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休闲

餐饮新连锁

公告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99

总访问量:84500

餐饮IPO仍在继续,变局之下终迎新机遇!

2023年05月11日

评论数(0)


IPO的内核在于帮助品牌持续经营和永续发展。

来源/餐饮新连锁

撰文/施冰钰

资本进程的加快推着餐企入市,与此同时,公司化、连锁化的浪潮也助推着中国餐企大踏步向前。当时间来到2023年,经历三年沉积后的中国餐饮市场,将迎来一次勇攀高峰的浪潮。

在2010年以前,中国上市餐企只有五家,之后十年时间,这个数量增加至十几家,2020年以后,寻求上市的餐饮企业指数式增长,截至发稿仍有数十家餐企排队上市中。

IPO就如同餐饮企业的一场大考,顺利过关,就意味着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波上市潮 

 见证中国餐企公司化进程 

餐饮新连锁粗略统计,2005年至今,中国餐饮市场共经历了三次上市潮:

2006年开始,以味千拉面、全聚德、小肥羊为代表的第一波上市潮;

2014年开始,以呷哺呷哺、周黑鸭、海底捞为代表的第二波上市潮;

自疫情开始以来,陆续成功上市和冲击上市的第三波上市潮,前者代表企业有奈雪的茶、紫燕百味鸡,后者代表有老乡鸡、乡村基、蜜雪冰城。

■  整理:餐饮新连锁

A股上市是各大餐饮企业一直勇攀的高峰。从1997年西安饮食登陆A股,至今的26年间,仅有个位数餐饮企业叩开了A股的大门。疫情结束后,老乡鸡、老娘舅、蜜雪冰城,又对沉寂许久的A股餐饮板发起了冲击。

实际上,当前国内大部分餐饮企业都选择于港股上市。海底捞、呷哺呷哺、周黑鸭等的成功上市,使得乡村基、杨国福、捞王、绿茶等国内大型优质餐企进军港股。

公开资料可查,自2022年以来,国内寻求上市的餐饮企业超20家,包括茶饮、快餐、高端餐饮各赛道头部品牌,如蜜雪冰城、杨国福麻辣烫、上井、绿茶餐厅等。不过截至目前,成功上市的尚不足半数。

企业上市的难度显而易见,但上市带来的好处也不胜枚举特别是疫情三年,让大家深刻认知到资本对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大幅提升。正因如此,才使得无数餐饮企业前赴后继,想要努力叩开IPO这扇大门。

从早期外资为主的餐饮品牌上市,到绝味食品、周黑鸭等供应链为主的品牌冲击IPO成功,再到海底捞、九毛九等中餐属性的品牌通过企业化、规模化成为行业标杆,我们可以看到的是:

上市带来的规范化、数字化管理,帮助餐饮企业从餐馆的运营模式转向了企业的运营模式,而也只有规范化、公司化、连锁化的管理才能为品牌带来市场规模,带来更大的商业价值。



 IPO是餐企发展的试金石

更是规模化和影响力的催化剂

轰轰烈烈的预上市餐企“排队”仍在继续。

尽管部分排队企业申报材料已经数次失效,但前有达美乐成功登陆港股,后有巴奴火锅加入冲锋,资本的加入、餐企的冲刺正在将行业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2021年初,蜜雪冰城获美团龙族、高瓴资本等投资,投后估值200亿;此后蜜雪冰城开始疯狂扩张门店规模,随着门店数量破万,其估值有望冲击650亿元。

老乡鸡曾获加华资本、麦星投资、广发乾和等投资,其2021年12月Pre-IPO轮融资信息显示,老乡鸡估值已经达到180亿元,是中式快餐赛道的3个冲击A股的品牌中,公开估值最高的。

估值140亿元的杨国富麻辣烫,有数据显示其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为11.6亿、净利润2.02亿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共有5759家加盟店。


疫情期间,餐饮品牌的融资金额和数量几乎达到了顶峰,出于防控需求,疫情三年几乎是餐企最困难的三年,在联名求援、抱团取暖之外,资本的力量也为餐企支撑过艰难岁月的提供了重要帮助。

也因此,当品牌意识到资本强大的抗风险性时,上市成为了餐企达成的最终共识。

中国走出了千亿市值的海底捞,在上个月海底捞交出的2022年成绩单中,2022年海底捞全年营业收入达到310亿元,同比下滑21%。归母净利润13.7亿元,和21年的巨额亏损相比(2021年全年亏损42亿元)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  整理:餐饮新连锁

从边际上看,去年下半年公司的税前利润即使剔除掉其他收益的影响,仍然可以达到18亿元,利润率达到12.6%(2019年下半年利润率为13.4%),快要追上疫情前水平。看起来,海底捞的经营似乎恢复了生机与活力。

帮助海底捞提前恢复元气的,除了“啄木鸟”计划的降本增效,还有其作为中国餐饮企业标杆的地位,获得的在二级市场的号召力以及资本对其的支持,可以说资本在餐企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对于企业来讲IPO不仅能彰显品牌规模和影响力,也能解决使品牌扩张受限的资金问题,在规模扩张带来的影响力和营收之间形成增长飞轮,促进品牌的永续发展。



 连锁化为餐企带来上市机遇 

2022年以来,资本投给餐企的钱越来越少了,反倒是餐饮供应链、服务商等B端企业反而频频获投,公司化、连锁化或许成为了餐企突破围城的一把利刃。

据报道,2022年餐饮行业相关投融资案例204起,较2021年的386起下降了三成。餐企老板内参统计,排除预制菜企业、供应链公司和餐饮服务商,2022年全年餐饮行业融资达到108起。

如果梳理一下近两年发生在餐饮行业的融资事件,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资本对行业的投资越来越向大手笔”以及“高频次”方向发展。

在红餐大数据公布的2022年粉面品牌融资情况中,陈香贵2021年共融资三次,金额均超亿元;2021年红点创投两投肥汁米兰,间隔仅四个月,披露投资金额过亿;碧桂园创投和大连喜家德一年两投遇见小面,融资金额分别为数千万和1亿元……

■  整理:餐饮新连锁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两大趋势:

一是资本的集中化:头部品牌拿走了绝大部分的钱,资本会在短时间内追逐同一个头部品牌,投资人更倾向“确定”的项目。

二是品牌的规模化:品牌不断融资用以扩张,规模化提升影响力后又吸引新的资金进入,规模效应占领市场成为品牌攻坚战高地。

据统计,2021年,中国餐饮连锁化率达到18%。2018-2021年期间,餐企连锁化进程不断提速,连锁化率逐年提高幅度显著增加,但横向对比发达国家,美国餐饮连锁率在50%,日本在51%,这意味着中国餐企连锁化依旧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餐饮品牌殊途同归,最终都剑指知名度。通过连锁化铺开品牌规模从而打响知名度是所有品牌发展的必经之路,连锁的生意已经通过了市场的考验,而当下中国市场上还有着为数不少的投资者等待品牌垂青。

正是因为餐饮品类细分、品牌规模化程度提升、产品标准化建立等有别于传统餐饮的现代化进程加剧,资本才会选择进入。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门店规模不会是衡量品牌的唯一标准,从公司化运营、产品标准化等多维度打造品牌竞争力,数据会成为品牌打开市场最好的敲门砖。


 写在最后 


宏观来看,IPO并不是餐企的最终目标,作为融资的一种方式,冲击IPO固然能作为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但其内核更在于帮助品牌持续经营和永续发展。甚至即便上市成功也并不会让品牌经营更加容易。

中国餐饮市场广阔,成熟品牌的数量却不及美、日等国,18%的连锁化率更是远远低于前两者的50%,这意味着中国餐饮企业仍旧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样也意味着餐企上市会成为未来趋势!

品牌的经营不会止于IPO,IPO恰恰才是考验耐心的开始。后疫情时代已然来临,毫无疑问,这意味着新的机遇。如何应对新时期的挑战,把握新时期的机遇,尚没有明确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站在时代浪潮最前沿的那群人,离成功最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餐饮新连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