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零售管理研究

赵蓉

公告

日系精细化管理研究者,实战派零售管理人,曾就任成都伊藤洋华堂、7-ELEVEn、保利商业地产投资有限公司、广州比邻超市连锁有限公司。20多年来拥有丰富的百货、超市、社区店、便利店等业态经营管理实战经验和企业基础人才培养的战略规划经验。

专注连锁企业精细化指导、内训。

文章欢迎转发,转发标注联商网+赵蓉

微信号:feng894347

电话号码:18628008713

微信公众号:零售的本质

约稿或转载请发邮箱:2749335769@qq.com

统计

今日访问:561

总访问量:14764516

后疫情时期,福建万嘉便利店的“变”与“稳”

2020年07月24日

评论数(0)

联商专栏:不知不觉中,2020年已经过半。对于便利店来说,上半年受到疫情较大的影响,下半年则考验连锁便利店的抗风险能力。

便利店规模小,遇到风险调整经营结构速度快,容易化解风险与竞争。后疫情时代,本土便利店应该进入调整阶段,商品结构调整、运营水平的提高,基本功练到家,在稳健中力求发展,投入和产出成正比,控制成本非常重要。

7月7日,福建万嘉便利店旗下品牌便利客,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筹备,呈现在众人眼中,在便利店行业,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便利客脱离万嘉便利店的原有成熟模式,采用全新的团队,强化了鲜食和差异化商品,锁定年轻的客户群体。虽然与万嘉便利店一墙之隔,由于针对的顾客群体不一样、商品结构不同、运营方式不同,两个品牌开在一起不但没有影响万嘉便利店的业绩,反而起到互补的作用,抑制了竞争店的开店。

所以,便利店的竞争对手不是同行业的竞争,而是顾客的竞争。

门店的核心是商品,最吸引顾客的永远是商品,想清楚,卖什么?怎么卖?卖给谁?选择的品类与商圈是否相匹配,通过数据分析,找到同类别中细微差异,比如:饮料(规格)、低温酸奶(加味或不加味)、口味差异等,提供给顾客想要的商品,才是便利店的经营战略。

所有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之争

管理众多的店,提高物流水平,优化商品结构,降低库存,成为连锁便利店盈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经营连锁便利店的三个维度:人、财、物,核心是人,选人、育人、留人成为了连锁便利店一大难题。

经常听到企业说:我们这里缺乏人才,我们运营能力太弱等,我们只是看到了呈现出来的问题,连锁便利店管理的规范化,不仅仅指的是店铺的一线、总部组织的工作方式规范化,沟通方式的规范化,执行力度的规范化更为关键。

好的连锁企业,能把同样的事情重复做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水平。我们很多的连锁企业每天做不同的事情,每天换工作方式,这是连锁企业管理的大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先从了解自己开始,从源头去看清楚问题,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我们看见的都是表面的人工成本的上升,却忽视了招聘成本、培养成本、离职成本,大卖场可以通过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培养人才,而便利店不同,一家门店3-8个员工,店铺不具备培训时间和能力,所以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员工,人才的标准化,员工的稳定,需要的是定期企业内教育。

便利店人才的培养:一人多岗的综合性人才

便利店的管理人才,既熟悉传统连锁企业运营管理流程,又拥有互联网思维、AI智能技术特点与运作规律,所以只有企业自己才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

便利店的员工也不简单,不但需要懂得店铺的基本操作,还要会做销售、顾客维护,兼做收银员、收货员、清洁工、防损员、投诉处理、对外联络等,随着社区型便利店的发展,员工还要懂得生鲜打理、生鲜销售等,现在是数字化、视频化的时代,员工不仅仅需要操作先进的设备,还必须学会拍视频(写文案、拍摄、导演、剪辑、推广、运营)懂得镜头语音,这样的员工那里去招聘,只能自己培养,企业内部人才无论是从忠诚度还是文化的融合来说,整体都是优于外部招聘,所以企业的人才管理需要从外部转向内部,开始注重对内部人才的挖掘和培养。

万嘉通过理论+实际操作的培训,提升整体战斗力

拥有800多家直营店的福建万嘉便利店,深知这一点,没有人才计划,企业会越做越难。10年前便利店发展是跑马圈地,5年前便利店靠资本杠杆,如今:便利店发展是人才,人才,还是人才。有了人才就有了资本、渠道、模式、运营和体系,人才水平决定了企业发展。大多数企业的店铺销售不稳定,只有把体系、团队、流程、方法都确定了的企业和店铺,才能持续的获得稳定的销售额和利润,这个转变需要的是内部运营能力的综合体现,靠模仿、靠装修、靠设备、靠营销活动等是做不到的。

福建万嘉便利店多次邀请便利店专家赵蓉老师授课,辅导,只有学习先进的管理,让每一位员工都有进步,人人参与企业经营。对员工而言,清晰的人才培养、晋升通道,有助于提高工作积极性,提升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企业而言,稳定而富于进取心的团队,既能为企业带来业绩的增长,也能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充分的人才储备。

我们要“做”领导,而不要“坐”领导,每一位领导都应该成为员工的教练,只有亲自动手做了,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才知道应该使用什么工具。最有效的培养不是靠课堂学习,而是实践的锻炼。普遍的共识,10%-20%的学习来自于课堂,80%的学识靠“做”中学。

整个店铺的运营管理,需要搭建一个体系,从商品生产到店铺运营的过程需要有一套系统的流程,光有专业性也远远做不好零售,团队思维、平台思维很重要,成功的背后需要有强大都培训体系、员工薪酬体系。

我们天天讲学习,其实,学习的本身,不是给你答案的地方,而是引发思考的地方,当你学会思考和敬畏,你才真正具备工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投入了很多钱做培训预算,提供员工每年N天的培训课程,但是培训效果不理想。为什么还是感觉团队没什么改变?原因在于对所有人,采取了同样的培训。我们每天都很忙,但是都是在做点对点的辅导,你解决员工100个问题,他会有101个问题,体系解决解决大多数员工80%的问题,然后20%的时间,再做点对点的解决问题。

通过培训和学习,所有人的氛围和状态起来了,比以前更专业了,在工作中更投入了,更有激情了。要持续的保证这样的状态,一定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才能把所学的知识有效的转移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管理者需要持续跟踪3-6个月,直到团队有了结果,慢慢形成自己企业特有的、可持续的运营模式。

(文/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 赵蓉,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联商立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赵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