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商

天下网商

公告

记录互联网商业的人物和故事。

统计

今日访问:13541

总访问量:11901695

专访杨国福:从“鱿鱼哥”到“麻辣烫之王”,冲击百亿新市场

今天 16:55

评论数(0)

马丽

出品/天下网商

撰文/王卓霖

20多年前的东北街边,杨记麻辣烫的门店里,列着三种肉、丸制品和多种蔬菜的盒子,一碗手工熬制的热气腾腾的麻辣烫,成为不少人记忆中的市井烟火。如今,这碗麻辣烫孵化出了一个在全球拥有近7000家门店的品牌。

这样的一家公司会是什么样子?他的掌舵人又会是什么样的?

2025年10月,在四川郫县,天下网商见到了杨国福麻辣烫创始人杨国福。在这里,杨国福集团造了一座超级工厂。成吨的花椒、辣椒、豆瓣酱从产地直接运到这里,送入全自动化24小时运转的生产线,最终被封存在印有“杨国福”商标的包装里,运往全球门店。

杨国福身着一袭白色T恤,领口处露出低调但新潮的瑜伽品牌Alo标识,55岁的他精神抖擞,说起话来略带激昂。

他介绍,麻辣烫本是一道以“重麻重辣”著称的巴蜀小吃,经他创新后,新版麻辣烫大幅降低了辣度,加入了牛骨汤、奶粉、芝麻酱等,甚至倡导“连汤都可以喝”。

这种变化拓展了品类规模,也重塑了这道国民美食的地理版图。据红餐产业研究院测算,2025年麻辣烫(含冒菜)品类市场规模将超1500亿元,麻辣烫门店聚集城市中,长春、哈尔滨、北京排名前三,在哈尔滨宾县还形成了麻辣烫产业集群,杨国福是其中的标杆代表。

一切始于25年前。当时的杨国福还跟爱人在哈尔滨,推着三轮车卖铁板鱿鱼。这条街上,有家快餐店的麻辣烫尤为畅销,他好奇地尝了一口,独特的口味瞬间让他“燃”了以来。他决定凭借记忆和对食材的理解,复刻出来。

于是在租住的地下室里,他每天卖完鱿鱼后就开始研制底料,常把家里弄得一片焦味。在那个月薪普遍只有两三百元的年代,他一次次倒掉废料,直到2003年9月6日,杨国福终于租下一家店,挂上了“杨记麻辣烫”的招牌,推出了经过本地化口味改良的麻辣烫。“第一天卖了380块钱,几个月后一天就能卖三四千块钱了。当时根本没见过这么多钱,每天晚上数钱数得很开心。”

自那以后,他每天的重点任务就是炒制独家配方的底料,一锅炒两小时,每天炒3~4锅。这口被炒得锃光瓦亮的锅,如今存放在杨国福工厂的文化馆里,成了他向人介绍时的起始印迹。

看到“杨记麻辣烫”生意日益兴隆,亲戚们纷纷借名开分店,杨国福也走上了加盟路线。期间,他误打误撞用自己的名字“杨国福”注册了品牌商标,将个人声誉与品牌绑定在一起。“这件事反而督促我做事要更加认真负责了。”这也为后来他修改加盟规则等变化埋下了伏笔。

2009年,当加盟门店扩张到几百家,出现了加盟商偷工减料、外购食材、不服从管理等情况,杨国福叫停加盟,清退了一半以上门店。“哪怕爱人反对说‘别人会抢着做’,我也得停,高速扩张的风险太大,食品安全出了事,我赔不起。”

投建工厂这件事,源自杨国福的一次海外考察。2012年,他走访了韩国企业的现代化工厂,“他们对于食品的把控和敬畏,让我看到了杨国福未来的方向”。由于麻辣烫汤底的主要原材料是豆瓣酱、盐等调味料,他最终将厂址定在了成都郫县豆瓣酱之乡,利用地缘优势降低运输和生产成本,最终投产5亿元,建成工厂。

天下网商总结了杨国福麻辣烫发展的关键策略:

1.产品口味改良,打造国民快餐,形成“品类=品牌”效应。

杨国福首创“能喝的骨汤麻辣烫”,打出“健康”标签,扭转了消费者对麻辣烫的固有印象,将其打造为可标准化、可规模化的现代快餐。

同时,结合全国南甜北咸的口味差异,杨国福调整了麻辣度,实现全国市场的适口性,并推出“斤式自选”的结算方式,让消费者能自由搭配食材,提升个性化和参与感,以及客单价,迅速成为行业标杆。通过产品创新和品牌塑造,杨国福顺利实现了“品类=品牌”的强关联,获得了品类优势最大化。

2.构建加盟网络,实现全球市场覆盖。

杨国福麻辣烫通过加盟方式在全球开出近7000家连锁门店,覆盖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及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低成本、高效率的轻资产方式进行扩张,形成了足够的市场渗透和品牌曝光。加盟店占比超过95%,以二三线城市及下沉市场为主。

2017年品牌启动出海战略,顺利进入日本、韩国、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不仅满足海外华人需求,更吸引了大量当地消费者,成为中华美食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

3.在加盟模式中加入“卖食材”的合作机制,实现与加盟商的深度绑定。

杨国福麻辣烫通过向加盟商销售食材和调味品来实现主要收入,占比近九成。这一模式与蜜雪冰城等品牌类似,本质是“卖供应链”。

杨国福通过自建工厂,实现了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物流配送的全产业链控制。加盟商从总部统一采购核心食材和汤底料,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把控品质和食品安全,另外一方面帮助杨国福顺利从餐饮品牌转型为供应链服务商。

4.自建智能工厂和数字化管理,保障规模化之后的品质统一性。

自建工厂,采用德国先进设备,包括风送系统、混料机和灌装机等生产线设备,实现复合调料单日产能14吨,可满足2万家门店的食材供给。同时,集团董事长杨兴宇推动“数字化”管理,实现从供应链、生产、物流到门店运营的全流程数据化,提高精细化运营效率。

5.布局新品牌和新品类,从餐饮到零售,探索“第二增长曲线”。

在麻辣烫产品中,杨国福引入更多地域性口味,满足更多细分需求。在品牌端,杨国福孵化十二嘎老成都串串火锅等子品牌,探索新品类,覆盖差异化细分人群和消费场景。在产品端,企业在到店场景外,探索家庭场景中的用户需求,开发火锅底料、自煮食品、冲泡产品、调味酱及下饭菜等系列零售产品,通过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和线下经销渠道进行销售。此外,杨国福麻辣烫通过门店升级、签约代言人、举办快闪活动等方式,不断刷新品牌形象,吸引年轻消费者。

如今,出海业务是杨国福的儿子、杨国福集团董事长杨兴宇主抓的业务之一。目前海外陆续开出了200多家门店,帮助杨国福成为餐饮出海的代表品牌之一。

有媒体报道,杨国福在日本的个别门店常出现排队两小时的盛况。另据杨国福的德国总代透露,德国门店月均销售额能达到15万~17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20万~140万元),

这两天,主攻研发的杨国福收到了来自儿子的需求,称海外市场需要一批无动物源的汤底配料,需要在10天内配制完成。他就时常早起,7点半钻进工厂,一研究就是8个多小时,有时候还会半夜醒来推敲细节。

在采访间隙,杨国福兴奋地指着窗外马路对面的一块地,那里是二期工厂的位置。二期工厂占地70亩,将专门生产零售产品,“未来15年,零售要做300亿”。

以下是天下网商与杨国福品牌创始人杨国福的访谈内容,经删减整理:

在高速发展期叫停加盟

天下网商:作为一线餐饮从业者,您当时也不了解加盟或直营,为什么就走上了加盟这条路?

杨国福:当时做麻辣烫,头脑也比较简单,挂牌就叫“杨记麻辣烫”。2003年9月6号开业,卖了380块钱,然后几个月就能(每天)卖三四千块钱。这个生意有点好,有些亲戚朋友没有什么好工作,都想做一做。那就都(用杨记的名字)做吧。结果说这不行,得注册商标,我们就注册了杨国福。那个时候,我们看到一个叫“老头包子”的品牌,有三百多家门店。我说未来如果像老头包子一样加盟,做几百家门店,这个多好啊,就这样慢慢做连锁了。

天下网商:那时候把自己名字注册成商标的人蛮少的。

杨国福:我那是歪打正着,“杨记”注册不了,有个代办公司说有个方法,你就照个相,然后把自己名字写上,就注册下来了。我说这方法好,就这样稀里糊涂把杨国福品牌注册下来了。注册完之后发现,自己名字上去了,就得更加认真负责了,这样更好。

天下网商:那时候亲朋好友开店,给你交加盟费吗?你又给他们提供什么?

杨国福:开始就是你开一家、他开一家,过年了送点礼物啥的就可以了。我提供的东西,比如说像盐、糖、味精,你采购,我教你几斤几两往里放。那时候比较简单,比较粗犷,味道也没有那么讲究。不像现在我们更精细化了,比如说草本香料更细致化地去研究它,在复合调味料里边再加上奶粉。

为什么说现在规范了呢?原来都是大锅煮,煮到中午的时候,什么粉条、海带、豆干儿都在锅里边糊锅了,得重新倒了再去调汤,就比较麻烦,体感也不好。2012年,我就把碗式的麻辣烫变成了斤式的麻辣烫,做了立体展柜,按一人一锅的形式,吃多少,你就选多少,喜欢什么,你就拣什么。

天下网商:后面你叫停了加盟,是出什么问题了吗?

杨国福:2008年算是我们加盟高峰期,因为那时候也没什么门槛,就是你到公司来简单培训一下,我给你喷个喷绘布做牌匾,你回去安上就可以了。然后我再给你供应点料,就可以开业了。

因为门槛比较低,有些加盟商进来后,可能就不太听管理,有一些外购(材料),或者在食品安全上不好管控,所以我在2009年和2010年停止了加盟。那时候我和爱人还有分歧,她说你不做加盟,别的品牌做加盟,把我们生意都做了。我说那也要停加盟。

那时候我的认知是什么呢?就是食品一定要做到安全保障。我们小时候在农村没有冰箱,剩饭剩菜都是我母亲来吃,结果把胃吃坏了,做了两次手术,62岁就离开我们了,所以我觉得食品安全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我们在高速发展期,一年有几百家店加盟,这个危险系数特别大。

天下网商:您说把工厂开到四川,是因为这里离原材料比较近,麻辣烫也发源于此,但麻辣烫产业的规模化发源地却在哈尔滨宾县,当地还想建麻辣烫产业园。

杨国福:早前也有很多四川的创业者去东北卖麻辣烫。但我觉得他们卖的更像是四川的冒菜。用清水煮出来之后,浇上一瓢油。这油是用豆豉、豆瓣、花椒、辣椒熬成的,再撒上芹菜末、油酥豆、花生碎等等,这些拌起来配米饭吃的。

但是我们杨国福是怎么调整的呢?里面加了牛骨汤、奶粉、冰糖,再加30多味草本香料。这样做起来就不是特别麻,不是特别辣,然后还可以喝汤。喝起来很有治愈感,很有幸福感。

这个喝汤麻辣烫也是我创造出来的,所以说改良差异比较大。因为我肠胃不好,不能吃太多麻辣的东西,一吃辣多就胃不舒服,所以我就做了微麻微辣,恰恰适合东北的这种饮食。现在调整了,我也配辣椒油了,你愿意吃辣,可以多加一点。

而且你看麻辣口味,可能重庆更辣、成都更麻,传到中原或者东北,不改良的话,一般人受不了。我们在川渝也有将近200家门店,竞争比较激烈。在川渝,他们也有喜欢清淡的,不太愿意吃麻辣的。

天下网商:您对杨国福麻辣烫的定位是怎样的,是正餐、快餐还是其他?

杨国福:我们基本就是快餐的模型,一个人的火锅。价格这一块,我们是给的建议价格。因为杨国福的链条比较长,从机场到乡镇,地理差异带来房租等成本差异,北方是十几块钱一斤,到上海、广东的话,可能就是30块钱左右一斤。价格带的差异还蛮大的。我们给建议定价,是因为门店在每个地域的房租、人工成本都不大一样,最终由加盟商自己定价。

斥资5亿建工厂

天下网商:您刚刚带我们参观了工厂,听说本来计划在2016年投资1.2个亿建厂,后来一共投了5亿。为什么超预期这么多,当时您有这么多预算吗?

杨国福:当时就是有这份热情。2012年我们去韩国三星总部和工厂参观,给我惊讶到了,工厂里怎么没有人呢?他们告诉我,这是工业4.0。我问工业4.0是什么,他们给我讲解机器人、恒温恒湿、30万等级这类词,对我来讲都是茫然的,需要慢慢去消化。我感觉,这可能就是未来工厂的天花板,要向他们学习。从那以后,我就不断在全国考察这个工业,以及在哪里建设厂房。

第二个,我去全球跑,看什么样的设备适合未来工厂使用。当时看了韩国那个工厂,人家(基于经验)建议我投资1.2个亿,我们就决定这么干了。结果我们土建就花了1个亿,所以说花1.2个亿建厂是不可能的。当时正好赶上高速发展,2016年~2017年,我们就赶着赚钱、赶着往里投,几乎把赚的钱都投到工厂里来了,最后花了677天投产了。

天下网商:参观下来,工厂整体标准化程度高,用的设备也先进。您合作的这些设备厂商在业内都是服务哪些品牌的?

杨国福:像这套德国Solide的风送系统,是我们去扬州完美参观考察时看到的,他们是做保健品的,我觉得这个东西挺好,就一拍脑门采(购)了一套,结果一套就花了4000万,然后说还得采购配套阿特拉斯空压机、罐体,再加上软件,总共花费要乘以2。所以当时计划的1.2个亿就翻了一倍,花了2.4亿。后面再加上实验室和一些设备,差不多就花了5个亿。

天下网商:这些其实都是希望能够把原来手工作坊炒制底料的过程,变成食品工业,可以标准化、规模化发展。那您现在怎么理解“食品工业”?

杨国福:如果没有出国去看,我感觉自己还可以,炒制的机器也在转。但实际上,我一瞅这个电脑,用软件输出,就可以配料、形成产品,我就比较诧异。买来的一套美国安捷伦设备,我也不懂,但我有这个意识,就是要测元素、测香气,就得上这设备。我要引进高端人才,找博士生和硕士生来帮助我们完成食品研究和产品创新,不断去满足市场需求,为加盟商保驾护航。

天下网商:以前我们对于好吃这件事,更多是一种主观感受。但实验室能把这种感受分解为元素,找到一个指标完成复制。作为一个麻辣烫的老板,你是怎么突然打开思路的?

杨国福:我是比较爱钻研的。比如说这里有十种盐,为什么有的是咸了之后发涩,有的回味是甜?我就觉得盐是不是不光有咸这一个功能。那时候我还没有实验室,我就把盐拿去第三方测,结果确实不一样,每一种盐里的微量元素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从这个找到启发,觉得每一样产品都要去深入思考。

比如说我们用到的草果。全球有很多地方生产草果,我们就要去品尝,用草料测试,甲地的草果和乙地的草果,配出的香度为什么不一样?一样样去研究,一样样去攻克。最后这碗汤能满足市场需求,消费者吃起来也会比较幸福、比较开心。

天下网商:这种极致的操作,加上不断迭代的过程,是杨国福的护城河吗?

杨国福:去年我跟大家讲“认知”两个字,就是“你永远赚不到认知之外的钱”。今年我总结一句话是什么呢?“上帝不会轻易地把美好的事物赏赐给你。”如果你不去努力,就想呈现出一个很好的事物和结果,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我觉得每个点都很重要。

比如说我们装地漏花了1600万元,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请了德国的顾问、新加坡的顾问、日本的顾问,他们在业界都是精英,会告诉你要做到空气洁净度30万级。不用这个地漏,味道和菌落就都上来了,所以说我们用最高级别的不锈钢管道铺到地沟里,保障长久使用不被腐蚀,用最高标准来保障空气清洁。

麻辣烫界的“蜜雪冰城”

天下网商:网友都在说,杨国福是麻辣烫界的蜜雪冰城,主要模式是收加盟费,再给供应商提供原材料。这一点你怎么看?

杨国福:我们是这样做的,现在整个市场比较平稳,就要继续对老加盟商进行帮扶。我们今年有这样一个策略,就是把加盟费降到6600块钱,原来是28000元。以后每年就收5000块钱管理费,就没有加盟费了。然后我在食材供应上,也给加盟商给了很大的让利。在装修层面,我们也是给加盟商打了折。针对老加盟商开新店,他们的装修费用大概有8万到10万,我们用两年时间来返还。

天下网商:发现每到一定阶段,你们都会推进加盟商门店做翻新改造,包括logo和品牌形象都有所改变。为什么要积极推动做这件事?

杨国福:我之前开店租了10年的房子,200块钱1个月,煤都买不起。站在加盟商的视角,他们可能和我当年的处境是雷同的,所以我要把赚来的钱都投到工厂去,帮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我内心的想法。

再有一个,我觉得这是在做一件好事,麻辣烫是健康营养的产品,我希望扩大他们的生产力来推广。他们有店长、调汤师,可以再扩大一个店面,给予他们更大的优势,让他们对杨国福更加依赖,对整个产业更加有信心,还能创造更多就业,做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天下网商:很多加盟商会看一个核心指标:回本周期。那杨国福的回本周期怎么样,同店增长怎么样?

杨国福:同店增长基本算平稳,略有上升。店面回报周期,应该在一年左右。在早期加盟的时候,大概可能就是10个月到12个月回本周期。更早的话,像2000年到2010年,可能3~5个月基本就回本了。因为现在市场更透明化了,麻辣烫(店铺)有17万家,那时候(店铺)很少。

天下网商:加盟商除了采购底料之外,还要采购其他哪些食材?如何确保食品安全? 

杨国福:我讲几个代表的(产品)。番茄是跟中粮合作,这些原材料大部分都是和国企、央企合作的,给到加盟商的价格比市场价格更低,都是集采的,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加盟管理有了新章法

天下网商:对于加盟商,第一个阶段你曾经叫停过加盟,第二个阶段又重新开放加盟。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现在杨国福已经有近7000家门店,又是怎么管理加盟商的?

杨国福:我停加盟,就是因为管理问题。当时加盟商要订货或者服务,都是对接我们的接线员,那个小姑娘每天给人家骂哭好几次。为啥?就是你要管他,他就是不听,可能语言上就不好。他觉得已经交你加盟费了,就不要管他了,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那不行的,现在国家都有要求的,要统筹的,统一采购,统一管理。如果不管加盟商,食品安全出了问题,我们负不起这个责任。那时候合同也没有约定到位,所以说要慢慢来谈,慢慢来调整。(当时)没有管理团队,也要硬着头皮管,加盟就先停掉。

现在我们怎么管理他们呢?我举个例子,如果你要加盟,我说可以。我会问你,对食品有没有敬畏?能不能每天上传卫生环境的视频?你要拍视频,看店员服装穿好了没有,有没有说“欢迎光临杨国福”,你热不热爱这个行业?

如果你只是想把它变成赚钱的机器,反而是赚不到钱的。

天下网商:这些可能是加盟商面试的环节。那在门店端,你们怎么监督并发现问题?比如稀释料包、换菜、换油之类的,有这些情况吗?

杨国福:有啊,那就谈呗,到期就解除,不跟你续约。还有,比如我们会发现你这个料匹配不对,主料应该是用完了,怎么还有?那我们肯定要去帮扶,帮你去调汤,做出好的味道,顾客来得才多。

天下网商:是从系统上判断他进货的逻辑?

杨国福:对啊。我们有驻扎区域的直营管理、总经办飞行检查,还有代理商预审去帮扶加盟门店的。现在很多都是老加盟商,都有这种意识了。对于卫生方面、出品方面,大家还是非常有信心的,也都很热爱(品牌和行业)了。

天下网商:餐饮是一个非常细枝末节的行业,消费者最终的触点不只是那包原料,可能是某个服务,比如桌子是否干净,后厨是否干净等等。对于这些细节,你们是怎么不断提升的?

杨国福:我们整个运营中心在上海,设置了一个商学院培训中心,10天的课程,从理论到实践,每一样都去教你:食品安全怎么把控,调汤环节怎么把控,怎么去服务好顾客,我们都是有一套“幸福学堂”,服务商能在线学习,我们也会现场教学。

餐饮评价“实事就是”

天下网商:当前餐饮行业流行着一套评价体系,高德扫街榜最近也很火,您怎么看待这套评价机制?

杨国福:我觉得这个挺好的,顾客能第一时间体验到你这个麻辣烫口味好不好吃?是不是不香了、不麻了?然后我们通过这些信息流,再深入地去顾客交流,去改正配方或口味。这也能帮助我们加盟商提高意识,出更好的餐,出更好的品,避免麻痹大意,这个是好的事情。

天下网商:在这些评价体系上,部分杨国福的店评分并没有太高,你们会用一些运营手段来维护在这些平台上的评价和评分吗?

杨国福:我觉得这个就实事求是呗。比如说我们现在有很多的口味儿,就是因为顾客总吃到两个味儿,麻辣味儿和番茄味儿,可能体感不是特别好,那我们就新增口味,比如菌汤、冬阴功、花椒鸡、部队火锅等等,口味越来越丰富了。我们慢慢地去调整这些不同的声音,我觉得这是一个认真的态度,也可能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很好的方法。

另外,通过与媒体交流,让更多食客知道我们杨国福在做什么。比如说我们用了两千多年历史的花椒,用了中粮这么好的番茄等,这个也很重要。然后我们提高对加盟商整个环节的把控,我想评分慢慢可能就会高起来了。

天下网商:现在“外卖大战”打得比较凶,杨国福的外卖占比有多少?您怎么看待这件事?

杨国福:应该在40%,有的店甚至能达到50%。我觉得这里有两种需求。你比如说愿意走出去转转的,就到店去体验一下,如果家里还有一些食物的,要再增加,那就想到了到家业务,这种需求现在也比较高。无论是到店业务还是到家业务,都是市场现象,我们都要积极地去做好每一餐。

天下网商:因为麻辣烫一般都是现煮现吃的,你们有没有为外卖专门定制一些解决方案?

杨国福:这个有差异的。比如说我们在外卖的时候,可能会稍微短煮30秒,来保证菜品稳定。还有就是很多加盟商在直播卖火锅底料,冲泡和自主产品,我觉得这个到家业务比外卖可能体感更好一些。

天下网商:加盟商在经营好门店之外,会配备一些在网络上获取流量的岗位,或者代理商服务的岗位吗?还是说由总部来做这件事?

杨国福:我们会帮助他们去宣传杨国福的品牌,比如有的加盟商会拍些店面视频做抖音号,店长也会去宣传门店。我们还在教加盟商做这些功课,去完善这些能力,现在酒香也怕巷子深。另外,我们新成立了文化部,未来还是要把杨国福的文化做深,让顾客认知到我们杨国福每个人在做什么,帮助顾客去体味我们的麻辣烫或者说是这口汤。

布局零售端和新品牌

天下网商:你们一期工厂的产能可以满足2万家店的原材料需求,产能还没有饱和。二期工厂的主要规划是什么?

杨国福:我们现在有个第二品牌,“十二嘎”老成都火锅串串,这个火锅料用量也是比较庞大的。那这一块,一期(工厂)也能满足,二期(工厂)主要是做零售端产品,生产包括麻辣烫底料包、火锅底料包,还有冲泡、自煮、自热产品。

未来,我们要把用到的花椒、辣椒段、辣椒油,还有藤椒油、香油、麻酱这些调味料,都做出来,走到用户的日常生活中。这是应我们顾客需求,说是你看我们在门店吃可以,然后到家场景就很少能吃到了。我们零售产品也跑了三年时间了,明年规划要有大概3~5个亿的销售。

我们在对面(二期)工厂是70亩地,预计满产能达到24个亿。未来杨国福零售产品的规划是15年做出300亿销售。

天下网商:这就相当于把绝大多数原材料都放在自己的工厂生产。你原来做的是餐饮,后来做食品工业,现在又要做消费零售了,挑战大吗?

杨国福:本身我们就在做这个业态,无非就是改变了一个模式。比如说我们做调料包,之前是四个包,现在做了八个包,多放了我们的藤椒油、麻酱之类的。怎么能让顾客吃到跟到店一样的味道,是我们深入探索和研究的内容。

天下网商:关于新品牌“十二嘎”,火锅市场竞争也很激烈了,为什么要进入这个市场?

杨国福:我们这是串串火锅,是鲜货现穿,这个场景都是地域性品牌,全国性品牌还没有。我们杨国福由将近7000家门店,加盟商可以在他周边再开一个不相关的,这个人群不一样。

(店面)差不多100~200平方米的店面。我们在上海正大乐城门店,一天能卖一万五到两万块钱。形式还是像麻辣烫那样的大展柜,自己去取,在成都是冷锅,在上海就变成热锅,适合多人聚餐场景。它不是火锅,又不是麻辣烫,现在(人均)消费应该在六七十块钱。

10月份会有第二个门店开业,后面就释放加盟了。这个品牌在成都已经跑了三年了,模型也跑通了。

让企业变得更透明

天下网商:现在您跟您儿子之间是怎么分工的?

杨国福:他管运营、海外。我负责研发、产品生产,还有就是到原材料的原产地(去考察)。比如说我们去年去草果基地,今年去汉源的山上去看花椒,上个月去宣威看辣椒。我们计划和当地做一个辣椒产业基地(编者注:11月3日,杨国福集团与云南宣威热水镇政府签订“杨国福富硒辣椒种植基地”战略合作协议)。

天下网商:对儿子的工作表现满意吗?觉得哪些地方是超预期的?

杨国福:挺满意的,因为年轻人有年轻的思维。我毕竟这么大年龄了,搞研究还可以,管理的话,年轻人比我们略胜一筹。

在现代化营销、团队建设、品牌建设方面,他都找年轻人,聪明伶俐,还有很多海归。这样能更高效地帮助加盟商,告诉他们怎么从自己干,到放开手脚去干,这就叫加盟直营化、店长模式、分红模式,这些都是他们去做出一套体系,来帮助加盟商完成。

教加盟商怎么去带店,不是一个人就开一个店面,让他去系统性地管理门店,开多店,然后懂得去分钱,和店长、调汤师等去分红。带店率高了,一带四五家门店,他经营起来就非常好了。

天下网商:从递交招股书那一刻开始,你们应该已经把自己当做一家公众公司在看待了。现在你们跟消费者的交流在加强,您个人也在做抖音,这是让企业变得更加透明吗?

杨国福:可不是嘛。比如说我们去汉源,我就在山顶上把那个锅支上,现场用鲜花椒炒火锅底料,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实实在在用好的原材料,好的食材去做这碗麻辣烫。再比如我去宣威,我就把这个红土装了两大兜子回来,他们说这是富硒的土,我就验验看是不是。另外,我还把玉米、辣椒、马铃薯都拿回来,看一看里边含的微量元素都有多少?在这方面,我是比较用心的。然后把这个视频拍出来,让更多人知道我在做什么,让大家更深度地理解这碗麻辣烫。

天下网商:这也能让消费者更深度理解这个品牌。您觉得您现在能叫退居二线吗?

杨国福:这不能,我觉得再干20年没问题。

天下网商:怎么看待财富?您自己的花费多吗?

杨国福:我基本不怎么太花钱,主要是往工厂里花,在研发经费上花钱。比如说我要花钱,我爱人对我非常苛刻。但我买一套安捷伦的实验室设备,她是不管的,不参与的。所以主要是把钱投到这个产业当中来。

天下网商:杨国福发展到今天,你最害怕的一件事是什么?

杨国福:我觉得没有什么害怕的事情,主要还是得多想想我们粉丝的需求和加盟商的需求,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每天思考这个事情,做好每一件事情就可以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天下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