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2日
评论数(0)近日,资生堂深陷舆论风波。起因是不少自称“资生堂员工”的用户,在小红书平台发布笔记,控诉资生堂“强制员工待岗”,并表示将对公司提起劳动仲裁。此话题引发大量资生堂员工共鸣,“支持维权”呼声一片。
实际上,这并非今年以来围绕在资生堂身边的第一轮争议。
从年初传出裁员,到茵芙纱大面积撤柜、BAUM葆木退出中国市场、新财季净利显著降低,再到如今强制员工签订新合同,桩桩件件都引发了业界对于资生堂现状的担忧,其中也伴随着部分资生堂员工对于未来工作的担忧。
从现实情况来看,“打工人”的忧虑不无道理。今年上半年,以资生堂、联合利华、雅诗兰黛为代表的全球美妆巨头,直接或间接宣布精简人员而导致的大规模裁员事件层出不穷,美妆“打工人”似乎都前路未明。
全国1300名销售强制转签
资生堂中国变相裁员?
7月29日,一份加盖了“资生堂(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CH”)公章的通知流传于网络。
在该通知中,公司战略人力部表示,为了不断巩固业务基础并部署未来发展,SCH于2024年成立了资生堂商贸(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CS”),聚焦线下业务的运营和拓展。目前,SCH既有线下业务相关员工的劳动合同已基本完成转签SCS,并且今后新招聘相关员工也直接与SCS签署劳动合同。基于此,SCH将停止运营线下业务,并不再设置相关岗位。
基于上述业务调整,SCH表示,希望员工尽快将劳动合同转签到SCS,同时表示,若未完成转签将面临以下安排:
1、2024年8月1日—8月31日,SCH将不再安排工作,员工也无需到岗提供劳动;公司将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标准支付基本工资。
2、2024年9月1日起,员工无需到岗提供劳动,SCH将按照员工工作地停工期间工资标准支付生活费。在此期间,SCH仍将为员工缴纳社保及公积金。不过,员工不再享受年假(以上不工作期间优先使用年假)、津贴等其他任何待遇。
截图自资生堂微博
这份类似于“最后通牒”的通知,再度激发原SCH员工群体的不满。仪美尚通过社交媒体联系上多位在岗员工,了解到原SCH员工们不愿转岗的主要担忧,主要存在于以下三方面:
其一,SCH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超7000万美元,而SCS成立于今年1月,注册资本仅为1000万元人民币。对比之下,有员工向仪美尚表达了担忧:“SCS是一家新公司,体量也不大,万一倒闭了我们怎么办?”
其二,转签新合同后,如果司龄被清空,员工担心公司在新合同基础上进行裁员,自己将无法拿到应有的赔偿;
其三,有员工表示,新合同待遇下降,比如五险一金缴纳标准从12%下降至5%,原本每年2000多元的“过节费”也取消,改成发产品,“这个跟原来相比差距还是挺大的”。
实际上,此次“转签风波”早在7月初就已经开始。据某接近SCH的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调整主要针对全国一线销售人员,涉及资生堂中国旗下1300名销售部员工。彼时,有公开信息表示,资生堂中国方宣布,将为同意签署新公司合同的员工颁发7000元“新公司欢迎奖”。
时隔一个月,“97%的员工都同意转签了,”上述知情人透露,“但不同意转签的人就强制无限期待岗,连孕妇也不例外。”
沸沸扬扬的舆论之中,资生堂中国也于近日发布回应,表示对于少数未将劳动合同转签到新公司的员工,“公司将继续积极沟通,欢迎员工尽早加入新公司正常开展工作。”
但截至发稿,仍有员工透露,若拒签新合同,公司则“单方面强制停工停岗,关闭考勤打卡权限,并将员工移出工作群。”
联合利华/雅诗兰黛/汉高纷纷裁员
美妆行业“裁员潮”来了?
对于如今的资生堂中国来说,“转签新合同”事件如若处理不顺利,对其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员工们坚持走法律途径,资生堂中国不仅要应付劳动仲裁,或许还要忧虑其在中国市场的口碑。
毕竟,近年来,在“核废水”的影响下,日企的公共形象本就一落千丈,再加上企业内部的一系列不利于“打工人”的调整措施,也就更容易激发民愤。
今年1月,网传资生堂中国将裁员40%,虽然公司否认了这一传闻,但也承认将于2024年开始实施新的品牌组合战略以夯实业务基础,并表示“组织架构的调整仅涉及相关工作岗位的微调”。
两个月后,资生堂旗下高端美妆品牌茵芙纱在中国市场大面积缩减线下门店,即便是品牌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中心的IPSA“试点门店”也于2月底关闭。彼时,有传言称,茵芙纱“上海16家门店将缩减至2家”,动作之大,令人咋舌(推荐阅读:又一高端美妆大规模闭店?)。
茵芙纱撤柜带来的阴影还未散去,集团旗下又一高端护肤品牌BAUM葆木,又在品牌天猫及抖音旗舰店发布了闭店公告。资生堂相关负责人也公开表示:“葆木因战略调整,决定停止在中国市场的产品销售”(推荐阅读:突发!资生堂旗下又一品牌退出中国)。此外,资生堂微信官方商城也于近日宣布将在8月10日停止接受新订单。“资生堂宠粉福利社”则会在8月17日正式关闭。
截图自资生堂微信官方商城
品牌运营接连生变,业界对于“资生堂怎么了”的议论不绝于耳。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颓势并不仅局限于中国市场,在全球市场上,资生堂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资生堂发布的2024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期内,资生堂营业利润同比下滑9.6%至11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5.55亿元),归母净利润也亏损3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2亿元)。
另外,今年3月,资生堂日本也发布公告,明确表示“支持1500人提前退休”,这一举动也被解读为“变相裁员”。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近日资生堂事件在社交平台发酵的同期,还有网友发文爆料,称丝芙兰裁员已进行2、3个月,“丝芙兰专门找一些工龄很长的老员工,查他们是否违纪违规,且不少被裁的员工并未得到赔偿。”
目前丝芙兰尚未针对此事给出回应,但全球美妆“裁员大潮”的攻势已然不可抵挡。据仪美尚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上半年,传出裁员的美妆巨头涉及的全球裁员人数超1.5万人。
其中包括此前传出将在全球范围裁减7500人的联合利华、计划裁员1800—3100人的雅诗兰黛、将裁员920人的Kenvue,以及撤掉了800个工作岗位的汉高、接连关闭工厂的巴斯夫等美妆相关企业。
此外,根据仪美尚此前报道,今年上半年,倒闭/关停/退出中国市场的美妆品牌约有21个,当这些品牌运营生变,其在中国市场上的员工们,或许也不得不面对充满未知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