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01日
评论数(0)来源/燃次元
作者/张琳
作为消费界的跨界流量担当,这次盯上咖啡的是面馆。
作为昔日网红中式面馆的和府捞面,其旗下新品牌“Pick MEの咖啡&热食”门店已经在上海外滩SOHO落地。和府捞面官方小程序显示,Pick ME目前售卖的品类涵盖拌饭、拌面、烘焙小食和咖啡。咖啡共有6款,包括Pick Me美式、拿铁、大白梨特调生椰拿铁、桑葚特调拿铁等,售价在12-20元之间。
图/“Pick MEの咖啡&热食”门店示意图
来源/和府捞面官网
2013年8月,和府捞面的第一家门店在江苏如皋大润发正式开业。凭借“书房里的养生面”这一独特定位,很快便从一众同质化的传统面馆中脱颖而出,不但吸引了大量食客前去打卡,还成功抬高了面馆的身价,将一碗中式面条卖到了40-50元的价格。
新颖的概念也让和府捞面成了资本眼中的“香饽饽”。企查查显示,和府捞面至今共获得6次融资,金额分别为3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2.15亿元、4.5亿元以及8亿元。
其最近一次融资是在2021年7月,由CMC资本领投,众为资本,龙湖资本,腾讯投资等机构跟投,投后估值金额约70亿元人民币。对于本轮融资,和府表示,将主要用于深入布局全产业链体系、新品牌打造、渠道建设及数字化能力构建等方面。
很显然,“Pick MEの咖啡&热食”就是和府捞面要打造的新品牌,也成为了和府捞面众多“副业大军”中的一员。
实际上,和府捞面在产业链的尝试从未止步,先试水火锅,开出“和府火锅和她的面”,而后趁着“餐饮+小酒馆”的热潮,推出子品牌“和府小面小酒”,再之后是主打聚会场景的“财神小排档”。今年5月,和府捞面又杀入兰州拉面赛道,开出首家“阿兰家兰州牛肉面”。
对此,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对燃次元表示,和府捞面在其“捞面”主营业务上已经打通了连锁经营的模式,将这一模式复制到其它子品牌上,可以增加整体营收规模,这也是和府捞面多次尝试发展子品牌的主要原因。
不过,从和府捞面其它业务的经营上来看,似乎单纯的复制“捞面”模式并不奏效。比如,试水不足一年时间,和府捞面的火锅业务就“折戟”了,其北京、上海、济南等地的门店已将店名从“和府火锅和她的面”变更为“和府捞面”。除此之外,其它副业也并未在消费者中激起太多“水花”。
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对燃次元表示,企业发展多业态大都是为了更好地盈利,但成功的却极少,“原因在于每种业态的组织管理、选址、经营模式、供应链体系、客户服务、消费习惯和竞争都很不一样,目前全球范围能做好三个以上规模化业态的零售企业非常少。”
事实上,在竞争愈发激烈且同质化严重的新中式面馆赛道里,“书房里的捞面”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正在削弱。行至资本市场大门前,是继续讲好捞面的故事还是找到“第二增长曲线”,对和府捞面来说,都极具挑战。
01
面不香了?
凭借“在书房里吃捞面”的独特定位以及核心商圈商场的选址优势,和府捞面曾俘获了很多年轻消费者的心。但在疫情催化下,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普遍下滑,40元左右一碗的捞面还能否留住年轻人的胃?
燃次元在某工作日18点左右的晚餐高峰时段,来到了和府捞面北京市朝阳区银泰购物中心店。该购物中心坐落于北京繁华的CBD商圈,不仅毗邻地铁站,且附近还有多个写字楼,人流量较大。但与较大人流量形成反差的,是当晚和府捞面的上座率。燃次元观察到,该店大概有65个餐位,当天18点到19点之间,堂食人数仅为20人左右,上座率不足三分之一。
图/和府捞面北京市朝阳区银泰购物中心店
来源/燃次元拍摄
作为重度面食爱好者的小雨,平日里对生活、工作等地周边的面馆都格外关注。2020年,公司附近开了一家和府捞面,小雨也自然就成了常客,“店就开在公司楼下,面积大,出餐快,中午用餐高峰期虽然小有排队,但不需要排很长。因此,一个人的时候我一般会选择在这里吃工作午餐。”
“不过除工作日外,跟朋友小聚的时候我不会选择和府捞面。”小雨对燃次元表示,虽然菜单一直在更新,但基本上就是“面+小食”,菜的品类比较少。
这也让小雨慢慢地降低了去和府捞面吃饭的次数,“一开始有新鲜感,但没人会一直吃面,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价格小贵。单位附近20元一碗的‘重庆小面’在性价比的作用下,显得比和府捞面‘香’多了。”
如小雨所说,在社交平台上,网友对和府捞面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既有钟情某款面条每周打卡的,也有吐槽工业味难吃的。当然,更多的是和小雨一样,吐槽“贵”和“性价比不高”的。
从定价上看,和府捞面的价格确实不便宜。燃次元在翻看了店内菜单后发现,“和府汤面”的平均价格在33元上下,小菜等则在20元左右。即便是大众点评上有优惠,最便宜的一碗面也要28元。粗略计算,“一碗面+一份小食”怎么也要四五十元。
然而很多消费者,对于面条的消费理念还是比较传统的。他们或能接受几十元甚至上百元去吃一顿正餐,但对于几十元或者大几十元去吃一碗面的接受度则低了很多。据艾媒2021年调查,超四成受访者平均每次花16-30元吃面,超三成人会花31-50元,七成受访者对面类价格的期望在16-50元以内。
“40多元吃一碗面是真的贵,当然特别好吃的除外,但以我的个人口味来说,和府捞面的口感和价格真的不太匹配。”生活在重庆的萧晴对燃次元表示,在重庆,一碗小面一般在7元左右,但味道并不逊于40元一碗的和府捞面。
张毅对燃次元表示,新中式面馆不应高估用户的消费能力,“中国消费者的价格接受能力倾向于中端面馆消费,对于50元以上的高端面馆消费的意愿相对较低,选择大众化定价策略更有利于连锁业务的规模化发展。”
不过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阿奇倒是对一碗面40元的价格不太敏感,“国贸附近随便一家餐馆,吃一顿工作餐也要30元以上。同等价位下,听朋友说。和府捞面的就餐环境和口味不错还是不错的。”带着对朋友口中“文火慢煮”面条的期待,阿奇在一个工作日打卡了和府捞面。
然而进店后的他感受到的却是各种难以理解的“矛盾”。阿奇告诉燃次元,他的第一个矛盾点来自于“快”与“慢”,品牌理念上强调“文火慢煮”的工匠精神,店内却是承诺15分钟上菜的景象,“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我感觉自己吃了一碗没有烟火气的面,味道跟我在家里自己煮的速食豚骨拉面区别不大。”
除此之外,就餐环境也让阿奇不解。
“我不懂为什么要在书房里吃面。”阿奇对燃次元表示,店内的装修风格是自己喜欢的古朴国风,但书架上的书却让他觉得很违和。
“见过咖啡馆里放书的,没见过面馆里放书的,且不说哪个消费者真的会在面馆里看书,但书架上的书又旧又杂,从言情小说到会计入门,我倒是觉得反而拉低了面店的档次,还不如不摆。”
02
“副业”频频失利
一方面,是消费者对“捞面”新鲜感地减退,另一方面,是新中式面馆逐步内卷,赛道竞争的愈发激烈。
2021年,国内面馆赛道迎来融资热潮,包括和府捞面在内,陈香贵、张拉拉、马记永、遇见小面、五爷拌面等新中式面馆的融资一笔接着一笔。
2021年3月,遇见小面完成数千万元新一轮融资,同年7月,又完成了超1亿元的新一轮融资;2021年6月,五爷拌面宣布完成了3亿元A轮融资,不到一个月再次拿到了高瓴创投的A+轮投资;2021年5月到12月,陈香贵、马记永、张拉拉3个牛肉面品牌融资合计就超过5次,每轮融资金额均在1亿元以上。
这一大环境下,和府捞面也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
早在2020年11月,和府捞面完成4.5亿元D轮融资的一个月后,就做起了火锅生意。在上海、北京两地开设了“和府火锅和她的面”,其种类包含番茄肥牛锅、冬阴功肥牛锅、酸菜鱼锅等,价格在108-168元不等。
和府捞面的火锅与传统火锅模式并不相同,提供的是搭配好的2人餐,菜煮好了才上桌,食客不能自主往锅里下菜涮煮。按分量售卖火锅在短暂引起消费者好奇打卡后,得到的更多是食客们的吐槽,“不能涮的火锅还叫火锅吗?”“就像吃了一份大份的麻辣烫,可谁家麻辣烫138元啊?”
就这样,不足一年时间,和府捞面就放弃了火锅产品线,试点的门店名字也由“和府火锅和她的面”改回了“和府捞面”。
但和府捞面并没有就此停下拓展子品牌的脚步。
2021年4月30日,和府捞面在上海推出“和府小面小酒”,新品牌的菜单不仅包括经典菜单中的面食,还增加了低度酒、烤串、炸鸡、卤味、酸菜鱼等新品,试图通过“餐+酒”模式将营业时段覆盖到包括一人食、社交小聚、夜经济、下午茶在内的多元场景,从而拉动营业额的提升。
小面小酒首店落成时,和府捞面的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小面小酒的产品和业态已经储备打磨多年,和府捞面将会把小面小酒作为2021年的“第二曲线”正式发力。当年计划在全国布局50家门店,旨在为都市年轻人提供一个下班后休闲聚会的场所。
但小面小酒的路,也并不好走。
据“投资者网”8月报道,作为小面小酒品牌的第三家门店,原本坐落在东方明珠脚下的东方明珠店如今已经关门谢客,在和府捞面小程序上已不显示该门店的信息。目前全上海只剩3家小面小酒尚提供新菜单上的产品,部分曾经的小面小酒门店已经转为普通门店。
为了拿下多人聚会的场景,和府捞面同期还推出了另一个子品牌——财神小排档,现已更名为“财神面”。与“捞面”一样,财神面同样走中高端路线。除了提供米饭、面这类主食外,还提供烤串、炸物等小吃,以及2-3人份的酸菜鱼、臭豆腐肥肠等大分量的菜品。但据悉,现阶段该子品牌仍处于小范围的市场验证阶段。
除此之外,今年5月,和府捞面杀入兰州拉面赛道,在江苏南通开出首家“阿兰家兰州牛肉面”店,再到如今的“Pick ME”引起热议……和府捞面在“副业”赛道上可谓是一路狂奔。
新零售专家鲍跃忠分析表示,和府捞面所谓的“副业”大都是在面食的基础上做加法,并没有很大的创新动作。尽管从对店铺的综合利用,提升坪效率等方面来看,很多餐饮企业都是这样做的。但至于取得的效果如何,还要看企业的综合能力。
张毅也表示,包括咖啡赛道在内,和府捞面每次选择的副业赛道都是需求旺盛,且快速增长的赛道。“但这些赛道究竟适不适合和府捞面,我认为主要还要靠人。即和府捞面有没有适合的人才以及相对应的管理机制,才是‘副业’能否长久的根因。”
张毅进一步补充道,尽管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和府捞面在主业“捞面”这块做的的确不错。但对于一家业务多元化的企业、尤其是有上市传言的和府捞面来说,如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业绩增长、如何去做更大的盘子,才是目前急需面对的问题。
03
新故事难讲
如张毅所说,和府的“捞面”确实曾红极一时,但其可持续增长的劲头或许还差了一些。
根据中国餐饮行业数据库“窄门数据”显示,今年年初,和府捞面全国门店总数为394家,以品牌直营为主,少部分机场门店为特许经营。主要集中在一线、新一线城市,其中上海门店数量超百家。
截至发稿,根据和府捞面官网显示,这一数字已超400家,且分布在全国60多座城市,拥有1000万会员。但这个数字与和府捞面创始人李学林五年前定出的“2023年后将会开出1000家直营门店的目标”还相差很远。
有业内人士表示,和府捞面门店数量不及预期,固然有疫情的影响,但其自身较为昂贵的价格,使其在向国内二、三线市场下沉时,充满的不确定性,或才是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官网显示,和府捞面将继续瞄准城市高端购物中心渠道,并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中。不过以和府捞面目前平均40-50元的客单价而言,想要攻占三四线市场,恐怕门槛还尚有些高。
张毅同样表示,和府捞面在一二线城市的成熟运作,能否在二三线甚至更小的城市走得通,对于和府捞面而言是有挑战的,下一步是否要打造下沉品牌,也是企业需要思考的。“不过总体而言,和府捞面走对了第一步,无论是做子品牌还是打造下沉品牌,都是能够探讨和尝试出来的。”
然而,尽管和府捞面曾经一度凭借“捞面”成为资本的宠儿,并成为面类赛道估值的佼佼者。但从去年开始,备受投资者青睐的面馆赛道开始遇冷后,和府捞面的发展也受到了不小的挑战。
鲍跃忠分析表示,相较于前两年资本对新中式面馆的发展较为认可来说,现在则审慎了很多。从这个角度来看,和府捞面也需要通过一些新的营销手段,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和资本的关注,进而拿到更多的融资。
但同时,海通证券研报指出,中式面馆面临着同质化、规模小、外卖受限、零售分流等多方面挑战。“虽然和府捞面强调一直在研发更新菜单,但从消费者的反馈来看,‘面+小食’的配置还是较为单一。在外卖方面,和府捞面采用‘汤面分装’的包装模式,虽然缓解了汤面坨软的问题,但包装也增加了企业成本。”
与此同时,饮食差异也是和府捞面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在南方,面馆的成长性偏弱,教育成本较高。”庄帅认为,在北方,虽然吃面的市场更大、受众更广,无需教育消费者的成本,但市场竞争也同样异常激烈。和随处可见的街边小店拼性价比、赛口味,标准化的连锁面馆显然优势不够。
而一直考验着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府捞面同样未能幸免。去年7月,“老鼠门”事件曝光,随后“和府捞面道歉”登上微博热搜第一,这无疑让一直强调高端的和府捞面的品牌声誉受到损害。
不难看出,对于和府捞面而言,不管是冲刺IPO还是在激烈的中式餐饮市场持续走红,都急需去深思产品品质与成本、利润,以及市场规模和消费者口碑的平衡。
参考资料:
《“焦虑”的和府捞面,上市将成神话还是步滴滴后尘》,来源:餐盟研究;
《和府捞面能成为“面馆界的海底捞”吗?》,来源:有意思报告。
*文中小雨、萧晴、阿奇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