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起源还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并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这标志着机器人从理论向实际应用阶段迈进,机器人产业开始萌芽。
近年来,随着感知、控制、计算等技术的迭代升级,以及图像识别、深度学习、自然语音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深入应用,逐渐使机器人服务领域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十三五期间,机器人产业发展更是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承担起我国在2025年迈进制造强国行列的重要加速器作用。
支持本市企业采购中关村智能机器人产品和服务,对于首次采购并开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改造的,按照实际采购额20%的比例,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资金支持。
支持平台通过市场化机制为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提供合作研发、检验测试、成果转化、协同创新、示范推广等服务,按照不超过服务合同额30%的比例,给予最高不超过600万的资金支持。
中关村智能机器人企业申请国际发明专利并进入国家阶段的,每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高支持6万元,每件专利最多支持进入三个国家或地区;对获授权的国内发明专利,每件给予不超过1万元的资金支持,每家企业年度国际、国内发明专利最高支持金额均不超过600万。
机器人企业发展不仅要靠产业聚集的推动,充分用好产业扶持政策,打造上下游企业生态链,还要加上资本的驱动和公共技术的共享,才能共同促使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赶超世界领先水平。
今日访问:165
总访问量:178555
2018年12月19日
评论数(0)一年最热七八月,猛地从空调房出去,身体还真的不太适应。伴着湛蓝的天空、火热的烈日和偶遇的微风,户外还真像一个大蒸笼。
这次高楼外墙清洗采用的是历途公司研发的第六代高楼外墙清洗机器人产品。只见机器人在外墙清洗作业前,工程师将专用清洁剂按照比例稀释后装入机身两侧的水箱,然后将机器人吊出女儿墙,一键启动后,机器人便牢牢地吸附在蓝色的玻璃上,开始进行智能行走清洗了。
机器人从高处缓缓的下移,经过之处焕然一新,左侧清洗过的墙面与右侧未清洗的玻璃形成鲜明对比。这款机器人清洗时的效率约每小时120平米,按照工作10小时计算,一天可以清洗1200平米的面积,而且工作一小时仅需0.5度电,用5升水就能清洗100平米的楼宇外立面,既安全高效,又节能环保。
用机器人代替“蜘蛛人”进行清洗作业,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机器人具有更好的耐高温性,在炎炎烈日下依然可以正常工作,清洁速度相比人工更快,清洁效果更好,而且工作起来还不会疲劳。工作人员仅需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坐等清洗完成了。
远远看去,机器人就像在高楼外墙上移动的小方块,如果采用多机联合作业时,想必一定会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一个个小机器人就像是高楼外墙上跳动的音符,演奏着清洁魔术。
历途机器人此次商业清洗大获成功,特别鸣谢中铁集团的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