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休闲

餐饮新连锁

公告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99

总访问量:82225

创业故事 | 疫情下这家火锅一个月亏100w,却逆势开出11家店

2023年03月31日

评论数(0)

2021年5月1日,汪大强开出了自己的第一家店,“花了12万元,分期一年付清,几乎是全部身家,那时候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

彼时谁也没有料想到,五个月后,一场席卷全国的疫情要了餐饮人半条命,「没什么·两样」火锅却顶着这场疫情逆势扩张。

“我觉得能走到今天,也不算做出了成就,只是社会小小的给了我一些回报,因为真诚是能够让周围的人感知到的,不管是做品牌还是跟人打交道。”汪大强说道。

■ 「没什么·两样」火锅创始人汪大强

一个月回本

两个月开第二家店

一万块钱的招牌、前东家留下的砂锅、买来的土碗,加上婚策出身的老板娘一手操办的极简装修,“城乡结合部”风格的第一家店“不讲究”到了极致。

■ 没什么·两样重庆火锅

但唯独一样汪大强“讲究”了。

“环境都可以不讲究,但是产品一定是要讲究的,锅底为了味道醇厚,我们放的是三斤油一斤料,当时我们泉州市场上大部分商家用的都是两斤油;

其次是鲜货,泉州99%的火锅店用的泡发毛肚,但我坚持用鲜货,鲜货不好找,只能自己不断地跑更优质的货源地,再每天去机场接货。”坚持鲜货的做法贯穿了没什么·两样火锅发展的始终,从第一家店就初见端倪。

■ 没什么·两样老火锅 鲜毛肚

于是,产品塑造的差异化一下就出来了。浓厚的川渝锅底+各类型鲜货食材,再加上不错的性价比。

“那个时候,我没有把客单做得很高,就定在90-100左右。”汪大强说,“这个价格,吃一顿正宗的川渝火锅,是很划算的。”

而且,第一家店也不大,只有两百多平米,18张桌子。很快,凭借产品,单店日流水就突破了两万,一个月的净利润就覆盖掉了前期的投入成本。

为了平衡第一家门店的排队境况,两个月后,汪大强在泉州美食街开出了第二家店。

没什么·两样火锅营业时间是下午五点半到凌晨五点半,而美食街店直到现在都经常出现凌晨3点还在排队的盛况。

“那个时候,我没有想过要太多的毛利,而是通过做高产品价值,同时不拉高客单的情况下,让泉州当地的用户尝到品质感的川渝火锅。现在回过头来想,可能就是我们没有想着太高的毛利,而是让利给了消费者,才有了门店的火爆。”汪大强回忆。

踩坑商场店,亏掉200万

品牌走到最后都是殊途同归,剑指知名度。

当没什么·两样顺利开出2家门店后,便接到万达的入驻邀请时,汪大强连店铺都没去看一眼,就直接交了20万定金。

“定了之后,去看店铺,才发现店的门面小且有三层。另外,商场店与街边店最大的不同,还有各类型的装修入驻规定。”

当时,根据商场的要求,风格不能是清水街边风,最后,装出了“不伦不类”的钢铁侠风。“光是装修就花了三四个月,房租也照交,二三十万就花出去了。这“钢铁侠风,也花了大几万块钱去设计。”汪大强直言。

■ 没什么·两样老火锅 浦西万达店

“吃川渝老火锅的感觉一下子不在了。”汪大强表示,“不接地气,氛围也不对,生意自然就没有街边店好,再加上商场营业时间跟原来街边店完全不一样。”

没什么·两样的街边店通常是下午5点开始营业,到第二天凌晨5点钟。但商场店晚上9点左右早早就要关门,这也极大的缩短了营业时间,在晚上最热闹的时间段,却没有了营业机会。

而且,汪大强发现,商场餐饮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消费者不会为了某一家品牌等太久,因为选择性太多了。

“你在这吃不到,就可以去别家吃。商场店相对街边店而言,忠诚度更低,竞争更激烈。”

“这家店仅开了3个月时间,就亏了200w。我也看清楚了商场门店的运营逻辑,知道那里不是我的战场,于是便果断关掉,选择从‘商场圈’退场了。”汪大强表示。

疫情一家店亏100w

却成就品牌最好的口碑

商场店经营的失败,坚定了汪大强做街边店和下沉市场的决心

万达商场店撤出后,没什么·两样扩大了泉州街边店市场,同时进军福州市场,当时,三家门店几乎同时开业。

“但9月刚开业,10月就因为疫情停业了,11月、12月,全民又阳两个月。

”疫情期间全民封锁,停了生意也没了收入,但支出是一样不少——员工,房租,食材也坏在了店里。”汪大强回忆。

“有一天,我实在受不了了,但又不能出门。于是,我跑到地下车库,哭了起来。十分钟后,情绪稳定了,看到老婆给我发了一条信息——老公,你哭完了没有?哭完了上来陪一下我,我也想哭。”

即便现实再糟糕,生活总还要继续。为了不让自己闲下来,汪大强一不做二不休,干起了“赔钱买卖”:

“那个时候,想的是人的精神不能倒。所以,只要遇到疫情闭店,我就让门店员工开始做盒饭,一个是食材物尽其用,一个是人要有事做,精神才不会倒。”

“做好工作餐,我就免费送给一线医护人员和一些有需要的社区。疫情阶段性结束,还会免单接待一天的客人,帮助大家回复元气。那个时候,一天,仅食材一家门店的亏损就在5万元左右。”

■ 源自:没什么·两样重庆火锅

加上员工工资和房租等,一次疫情汪大强就要亏100万元左右。

餐饮新连锁疑惑:那个时候的钱是如何解决的?

汪大强也毫不掩饰,“那时候借遍了所有亲朋好友的钱,大家已经开始躲着我了。”

但幸运的是,12月份,疫情结束了。之前汪大强的善举迎来了回报。

“那个时候,但凡是吃到过我们盒饭的社区和团体,都会组团来我们门店消费。”汪大强说,“真的是‘好人有好报’,好报还立竿见影了。”

汪大强戏称,这是自己打得最成功的“广告”。也因为这次疫情,没下牌桌的没什么·两样,在社区餐饮里面口碑开始凸显。

All In 联营

深耕人才、市场、供应链

经历了疫情的没什么·两样老火锅,已经初具品牌效应。这个时候,有人找到汪大强想做加盟,但最终,汪大强选择了踏踏实实做联营。

汪大强很坦诚地表示:当时的自己也没有加盟团队,是服务不了加盟商的。我的优势就是踏踏实实的门店运营,我也擅长门店运营,而一家社区店活下来的核心也在门店运营,所以,强势介入的联营方式,更有利于我和合作伙伴走得更长久。

汪大强对合作伙伴提出要求:“设计要品牌出,装修要总部把控,原材料、门店管理必须要品牌总部说了算。我们不卖设备,不收加盟费,只对营收结果负责——门店回本之前,没什么·两样只占两成;回本之后,品牌占三成;回本之后一年,品牌再加一成,占四成。

这种运作方式,就把品牌与联营合作伙伴的利益绑定在了一起。对于门店的运营结果也是可把控的。

“我们当时联营的第一家店,地址选在了泉州的一个四线小城,租金一个月才几千元,人工也就屈指可数的6、7个人。第一个月就把营收做到了五六十万,利润在20在万左右。”

“强管控的好处,就是门店运营不担心走样,但缺点是,随着门店数量增加,组织管理会成为发展的关键。”汪大强表示。

所以,在搭建品牌的联营体系时,汪大强就把供应链、人才、市场的体系建设放在了前面——

1.严控原材料,发力供应链

“目前每天,毛肚差不多会有1000斤运输到总仓,黄喉也有几百斤的到货量,再由总仓进行分拨。这样,我们就可以去跟食材的源头进行谈判,以此降低食材成本。”汪大强说。

其实,从第一家门店开始,汪大强便开始坚持使用新鲜毛肚、黄喉等食材,“自己开车去机场接货,那时候毛肚的成本是50元一斤。”

自从没什么·两样开始了联营门店的铺设,加上对门店实行强管控,所有门店必须交10万元保证金,保证原材料不外采,食材供应需求越来越大。汪大强在亲自跑了多个工厂、屠宰场后,毛肚的成本被降到了40元一斤,目前没什么·两样的毛利控制在55%左右。

■ 源自:没什么·两样重庆火锅

供应链的建设除了作用在食材成本上,还有人工成本,总仓负责对食材进行加工分装,而门店只需要进行装盘上菜即可,标准化前置让门店后厨的人工成本也得到了有效降低。

目前没什么·两样的总仓面积1000多个平方,在汪大强的规划里,他定下的2023年目标门店50家所需要的总仓面积、功能、效率都已经在逐步落实。供应链需要随着品牌规模同步发展,对原材料规模的把控也帮助汪大强掌握品牌扩张的节奏。

2.“农村包围城市”,要发力下沉市场

一二线城市市场基本饱和,商业中心竞争激烈,在谈到品牌的市场选择的时候,汪大强几乎没有思索的回答:“下沉”

在他的50家店扩张计划中,社区店是核心。

社区店的运营成本和投资成本很低,汪大强几乎照搬了重庆社区餐饮的模式,以小区为点,在其他人都在做大店的时候反其道而行之,“人均90元,30个座位,一天两轮,五六个人手,净利润按20%算,一个月赚三四万,但因为成本降到很低,半年也能回本。”

■ 没什么·两样的社区定位

下沉市场的好处还在于规模的扩张速度,社区店最大的优势在低成本,几十万就可以开出一家店,随着国民存款破纪录,能拿出几十万做餐饮的大有人在。因此,品牌只需要考虑如何打知名度,建立可复制的商业模型,模型一旦运转,剩下的便是顺理成章。

在没什么·两样的模型中,房租成本占比在7%-10%,考虑到进客时不显空旷,大部分门店使用面积在200平左右,配备十名左右的员工,人力成本控制在12%到15%。

3.前置人才储备,通岗凝聚团队

“我不想去挖人来养,我想从自己的员工池子里去培养人,因为你如果永远都是靠挖来的人,理念是有偏差的,大概率是干不长久的。”

在没什么·两样,实行双店长模式,尽管会增加部分人力成本,但在汪大强看来,人才储备是品牌稳定扩张必须考虑的因素,为了匹配50家店的开店计划,前置人才储备是必须。

没什么·两样的人才培养制度包括店长的分红制度,店铺根据营业数据划分等级,最好的店铺店长分3%利润,次之是2%,最差的分1%,“如果你三个月都是吊车尾的话,可能就要换工作了。”

汪大强提到生意最好的第二家店——美食城店,有一个事业心特别强的店长,“疫情期间就是他号召大家住在店里,管理也做得井井有条,那家店从开业到现在,凌晨也是一样要排队的。”这样一个店长的出现,让汪大强意识到,“你尽心做了事,难道我会舍不得钱吗?”

■ 源自:抖音号【没什么·两样 大强】

在创业前,汪大强曾在以管理著称的王品工作过,受王品考核与人才机制的启发,汪大强制定了一条规则:“门店新员工入职前期,都要去其他岗位轮岗学习,最后回归本职岗位。”

这样,员工就能知道所有岗位的工作流程与辛苦,最后,回归岗位时,会有一种利他的同理心来进行配合。

汪大强说:“后厨与前厅不是两个单独的体系,他们需要彼此配合,才能构成完整的门店体系,保证运营的顺畅。”

2023年,汪大强表示,没什么·两样将开店数量控制在50家左右。“因为,目前我拥有的11家门店就能培养出40个店长,这就是我能扩张50家店的根本原因。”

施冰钰 | 文

*部分图片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餐饮新连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