药之余,更多了一条皮鞭。
在培养任汇川时,马明哲常对他讲:你现在只能挑80斤,我给你的担子是100斤,以后你会发现100斤挑着挺轻松的,就可以挑120斤,但这时候,可能突然又把150斤的东西给你了,所以人是在压力中成长起来的。
任汇川是马明哲亲自拿着鞭子抽打出的人才。从基层一路做到平安最年轻高管,18年内任汇川连跳数级。风光背后,任汇川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时刻准备拎着乌纱帽下台。
“太累了!”还不到40岁时,任汇川便有过抱怨:“马总要求太高了,我时常会想到退休。”
2010年,梁家驹离任,任汇川半年内连升两级。5月刚接过梁家驹的棒,升任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兼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11月又补位张子欣,成为平安集团候任总经理。
而此前追随梁家驹进入平安的李源祥,被马明哲夸耀为“亚洲最好的保险团队”中的“寿险超人”,却失掉了平安人寿总经理职位,由本土经理人丁当接任。
流淌着嫡系血液的“土猫”上位,一度被外界视为平安扔掉“洋拐杖”的开始。只有任汇川自己知道丢掉这根拐杖,肩上的负重将从此前的150斤,直接变成300斤。
那几年,传统金融市场格局大变。保监会下发了《保险代理、经纪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试行)》,互联网保险走向规范。不满足第三方支付只能扮演信用中介角色的马云正蠢蠢欲动。传统金融机构也开始尝试利用网络促销,一批保险网站涌现。
马明哲对未来的判断是“现代科技企业才是中国平安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而对于主张综合金融的平安而言,旗下拥有保险、银行、证券、信托、基金等多项金融业务,意味着越来越需要“全才”。
马明哲曾经说过“站在岸边的人学不会游泳”,急于用人之际,只能一脚把任汇川踢到了海里。
任汇川虽然早年领导了财险的改革,并深度参与平安收购深发展项目,但他的平安证券、信托等大投资板块,业绩并不理想,尤其是由他“掌舵”的平安信托已从行业第一下滑至第四。还相继发生过万福生科、海联讯等负面事件。
很难说清楚,过两年接过“洋拐杖”,任汇川是否能历练成“全才”,但彼时的他没有选择,只能遵循着马明哲的行事哲学,一头扎进正在涨潮的海岸中。
2018年,任汇川与女员工的“桃色新闻”持续发酵,广大网友对金融圈的香艳夜生活产生了诸多想象。马明哲对此的表态只有一句:“桃色新闻怎么轮,也轮不到你”。而后平安也迅速报了案,但谁是造谣者,始终没有下文。
同样是这一年,金融科技成为了腾讯年度总收入增长的主动力;阿里巴巴正式入股蚂蚁金服占据33%股份。虎视眈眈的互联网巨头正在挺进传统金融的腹地,越来越多的监管细则相继出炉,互联网金融正在进入下半场,但彼时的任汇川显然只学会了泳技,还未掌握潜水的要领。
“桃色新闻”三个月后,平安出台了联席CEO机制。虽然马明哲一直向外部强调这种三足鼎立的管理阵型,是职业经理人运作的集体产物,但谁都能品出点“杯酒释兵权”的味道。
还未游进深水区,这位二当家就已被咸涩的海水呛出了眼泪。
叁
“洋猫”留下的耗子
重压之下呛水的二当家只是冰山中浮出水面的部分,事实上,高速行驶中的平安帝国,价值观一直在经历揠苗助长式的转变。
平安在 H 股上市路演的报告中曾指出自身独一无二的优势是“国际化标准,本土化优势”。换言之便是用“洋猫”的经验灌溉本土的花园。但平安所提倡的“国际化标准”,在本土化的实践中是充满荆棘的。
马明哲怎么也不会忘记2008年一晚要吃三颗安眠药才能安睡的日子。因为对国际金融环境缺乏理性审视,平安落入收购富通的峭壁边缘。面对市值的巨大下跌幅度,平安只能减值计提。马明哲放弃了个人年薪。
平安投资富通,是张子欣难言的痛。据说当时早已有部分咨询机构不看好此次投资,但投资者们依然“用脚投票”,从有意向到真正资产投入,只花了6个月时间。后来马明哲在反思中总会提及次贷危机,但始终无法忽视,对“洋拐杖”的过度依赖,是促成这次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
或许马明哲自己也意识到了,中西方理念的融合需要时间,只是增长的剑在头顶,平安需要迈开步子才能突围综合金融的棋局。何况,作为立身之本的保险市场留给平安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从几年前开始,寿险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边是国寿“老大哥”的觉醒,2016-2018年平安与国寿股份的差距从1554亿元缩小至893亿元,对方越追越紧;一边是中型寿险公司的迅猛崛起,纷纷发力县域城市,抢夺这块还未被完全开发的蓝海。
而这个以寿险为基石的平安帝国,不仅在“大金融资产”和“大医疗健康”两大产业领域接连下滑,甚至在2020年前四个月寿险业务收入下滑近10%。而四年前制定的“二元战略”作为阻击国寿发力县域市场,也随着“2355战略”的改革土崩瓦解。
与此同时,在21CN聚投诉平台,关于平安普惠暴力催收、年利率高达30%的投诉量居高不下;作为内部孵化的独角兽,港股上市的平安好医生正在被内地创业公司控诉抄袭,舆论风波不断。因为获客成本高企,自2015年后,平安好医生累计净亏损额已超过37亿元。
重压之下反弹的不止是业务,还有被频频挖角的人才。平安这些年向外“输送”过不少人才,还得了个“保险业的黄埔军校”的美誉。马明哲内心想必并不认可这个名号,否则何必拿出诱人福利搞“倦鸟归巢”计划。况且,黄埔军校学生在外牺牲率高达95%。
诚信的缺位、功利性扩张、频频流失的人才,这些问题多少都体现出平安在中西方融合过程中的不适应。产品供给端缺乏诚意的平安,也无法再用早年的人海战术、强势电销等手段遮拦产品的弊端。
这是“洋猫”留下的耗子,也是平安所经历的价值观移植之痛。
肆
无人驾驶,无人能驶
柳传志曾经说过,平安之所以优秀,源于天时地利人和。他口中的天时,无疑说的是平安起步初期的改革开放大潮;地利则是指平安发源地频临香港的蛇口,拥有深入人心的市场经济思维;人和一方面指的是平安大规模借助“外脑”的策略,但更重要的,还是指掌舵人马明哲。
不过在新的时代,金融市场格局早已不可与过去同日而语。昔日的天时、地利不会长久地赋予平安动能。平安亟待解决人和的问题。
“……我们已经从块块的管理过渡到了条条,然后过渡到了矩阵。以后不管是谁接手,都能像个航空母舰一样继续向前走……”
无法向天再借500年的马明哲,只能力图把平安打造成一艘战舰,最好还是全自动无人驾驶的那种,“不管是谁走,不会对平安产生影响”。
联席CEO制的设置,却更像是把平安的生态链分解成了一支舰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统筹了各个专业板块,使得专业分工和职能定位更加明确清晰。但对CEO而言,将面临着公司内部更为错综复杂的业务关系,管理和决策的难度加大。这也意味着,其中的任何一支舰队出现危机就是全部的危机。
今年6月,分管科技板块的陈心颖也传出离职的传言。就在谣言盛传的当月,谢永林刚在上海陆家嘴论坛上刚刚做了一次“越俎代庖”式的发言——《科技“双路径”赋能金融 陆金所控股明确转型定位》。众所周知,科技板块是陈心颖主要负责领域,而谢永林的分工主要是平安集团的公司业务、大资管业务,以及行政协调等大公关业务。
针对陈心颖离职的消息,虽然平安迅速辟了谣,但正如退未必不可以是进,守未必不可以是攻,辟谣者和传谣者也未尝不可以是同一人。
联席CEO制对决策层面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持不同观念的CEO将导致全公司的战略不清晰,相互间的不合作也会让公司内部不同阵营内沟通成本增大。虽然平安先后接任的CEO都有着不短的共事经历。但从平安2019年并不亮眼的年报数据以及李源祥、任汇川的相继出走来看,磨合期似乎并未结束。
面对接班人的问题,同样具备“蛇口基因”的任正非,却走了一条更直接的路子。在轮值CEO集体管理决策机制之下,华为八年里营收额实现从2039亿人民币增长到了2018年的近7000亿美元。
相较之下,平安的联席CEO制,反而更多了一丝“全才难求”的委婉之意。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马明哲至今像一位撒不开手的家长,未敢让大权旁落。
孙建一以前也问过马明哲累不累,他回答说累,孙建一劝他有些事情该放就放,不必亲自参加,但他却说“不参加,觉得差点什么。”
马明哲差的不是无袖T恤下的左膀右臂,而是真正能够穿上这件T恤的人。
如果把时间退回到7年前,谁也不会想到,另外两匹“小马”身后,会比马明哲更枝繁叶茂。当年那个刺头马云有了“逍遥子”接棒,从此做个富贵闲人乐逍遥;而马化腾身后的总办也是星光熠熠,再加上任汇川的加入,这颗淮北枳正在蓄力成为淮南橘。
在平安全新的布局中,虽然3位联席CEO各有分工、协同作战,可以适配不同定位。但保险业作为监管程度位列金融业三大支柱之首,创新性本就低于互联网巨头。阿里的电商平台和腾讯的用户基础平安又只能望其项背。掌舵人、战略、文化、模式依然没变的平安,应该如何持续应对早已天差地别的时代格局?
平安战舰虽然不会为任何人而停止,但对企业而言,无人驾驶,往往意味着无人能驶。
参考资料
1、《腾讯收编平安“少帅”,保险吗?》澎湃新闻.2020
2、《1.4万亿巨无霸,揭秘平安的创投版图》投资界.2020
3、《马明哲想学马云,但他还退不了》虎嗅.2020
4、《任汇川的平安28年》环球老虎财经APP.2020
5、《隐形富豪马明哲的独角兽生死场》搜狐网.2018
6、《马明哲和他的火枪手团队》华夏经纬网.2013
7、《马明哲不是袁庚的司机》中国经济网.2016
8、《访谈:马明哲与中国平安》全景网.2009
9、《梁家驹退休任汇川接棒 平安人才“猫论”新注脚》华夏时报.2010
10、《无止之境:中国平安成长之路》秦朔.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