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访问:3366
总访问量:2752568
2019年11月15日
评论数(0)
“这有山”是什么?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我想,如果凭空听到这三个字,多半是一脸懵逼。
在公司初听到这个词后的几秒,我反应过来的是,这也许是一个旅游景区或是民宿,起了个有意思的名字。万万没想到,它竟然与购物中心搭上边。
因为山,远离城市,这个城市活力的晴雨表——商业——沾不上边;
而且山,在中国文化中向来是一个安静的地方,道士清修,与世隔绝,这和渴望喧闹繁华的商业在属性上似乎呈现出天然的对立。
然而,作为商业空间的“这有山”,以山为建筑形态,坐落在城市最繁华的商业街中。出世之日便以“对撞”之势、“新奇”之态出现在人们面前。
作为人文建筑,它是东北平原上一座具有强烈年代感的现代山丘景区小镇。
作为主题文旅空间,它是繁华的红旗街上,一个独一无二的集吃、喝、玩、乐、住为一体的度假山庄。
作为作品,它是设计师王三石和他“骑鹅旅行团”历时三年创造的地产全案。
它不是购物中心,更不是商业综合体,它不售卖衣帽服饰,也没有奢侈品,它是用7万平米的地理空间,在寸土寸金的红旗街,为这个城市里的人,造了一座可以呼吸的山。
然而,为什么是“山”?
平层设计已不具备吸引力,无法规避同质化窘境。随着城市周边游、农家乐等如火如荼,长春正缺少一个位于城市核心的短期休闲旅游目的地。基于此,没有什么比打造一个适合在3个小时至一天时间内‘游玩’的城市文旅项目更符合需求的。所以,项目设计团队在调研了成都宽窄巷子、太古里,上海田子坊等项目后,为这个地处闹市区、仅有1万平方米的地块布局了“这有山”的概念。
“这有山”带来的惊艳在于告诉我们,商业不止是品牌落位,还要越来越多的关注商业建筑形态,因为建筑形态是一个地方的表达形式。
“颜值即正义”的时代,这样的“特色美”也是秒杀“网红脸”的一把利刃。
山坡
为了让“这有山”更加清爽自然,设计师处心积虑地使山坡空间无遮无挡,每一个到访的客人,都可以透过穹顶看阳光、月光与星光。
金蟾
微微垂下头一脸静谧的“行者”雕像手里拖举一只金蟾,整个雕刻群体取名“问蟾亭”。
静思、祈愿,手扶栏杆,江山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尽收眼底,然后回头,丢一枚硬币,在专注的期待里,等待万物的回应。
屋檐
在其他建筑体系里,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西方的建筑,除了穹顶会特殊对待,坡顶都会草草处理,了无生趣。
而中国的“屋檐”,是匠人们比手艺的竞技场。
这有山的飞檐设计传承了汉唐以来中国古建筑的构图巧妙,宋代的《营造法式》中称此为“生出”。一方面增加室内的自然采光度;另一方面让沉闷的建筑,有了飞动轻快的韵味。
山舍
山在我们的基因里,有“包容”“伟大”“血脉之源”的隐喻,古代皇帝也总是长途跋涉,去五岳封山。不能面山而居,是我们在城市里生活浅浅的遗憾。
“这有山舍”傍山而居,对面是“这有山”的山坡景观,清晨醒来,推开窗子,站在窗口伸个懒腰,四目远眺,楼下人间烟火,对面半山温柔。
连房洞户,台阁相通,互相临望,像是穿行在古城与现代,又像是恍惚在人间与桃花源,意境层叠,此刻,见山不是山。
如今,“这有山”的火爆宣示着,文化维度正成为又一个不可忽视的商业关注点,以文化打造差异化商业空间也成为了时势所趋。正如空间印象常说的,打造差异化商业,本土文化是最好的“特色宝库”,也是打造商业景区化、文旅化的商业利器。相信将来的商业文化中,也必将融入更多的“有文化的商业”。得其势者,将长盛不衰。毕竟,有内涵的东西才是真的东西,真的东西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空间印象在中房启彩广场商业综合体设计上,便是以嘉兴本土红色文化为主题,以历史上几次重要的中共全国代表大会的举办地为线索,穿梭在厚重的红色文化历史时空中,重现那一片片叱咤风云、成就英雄的红色土地,再现“战地黄花分外香”的峥嵘岁月,打造了中国首个红色文化6D主题体验馆。
用“红色文化+商业”的模式,在商业空间立体化呈现当年的党革命场景,让我们在购物中心零距离触摸体验红色历史,探索红色遗风,追寻先烈足迹,了解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还原式的场景营造,从耳能听到、手能摸到、眼能看到、嘴能吃到、鼻子能闻到、心能感受到的6个维度,让我们在红色文化6D主题体验馆里,真真切切地体验党史历程,能跟着党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足迹追忆光辉岁月。
无论是“这有山”还是中房启彩广场,商业空间中的每一招一式都表现了“对立与融合”的美感,呈现“商业+微旅行”的文旅理念,为大众带来了一个轻度假微旅行的休闲胜地。
可见,《第三次浪潮》中“人们将到街上去度假”的预言已照进现实,如今上街、到商场游逛已经成为一种“度假”、一种“旅游”,商业空间文旅化景区化正当时,空间印象愿与大家同行。
本文由空间印象整理编辑
部分图文来源于这有山公众号
中房启彩广场为空间印象项目,转载请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