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喜-热点微评

王新喜-热点微评

公告

TMT资深评论人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1265

总访问量:2661308

电商竞争底线刷新,轮到拼多多心急,别让低价竞争毁了制造业

05月31日 15:31

评论数(0)

电商行业的恶性竞争底线又一次被刷新了。

近期,在发布财报的同时,拼多多给商品打标“比淘宝便宜”,直接跟淘宝对线,引发了业内热议,拼多多这一操作,算不算妥妥的不正当竞争?

整个电商行业又一次进入了无底线的竞争。

事实上,拼多多的操作背后,一方面也是被淘宝逼急了,随着淘宝在补贴、白牌、农产品等领域的全面发力,价格力出来了,拼多多低价流量的玩法遭遇冲击,亟待找到新的打法。

拼多多的流量焦虑,苦了商家

为了维持低价优势,根据知情人士透露,2024年上半年,拼多多后台的一大变化是,出现多个高价限流功能——

分别是流量运营功能、同款高价功能(系统检索到同款更低价的链接会自动弹出,让你改到比其他SKU低)、高价违规功能(检测到价格过高,48小时内未整改甚至会全店屏蔽;价格往往建议降低到成本价以下)与自动改价功能(强行让商家授权定价权,鼓励无底线价格战)。

这些功能多有重合,有猜测是内部团队赛马。

而极限压价背后,源于以低价获取流量是拼多多模式的核心,但随着目前竞争对手全方位发力,拼多多的低价竞争难以维持,因此,只能进一步通过高价限流功能来压榨商家利润,维持平台低价优势。

与此同时,由于拼多多的自然流量越来越少,在算法下,要获取自然流量,商家主要在做两点:其一,要么只做亏本低价;第二,靠带点欺骗性质的博眼球图文提高主图点击率。

但问题是,从去年到现在拼多多不断提高付费比率,低价自然流量玩法已无法获取利润,商家被迫转入以付费购买流量为主的模式,不考虑自然流量,只考虑付费的盈利性。但是强付费导致单价提高,价格优势减弱。商家与供应链苦不堪言。

底线被进一步被打破,商家压力越来越大

综上来看,拼多多的流量玩法,电商低价竞争的底线进一步被打破。

事实上,自从成立以来,拼多多的成长,就是不断以新的玩法去挑战行业底线。拼多多的成长,最开始是砍一刀广被诟病,2022年3月,几万名观众观看主播直播拼多多砍价:砍到小数点后6位才成功。

而因为低价竞争导向,大量商家售假,假货泛滥成为了拼多多的心病。2018年,法制晚报报道拼多多平台售卖涉黄、涉暴商品,包括开刃刀、伪基站设备等,引发关注。

同年新京报报道拼多多平台出现了“碰瓷”小米的“小米视界”,几乎是“营养诀线”的现代电商翻版。

这些年来,拼多多也一直在发力打假,但售假争议一直伴随。今年1月,母婴品牌纽强举报拼多多店铺售假和添加违禁成分。今年3月,五粮液指责拼多多多家店铺销售的五粮液产品为假冒,严重损害了五粮液声誉及消费者权益。

后来,罚款扣款、霸王条款、高价限流等玩法压榨商家成了拼多多商业模式的常态。

早在2016年,拼小站就被曝骗取加盟费用,拼好货随意冻结商家货款。李女士投资巨额加盟费,后因平台停止补贴和指控刷单行为,导致亏损严重,加盟费和货款被没收。2018年6月15日,拼多多就被曝出随意冻结商家款项,维权商家和公司人员发生肢体冲突。

2018年,拼多多被指和商家的协议中存在大量“霸王条款”,其中有一条店铺关联规则,一旦关联店铺涉嫌违规,其他关联店铺也会受到牵连。

在不久前,拼多多Temu对卖家执行了强制5倍罚款的政策,引发了不少卖家的反弹,有卖家在短视频晒出71890的罚金,表示要去总部拉横幅。

而仅退款,是拿商家的货品,去维持讨好白嫖党对平台的黏性。被业内认为是电商史上拉低电商底线的一个标志性的操作。2023年,仅退款由此引发了部分商家对拼多多平台的炸店风波。

在今天,仅退款引发的争议仍在,大量商家在仅退款之后,发起了对消费者的起诉,导致各地基于“仅退款”的诉讼案例激增。甚至近期有商家反馈,深夜拼多多竟然自动替用户提出仅退款。

这种便宜白嫖党的功能,让大量商家深受其害。

此外是“先用后付”藏猫腻,对商家的利润盘剥。

拼多多的先用后付条款包含在在《入驻协议》里,强制开通,没有取消入口,平台的《入驻协议》内容不用商家同意可以单方面更改,用户拍下商品之后解绑银行卡,导致扣款不成功,但是平台依然按照2%收取技术服务费,拍完秒退也收。先用后付大大提高了退款率。商家的利润再度被盘剥。

此外,现如今自然流量越来越少,拼多多通过多个高价限流功能维持平台低价优势,并开始推强付费流量模式,商家到手的利润越来越少。

而在强付费玩法下,拼多多开启全站推广硬营销,有商家反映秒拍秒退比例一度超80%,有网友怀疑平台机器人为了收割2%的技术服务费。显然,商家的压力越来越大。

对商家极致压榨,导致制造业转型升级受阻,带来隐形失业问题

综上来看,拼多多增长逻辑一个重要方面是用压榨供应链的方式搞极致低价,获取流量与用户。

这带来的负面效应是什么呢?首先是商家被仅退款、先用后付、罚款扣款、霸王条款等模式层层盘剥利润,渠道经销商、品牌商没有利润,就会不断压工厂的利润,工厂利润率大幅降低的结果,只能是裁员降薪。

而制造业难招人、或者蓝领工人的失业不被主流舆论场关注。但外卖员、快递小哥、网约车队伍越来越庞大。

近两年零售业、制造业产品越来越便宜,消费者获得了实惠,但制造业向高端化升级、品质化升级阻力重重。大家都在卷低价,薄弱的质量控制仍难打破中国制造"低质"印象,难以创造高附加值产品,产品同质化、低端化、在品质上无法凸显更好的竞争力。

这带来的一个连锁反应是国内传统商超的竞争乏力,很多在倒闭,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5月第4周,就有15 个品牌关闭了至少 24 家门店,其中,绝大部分为超市百货业态。

而山姆Costco们在中国开一家火一家,背后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国内很多商品在质量品质、信任价值上打不过,无法迎合中产消费升级的需求。

因此,极端压榨商家、过度追求低价,它首先是遏制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其次是引导行业竞争下行——

越来越多厂商不再以产品品质与质量为竞争导向,而是追求低价,工厂利润率大幅降低,研发投入不足,产业链被波及。

部分商品的竞争力上与国外优质产品的差距拉开,并造成了一定的隐形失业问题。最终伤害的国内商品的综合竞争力与品质化升级的能力。

产业倒退的隐忧,制造业该向何处去

在如今,大量工厂因为低价内卷、任意罚款难以为继,甚至有商家闹自杀,如果说电商行业的竞争,最终是让商家活不下去,产品没有竞争力,工人们纷纷失业,这不是我们所想要的制造业的未来。

电商发展的方向也不是在低水平不断压榨成本,压榨商家,这无法形成良性的产业竞争环境,也无法把产业导向以提升产品质量与品质为竞争力的发展方向,更加无法创造高质量的就业与未来。

就业是基本的民生,国内现如今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对传统行业改造升级,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

电商平台与各行各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电商行业的发展与高质量就业息息相关,要创造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关键是把制造业带往什么方向。

如果商家们被压榨到利润微薄,甚至不得不采取低质量、低价格的策略以吸引消费者,过度在低价内卷导致产业倒退,让工人失业,就与国内高质量充分就业方针政策背道而驰了。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呼吁不能任由无底线的低价竞争把中国制造业干倒闭。

制造业是一国就业之根本,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制造业人口大国而言,就业问题事关国计民生。电商行业的底线正在不断下行,对工厂的生存与就业形成严峻压力与挑战。

如今商业模式升级的方向是要把电商行业的竞争底线拉回正轨,打破极致拼低价的死循环,这或是拼多多当下需要反思的方向。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王新喜-热点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