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茶馆

科技茶馆

公告

关注商业变革与科技公司,茶与之余畅谈几句。微信公众号:科技茶馆(ID:kejichaguan)

统计

今日访问:275

总访问量:422513

李子柒成功出海,中国文化快进输出

2020年08月26日

评论数(0)

文|科技茶馆(kejichaguan)

英国学者泰勒曾在1871年发表的著作《原始文化》中写到:“文化(文明)是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简言之,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切成果。不同意识形态和经济基础,又决定了各国拥有不尽相同的文化差异。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唯有在迁移、交流、融合中,继而发扬光大。

于是,我们走进电影院沉迷星球大战、漫威英雄,西方老外走进孔子学院学习汉语、中医……文化外化的具象符号,在传播中不断碰撞。其中,有些甚至是我们不曾预料的民间元素,却已成为老外眼中的“令人无法自拔的存在”,风靡一世

2014年,美国人凯文·卡扎德连续半年,在“Wuxia World”(武侠世界)的网站上追完《盘龙》等15部中国网络武侠小说,并因而成功戒掉毒瘾。由此个例展开,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中国网络仙侠小说出海,已给大批18-25岁的外国人科普了数量可观的中国文化。

Wuxia World建站第一年,收获数以百万计的英文读者,网站流量排名全球第1378名。如今,它有约480万日均点击量,51万日均访客数量。阅文集团旗下的起点国际,作为后起之秀现面向海外市场上线38本网文作品,截止2018年,拥有超过2000万访问用户。

中华悠悠五年千历史,很多文化符号对于外国人来说过于繁复深奥,理解超纲,但若从网络小说剧情开始,在气势恢宏的背景下慢慢去品中国味道,则显“刚刚好”。


同理,还有YouTube上“中国第一网红”李子柒,可谓老外细品中国味道的又一个代表。

作为中国传统美食博主,她刚刚入驻YouTube3个月,就摘夺银牌奖;随后2年发布了104个视频,收获700余万粉丝关注,且几乎每个视频,播放量都在500万以上。

美国人、澳洲人、越南人、巴西人、俄罗斯人...因为她视频中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进而爱上中国。

在李子柒的视频里,她自己种花种菜种庄稼,用古老炊具按照古法工序,烹饪美食;他还会专研蜀绣,尝试活字印刷,手作传统文房四宝……前段时间,她还受邀访问马来西亚,与其皇室成员会面,将文房四宝赠予老国王,被当地网络媒体《当今大马》和中文媒体《中国报》报导。

就在外网将其奉为“国民小公主”时,国内,看过无数网红背靠团队发家致富的中国网民,却理性指明她配不上对外输出中国文化的称号,相反,认为她不过是为了流量变现,定位炒作,制作内容不断迎合外国人心中“中国农村落后”的刻板印象。

或许,李子柒自己都没想到,经营多年的个人IP,有一天会因 #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输出# 这样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吧。

其实,抛开商业营销因素,茶馆君认为,该话题之外,反应的是我们中的部分在缺失文化自信的心理下混淆了“文化传播”与“文化输出”的内涵。

何为“文化输出”?

从外交立场来说,文化输出的目的在于提高综合国力以及保护本民族文化。一直以来,大国竞争都会严肃强调把握文化话语权,提升文化软实力。在古代,中国文化曾经作为“强势文化”对周边的国家一度产生过深远持久的影响。而今21世纪,我们更强调顺应时代,开创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新境界完成中国梦。

如果把文化细分成“实用文化”、“艺术文化”、“思想文化”三大类,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扶植下,我们向来擅长输出实用文化。对于如何借由讲好中国故事,如何输出艺术文化和思想文化似乎还需进一步探究。

这也是为什么部分网友会提出并反感“李子柒贴合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田园印象”吧。因为现在的我们已少有独居乡村,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了。我们的大部分,也不希望再向西方世界不断强调中国农耕生活的样貌,因为这些在我们眼里是“落后”的代名词,显然21世纪的中国已然不是这样。

但我们落下了文化自信,因而完全忽视了——在21世纪的外国友人看来,李子柒的视频里,没有落后农耕,只有“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神仙意境和美好。

治愈心灵,惊叹于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华夏文明古老的技艺智慧……这些是外国网友沉迷于这位“国民小公主”的根本原因。我们讨论李子柒,因为她的视频里全部都围绕着中国传统美食、传统文化而来。但我们其实不必严苛的圈定她是不是文化输出——围绕田园牧歌的视频内容,的确不能被严格定义为“文化输出”,但却是外国人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方式。

不仅李子柒,还有前面提到的“Wuxia World”、中国仙侠网文,以及我们输出到海外播放的各种综艺电视剧、包括独具中国特色的广场舞……这些都是外国人乐于接纳的中国文化传播方式,虽然非官方,尽管很民间,却都是可以继续深挖的文化传播形式。

回想80、90后的小时候,是如何被西方个人英雄主义所打动的,我们今天就可以同样,甚至更多元化的表达方式来传播中华文化。相比孔子学院式底蕴深厚、正式科教的文化输出,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动漫作品、网络文学还有网红经济下的短视频作品……这些更接地气、更贴近日常且带有中华文化印记的文化传播方式,实则也更容易让外国人接纳,让他们快速秒变中华文化的小粉丝。

总之,文化输出固然重要。但如若能有更多“李子柒”出现,丰富文化传播,助力中华文化快进输出,又何乐而不为呢?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科技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