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商业

一刻商业

公告

每天十五分钟,阅读一篇干货。

统计

今日访问:737

总访问量:4016129

阿里付出增长的代价

05月16日 14:18

评论数(0)

来源/一刻商业 

撰文/麦卡

5月14日,阿里巴巴公布了2024财年Q4及全年业绩。

财报显示,2024年Q4,阿里的收入为2218.74亿元,同比增长7%;净利润为9.19亿元,同比下降96%。这份喜忧参半的成绩单,透露了过去一年阿里选择以牺牲利润的方式,换取增长的可能性。

针对核心电商业务的投入扩张,拖累了阿里的利润表现。财报中,阿里提到净利润严重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加大了对电商业务的投入,对淘宝天猫核心用户体验、核心公共云产品和AI基础设施、海外电商三大领域进行了重注。

其中,围绕淘天的低价策略,付出了大量成本投入。一系列的用户服务升级,几乎是每隔数月便有一次大调整,比如取消预售制、新疆地区包邮、退货免运费等。这一切都是为了塑造低价心智,让淘天已经明显放缓的营收增速,不再徘徊在个位数。

过去一年,阿里真的很难。国内电商市场太卷,淘天与京东、拼多多、抖音等玩家的决策大致相同,都在全力加码。海外电商、云智能等业务仍需要更多时间,暂时很难将阿里带上高速增长的轨道。

面对“掉队”的风险,阿里的反思越来越深刻。近期,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蔡崇信在一次访谈中直言,“阿里落后了,因为我们忘记了真正的客户是谁。”

马云也少见地在内网分享长文,坦言过去25年阿里经历了无数次犯错,“时代变了,我们必须跟上时代”、“这一年最核心的变化,不是去追赶KPI,而是认清自己,重回客户价值轨道。”

图/马云内网帖子

对于现阶段的阿里而言,守住短期利润,远没有谋求增长更重要。但随着低价策略的持续实施,未来阿里的利润会面临更大压力,同时,市场的残酷竞争也愈演愈烈,淘天想要维持增长只会变得更难。

1、牺牲利润换增长,是长久之计吗?

今年以来,为推动核心电商主业的持续增长,阿里频频出招。

为了提升平台用户购物意愿,淘天将价格力、消费分级作为主要的内卷方向。今年年初,淘特和1688先后入淘,来增加后者的商品供给。近期公布的618大促规则中取消预售模式的变化,则是从服务升级角度去吸引消费者。

此前阿里财报中也提及,未来将继续增加互动内容以及拓展性价比产品种类,并吸纳更多品牌和商家。

淘天的策略转变了,也需要商家来配合低价策略的达成。

阿里选择自掏腰包、让利商家,今年以来,不少激励商家的举措相继推出,比如阿里妈妈设立30亿现金红包补贴新商家、天猫为快消行业提供店播免佣激励、618期间为商家提供最高1000元的发货补贴券等。

低价策略,本质上是以放弃利润保增长的方式,在激烈的价格战中争夺更多流量和销售额。从大方向而言,主动牺牲整体利润表现,以稳固电商基本盘、换取市场份额,已经逐渐成为阿里内部的共识。

数个季度以来,淘天的收入增速一直徘徊在个位数。根据阿里财报,本季度淘天集团收入为932.16亿元,同比增长4%。而淘天在上一季度的收入增速仅为2%。

为了谋求增长,牺牲短期利益并非长久之计,但对于现阶段的阿里而言,已经很难继续忍受核心电商业务的增长下滑。

蔡崇信在与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的对话中提及,“我们的客户是使用我们的APP进行购物的用户,而我们没有给他们最好的体验。某种程度上我们有点自食其果。”

阿里需要重回客户价值轨道,巩固主阵地,低价这条路也不得不继续走下去。

但短时间内,低价策略或许很难帮助淘天找到增长的节奏。阿里财报中提到,上一季度淘天集团收入同比增长仅为2%,主要原因是,由交易买家数和订单量的强劲增长所推动,部分被平均订单金额下跌所抵销。

从中可以看到,用价格竞争力换取收入增长,并没有那么容易。淘天需要更快地找到自身的竞争力所在,毕竟资本市场对于盈利能力下滑的阿里,也会逐渐失去耐心。

2、投入不敢停,阿里内卷到了极致

如今,阿里将各路资源集中到淘天,以及一系列加大投入的动作表明,围绕电商主业的“守卫战”还将持续下去。正如阿里巴巴CEO吴泳铭所说的,2024年对于淘天是综合能力提升之年,也会是一个投入的大年。

目前而言,淘天打出的牌主要是:消费分级与价格力策略、服务体验升级、商品供给。相比于去年,淘天的各项策略有了更细致的调整、更大力度的投入。

在用户体验方面,仅在5月份淘天就实行了两大动作,取消了沿用十年之久的预售机制,并提供全程价保、活动商品包邮、提供运费险、商品需为现货等举措,还将遗忘已久的淘宝网页版进行了优化整改。更早之前,淘宝还上线了新疆地区包邮、88VIP 会员退货免运费等服务。

淘天也在持续强化价格竞争力。今年618大促,淘天在取消预售后,更强调满减玩法的力度,如天猫设立的立减折扣15%起;此前,淘天还推出“五星价格力”机制,从搜索算法角度,鼓励商家以低价为主要竞争手段,并将“双12”更名为“好价节”以强化平台低价心智;同时,通过将淘特商家和商品迁回淘宝,提升低价商品的供给。

无论是价格、产品,还是服务,淘天都在加大投入。这一切可能源自过去一段时间,阿里对核心电商业务的资源投入,越来越不足以应对全面内卷的市场竞争,也很难抵御外部对手的冲击。

据晚点 Latepost报道,今年年初淘天管理层的内部分享会上曾指出,当前用户对淘宝的价格力感知还是落后于其他竞争对手。

实际上,不只淘天,其他电商平台也都在加重筹码。就在淘天公布取消预售的规则调整后,京东、快手也紧跟着宣布取消预售。拼多多于2021年初推出仅退款政策后,2023年淘宝、抖音、京东也选择了跟进,今年年初快手也上线了这一服务。

低价策略也并非个别玩家的玩法。拼多多的百亿补贴持续多年,但力度不减,促销玩法也从未间断;抖音电商也将“价格力”设定为 2024 年最高优先级任务;京东回归价格向下的消费心智,刘强东曾表示,“低价是京东过去成功最重要的武器,以后也是唯一基础性武器”。

对阿里而言,电商市场内卷加深的局面下,各玩家都在不停地投入,淘天想要改变增长乏力的现状,对产品、价格、服务的价值挖掘、资源投入也需要持续下去。

3、阿里还能靠什么打动资本市场?

今年以来,阿里股价持续低迷。在启动“1+6+n”变革时,其美股股价还徘徊在100美金左右,此后股价便一路向下。

尽管阿里已经连续多年进行股份回购,马云、蔡崇信等高管也接连增持股票,但并没有换来市场对阿里未来发展的信心。截至发稿前,阿里美股股价约为80美元每股,总市值为1971亿美元。

阿里需要证明自己的增长前景,以获得市场的长期看好。

淘天重回增长轨道,是阿里2024年力求实现的主线任务之一。除此之外,阿里对现有业务的反思和聚焦,还体现在围绕阿里国际、云智能集团的一系列调整中。

加速进入全球电商消费市场,是阿里投注未来的主要选项。2023年,阿里看到了跨境电商的增长潜力,速卖通加速扩张、招兵买马,国际站业务也正式开启运营,进入东南亚、欧洲等不同地区及国家提供跨境电商服务。

如今,阿里海外电商的布局,不仅包括速卖通和国际站两大跨境业务,还有四大海外本土平台——东南亚的Lazada、西班牙电商平台Miravia、土耳其电商平台Trendyol、南亚电商平台Daraz。阿里曾宣称,等到2036年其将服务全球20亿的活跃买家。

而现阶段,阿里寄希望于菜鸟和阿里国际的协同,去进一步分食海外流量和蛋糕。蔡崇信此前提到,集团将进一步加大投入菜鸟,专注于执行全球拓展计划以及与电商业务的协同效应。

图/菜鸟官网

不过,海外市场竞争也日益升温,无论是速卖通、阿里国际站,还是Temu、Tiktok等玩家,都仍在构建自身的差异化竞争力,并不确定最终谁能分走更多的蛋糕。

阿里国际已经成为阿里的增长主力,根据财报,本季度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同比增长45%,旗下零售平台的季度整体订单同比增长20%。但与此同时,阿里海外电商还未达到收割果实的时候,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有限,暂时还难以带动阿里的整体业绩。

与阿里国际集团类似的是,云智能集团也尚未到达规模化盈利的阶段,而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在软硬件投入、人才储备等方面的投入,还会极大程度上影响阿里的财务表现。

从长远战略来讲,阿里对云智能集团寄予厚望,也基于长期趋势判断进行了持续的战略投入,阿里云在AI时代保持着产品布局,也集中精力于市场扩张,这对于阿里对未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的挖掘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阿里还在拓展创新业务,以寻找更多曲线业务。2023年11月,吴泳铭曾公布第一批战略级创新业务,分别为1688、闲鱼、钉钉、夸克,并计划将以3-5年为周期持续投入,培育未来动能。

对于阿里而言,既要守住电商业务的基本盘,顶住各方压力延续正增长,也要在牺牲短期利益保增长的同时,坚持对重点业务的战略性投入。面对复杂的局面,接下来阿里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一刻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