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24日
评论数(0)2022年2月16日,全国各省三元猪均价为12.34元/公斤,较昨日下跌0.13元/公斤,较上周同期猪价(2月9日)下跌1.20元/公斤。
在供需关系的支配下,猪肉价格上涨,散户蜂拥而上,猪肉供给大增,肉价下跌,一个无解的循环就此形成。
猪周期,是一个典型的和面加水问题。在繁荣中种下危机的种子,因为繁荣导致过度扩张和骄傲自满;同样衰败又给下一轮兴盛积累土壤。
2021年全年,猪肉价格都处于低位,代表性猪肉股的业绩受到持续打击,市值前三大的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正邦科技等公司的2021年净利润预告分别为70亿元-85亿元、预亏130亿元、预亏200亿元,此外新希望、天邦股份也分别预亏超过86亿元和35亿元。
牧原股份的净利润预计仍为正,但也大幅下跌70%。
行业有句话,猪周期蕴藏了巨大的财富和风险,走对一步是幸福,走错一步粉身碎骨。
猪周期难以跨越,王健林考察了国内五大养猪企业后说:“养猪企业都没有挣钱的,基本是一年挣一年赔。”
猪价上涨,众人蜂拥而上,供给过剩,红利摊薄,养猪企业亏损,一批批企业在周期波涛中被拍死在沙滩上。
再牛的企业也摆脱不了下行周期的桎梏。2022年2月16日,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本周全国猪料比价为3.96,环比跌幅7.48%。按目前价格及成本推算,未来生猪养殖头均亏损为158.75元。
产能过高仍然是造成养猪亏损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生猪出栏量环比增长9.4%,同比增长23.6%;2021年末全国生猪总存栏量依然有4.49亿头,处于偏高的状态。
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还本付息,资金周转不开意味着更大的危险。如果赚不到钱或者长期维持在成本线,在高额负债的压力下,现金流会越来越恶化。
居高不下的养殖成本短期也基本无解。
近日,包括新希望等在内的大型饲料企业,以“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为由,不约而同宣布每吨饲料价格提高50元至300元。
上升周期中,新增产能从偷取到产出的需要时间,而过剩产能的消化和去化同样需要时间。时间成本过高,而即便在养猪行业的去产能阶段,饲料等成本仍是刚性开支。
下行周期中,大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而普遍性的去产能往往发生在更多企业支撑不下去之后。
2019年9月,被业界誉为“中国养猪第一股”的雏鹰农牧破产重组。2019年8月,河南荣盛农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清算……
我国养猪企业竞争格局十分分散,集中度低,全国前十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仅为10.66%。这也就意味着,一方面受饲料等价格影响巨大,一方面又对中游企业缺少议价能力。
即便头部猪企也难以影响生猪价格和生猪数量,成本难以降低。以牧原为例,其商品猪完全成本为15元/kg,在行业内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牧原股份1月11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中,饲料成本占比在55%左右,圈舍清消、兽药疫苗等在内的健康成本占比在5%左右。
猪是有生长极限的,不是喂下的每一克饲料都能成功转化成肉。理想状态,自然是在猪停止长肉且猪肉市场价格最高的时候。
而随着市场供给过多,不能及时出售的猪不仅是资产,也是成本。
这也就是养猪企业难以跨越的“规模不经济“,表现形式为规模效益递减。当养殖规模超越某个临界值后,饲料成本等成本项的上升不一定完全能由前述指标优化带来的成本下降抵消掉,从而整体的养殖成本反而是上升的。
养殖成本上升,价格下跌,企业利润随之下降。
牧原股份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生猪出栏量较上一年同期大幅增加,但由于国内生猪产能逐渐恢复,2021年生猪价格较上一年同期明显下降,导致公司2021年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
牧原独特的自繁自养模式,通过掌握饲料原料和生产流程,进一步降低对饲料的外界依赖,并根据原材料性价比及时调整饲料配方,降低饲料成本。
重资产投入下,固然可以实现对饲料成本的控制,但成本下降幅度有限。随着2021年三季度猪价的超预期下跌,牧原的经营能力、现金获取能力均受到了明显影响。
数据显示,2021年三季度,牧原股份经营活动现金流入159.67亿元,流出158.72亿元,净额0.95亿元,今年一、二季度时,公司现金流量净额则分别为47.56亿元和84.42亿元。
当然,影响更大的是利润。2022年1月18日,牧原股份披露数据,预计2021年营业收入为770亿元至800亿元,净利润预计70亿元至85亿元,同比下降71.90%-76.86%。
对于规模企业而言,通过机械化、自动化,甚至能化、无人化手段降低人力成本,有着散户和小型规模企业不具备的优质。事实上的养殖效率也高出散户很多,更容易培育成本优势。更重要的是,随着规模扩张,集中度的提升,更能够使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并把控上下游市场。
规模化养殖的趋势不会改变,也是应对猪周期的有效手段。单单依靠养殖规模化,难以避免亏损。
更重要的是,企业做好冲浪人,把握周期节奏,在上升周期中赚取高额利润,在下行周期中能够活下去。
对企业而言,想要跨越周期,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革新、商业模式创新,实现成本的降低并提高毛利率。
企业的不着调扩张,雏鹰农牧已经树立反面教材。
选择全产业链的扩展,是牧原的选择。从生猪养殖,拓展至上游的饲料加工、种猪选育、种猪扩繁、下游的商品猪饲养,生猪屠宰、肉食加工,也就搭建起一条完整封闭式生猪产业链。
营收构成上,2021 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 415.38 亿元,其中生猪产品实现销售收入 397.31亿元,同比增长 91.47%,占总收入的 95.65%;其他销售收入 18.07 亿元,占比 4.35%。
2022年1月,牧原发布公告,宣布与屠宰加工企业双汇达成合作,探索点对点生猪直供。
去掉中介环节,牧原也积极开展养殖屠宰一体化。
宰的产能利用率是因为生猪供应小被动的低效。养殖屠宰一体化有利于节约生猪运输成本,同时配合生猪周期调整卖猪、卖肉的策略。
猪产业链中,其利润最高的环节在于生猪直接销售和制成猪肉产品零售。猪屠宰行业是产业链中利润较低的一环,但作为链接生猪养殖和猪肉消费的一环,其作用在于降低盈利波动,从而调节周期对企业的影响。
此外,牧原也积极向 C 端拓展,以获取更高的毛利率。
公司在公开调研里关于屠宰的回复里讲过,屠宰的主要业务是批发农贸商超餐饮和新零售,发展C端业务的态度是很慎重的。
C 端业务,直接面向消费者,可以在规模化生产之外,选择差异化、品牌化道路,提高产品毛利率。
当然,想要在C 端业务中有一番作为,牧原仍然任重道远。渠道、销售、品牌,牧原的布局还远远不足。
在养猪企业中,低集中度之下,牧原的竞争者们只是小企业和手无寸铁的农民。一个处于农业产业化尚且不足的发展阶段,是一片等待机会的蓝海。
周期之外,牧原级别的大厂们,有着进一步扩大规模的机会。
2021年3月,雪球大v发文,对牧原的大存大贷、关联交易畸高、在建工程真实性提出质疑。2021年12月,牧原再次因突发商票违约被质疑财务数据真实性。
牧原还要面对的,是市场对其的质疑,无论是财务上的,还是能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