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夫食话

立夫食话

公告

由资深美食家、前黑珍珠评委、中国松露第人华立夫先生创建。专注食品和餐饮领域的趋势研究提供前沿观点。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0

总访问量:164606

东方树叶龙井又叕火了,卖的就是稀缺?

04月07日

评论数(0)

东方树叶官博(不加水印

出品/立夫食话

撰文/深潜

第四次限时返场的东方树叶龙井新茶,又双叒叕卖爆了。

自从2022年推出,这款单品就令众多茶饮爱好者念念不忘。去年上线的首批五万箱,上线17个小时即售罄,今年销售额更是创下新高,仅抖音电商就轻松突破千万。

二手市场价格被炒到飞起,原价8块钱1瓶的无糖茶,最高时甚至能炒到40元以上。

为什么这样一款限时、限量、售完即止的无糖茶饮具备这么高的话题度,叫好又叫座?究竟是什么人群这么热衷购买?对行业来说,这种模式可复制吗?

爆品的本质是稀缺,越稀缺的东西,越让人想要。

蹭龙井茶的热度,是这款茶饮稀缺性的第一个来源。

西湖龙井在茶叶界的地位,相当于白酒里的茅台,好喝、昂贵且买不到,能喝上正经西湖龙井的人,非富即贵。

顶级的产品故事,能够穿越周期:80年前一杯西湖龙井能卖一块大洋,80年后一斤特级西湖龙井可以炒到8000。

更何况农夫山泉本来就在杭州,杭州品牌做杭州西湖的龙井茶,更是增强了这种稀缺的可信度。

用品牌自己的说法,特级明前龙井新茶、3万颗芽头一斤茶、每年只有一回,谁听了都得迷糊。

这个名头摆在这儿,就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别管懂不懂茶,都能对龙井茶的稀缺性有所感知。

限时限量、售完即止的策略,则给产品额外增加了一层稀缺感。

虽然保质期长达9个月,但春天的第一杯滋味不是谁都能享受到。销售限时限量,主打一个手快有手慢无。

身边的朋友纷纷分享抢到的喜悦,抢不到的人就只能多花钱找黄牛。

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是让人想要,完美符合凡勃伦效应。

闲鱼上各种加价出售的二手单品 来源:网络

越是稀缺的东西,越是应该有匹配的定价和包装。

和东方树叶其他产品线不同,龙井新茶只有335ml的小包装,小巧、精致且有价值感。

这款单品的售价也更贵一些。对比一下其他无糖茶产品单价就知道,8元一小瓶的售价一点都不便宜,100ml的单价是东方树叶其他产品的近3倍,也显著高于其他品牌的龙井茶单品。

因为卖得贵,所以更珍贵,消费者的价格认知形成了闭环。

这很好理解,无糖茶的受众本身就以一二线的白领和中产人群为主。“轻养生”和“健康管理”是他们的最大诉求。

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中,63.6%是“无糖无负担”,56.9%看重提神功能。

对这部分人群来说,无糖茶不仅是一种“有风味的替代水”,也是一种社交货币,在社交媒体分享新入手的龙井新茶,能立住自己时尚养生的人设。

恰如1L装的冰红茶是“某丝饮料”,335ml小瓶装的龙井新茶才是中产们的新标签。

但某种意义上,这款龙井新茶又很便宜。

前面提到过,好的特级明前龙井新茶,售价往往上千元1斤。如果要自己泡茶喝,需要置备一整套茶具,还得自己烧水、泡茶、小口啜饮,麻烦无比。

东方树叶这款单品让他们能用个位数的价格,直接喝到当年应季的龙井茶,让人颇有一种“花小钱办大事”的感觉。

虽然贵,但贵得很便宜。

龙井新茶能卖火,品牌自己的推广固然重要,黄牛们的努力也必不可少。

今年龙井新茶3月20号开启预售,库存旋即告罄。一年只卖15天、过期不候的滋味,在消费者心里种下了长达一年的欲望种子,只等来年收获。

另一方面,因为不少买主其实是黄牛,加剧了抢到的难度,结果越是不好抢,越是凸显稀缺,让人好奇它的味道。

抢到的人忙着炫耀,有人带着它春游,和春意盎然的踏青景色一同出镜;有人摆在了家里的展示柜,彰显自己的品味。

也许是因为今年品牌端的出货量显著高于去年,二手价格超越不了40元/瓶的高价,但25%以上的溢价幅度还是轻轻松松。

从闲鱼普遍的情况来看,一箱15瓶原价120的规格,往往要加价到150元。倒卖茶饮料,也成了一门好生意。

网友带着龙井新茶春游摆拍 来源:网络

东方树叶摸索出了季节限定的玩法,也引来其他品牌纷纷下场。

果子熟了通过全家公众号宣布,和全家自有品牌“汲赏”联名限量首发15万瓶明前龙井;平仄也推出了自己的龙井茶饮,600ml的大瓶只卖5元。

尽管瓶装罐装饮料的保质期轻松超过9个月,但多数品牌同样选择了限时限量的玩儿法,果子熟了甚至给每一瓶都附上了独一无二的编号。

这个卖点也吸引了众多奶茶品牌下场,喜茶、霸王茶姬、瑞幸、 蜜雪冰城等品牌均上架了含有龙井的奶茶新品。

东方树叶的龙井新茶能连续回归,已经说明了这套逻辑的可行性,本质上大家做的是“春季时令”的情绪价值生意。

大多数人没有喝过龙井茶,几块钱的零售价,也不至于让消费者斤斤计较于味道的表现,但就像前文所说,能尝到“春天的第一口滋味”,本身就能带来强烈的满足感和情绪价值。

如同今年的春菜经济爆火一样,消费者有强烈的“春日仪式感”需求,传统的时令消费习惯和新消费结合,完全可以创造出全新的商业增量。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立夫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