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起源还要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并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这标志着机器人从理论向实际应用阶段迈进,机器人产业开始萌芽。
近年来,随着感知、控制、计算等技术的迭代升级,以及图像识别、深度学习、自然语音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深入应用,逐渐使机器人服务领域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十三五期间,机器人产业发展更是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承担起我国在2025年迈进制造强国行列的重要加速器作用。
为了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各地积极发挥产业聚集的优势和影响力。京津冀地区突出智能机器人创新生态优势、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国内相对完备的机器人产业链、珠三角地区发挥多领域细分行业应用驱动机器人产业发展优势,共同引领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
支持本市企业采购中关村智能机器人产品和服务,对于首次采购并开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改造的,按照实际采购额20%的比例,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资金支持。
支持平台通过市场化机制为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提供合作研发、检验测试、成果转化、协同创新、示范推广等服务,按照不超过服务合同额30%的比例,给予最高不超过600万的资金支持。
中关村智能机器人企业申请国际发明专利并进入国家阶段的,每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高支持6万元,每件专利最多支持进入三个国家或地区;对获授权的国内发明专利,每件给予不超过1万元的资金支持,每家企业年度国际、国内发明专利最高支持金额均不超过600万。
机器人企业发展不仅要靠产业聚集的推动,充分用好产业扶持政策,打造上下游企业生态链,还要加上资本的驱动和公共技术的共享,才能共同促使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赶超世界领先水平。
今日访问:55
总访问量:161642
2018年12月08日
评论数(0)
广州继上次5月“蜘蛛人”坠亡事故之后,10月又被报出一起外墙清洗工不幸坠落的事故消息。
10月8日下午5点左右,南方财经的记者收到街坊报料,在广州市白云区广园中路333号一家汽车4s店门口,外墙清洁工作架倒塌,造成一死一伤。当记者赶到现场的时候,发现一个白色的铁架子横在路边,一头压在一辆汽车上,死者是一名女性外墙清洁工。
在附近的目击街坊说,事故发生时,有两名外墙清洁工站在3米多高的工作架上擦洗外墙玻璃,另外两名清洁工推着架子向前走时,因为没有注意到地面不平整,架子突然失去平衡,导致架子上的两名工人坠落,发生意外。
无论是高层楼宇外挂“蜘蛛人”,还是低层楼宇外搭脚手架,高空坠落的作业风险都不可避免。那除此之外,被看作安全性稍高的吊篮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又会怎样呢?
大家还记得2015年发生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惊魂一幕吗?一个清洁幕墙的升降吊篮在大风的吹动下犹如大锤摆一样,经过10几次撞击金融中心玻璃外立面,最终把91和92层玻璃砸穿,在吊篮上的两名工人惊吓不已。索性两人只是轻微的擦伤扭伤,没有其他人员伤亡。
试想一下,如果两名工人不在吊篮里,而是直接靠坐板的方式外挂在外墙玻璃上,经过十几次的撞击,估计两个人生还的几率就很小了。由于吊篮和坐板的方式,都没有对墙壁的吸附功能,所以突遇大风就会发生安全事故。而且安全绳下放的越长,摆臂就越大,事故风险也就越大。
看到上面这些让人哀痛的场景,真的要发人深省了,看看这款高楼外墙清洗机器人,是否可以有效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呢?
机器人清洗作业时,风力已经达到5级以上,旗帜和大树都摇摆的很厉害,但这台机器人依然可以平稳的完成外墙清洗作业,它的抗风设计优势可以概括为三点:
01、通过机器人的负压强力吸附技术,可以实现在墙面上高达40公斤的吸附力,使机器人在大风天气依然可以牢牢抓住墙面;
02、通过机器人行走时负压主动调节技术和快速负压主动回稳技术,保证机器人在垂直立面稳定行走;
03、机器人采用抗风结构设计,可以减弱突遇大风对机器人本体的干扰。
除了抗风能力表现优秀之外,还有安全系数也非常高。机器人可以实现垂直玻璃幕面的静态吸附功能,也就是没有安全绳的情况,也能自主行走清洗外墙。再加上双安全绳的设计更加保证了机器人清洗作业时的安全,不用担心机器人坠落或是撞碎玻璃的事情发生。
楼宇经过风吹日晒和空气中的尘埃、酸雨等物质侵蚀,会使大厦外墙显得陈旧和污浊。采用专业的高楼外墙清洗机器人清洗作业,不仅可以改善大厦外部形象,使大厦洁净明亮,还可以有效的延长外墙装饰材料的使用寿命,最重要的是可以保证施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