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财经向善

向善财经

公告

文集

财经(127)

统计

今日访问:4642

总访问量:3640754

中原消费金融业绩下滑背后,成长性为何缺失?

2022年09月15日

评论数(0)

文:向善财经

消费金融领域,有人黯然离场,也有人选择激流勇进。

近日,中原银行(HK:01216)公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之中期业绩披露了旗下子公司中原消费金融公司的经营情况。向善财经注意到,2022年上半年,中原消金实现营业收入14.65亿元,这较去年同期的15.63亿元同比下降6.3%。

据天眼查专业版APP显示,中原消费金融背后的股东为中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伊千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其中中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高达65%。

拥有中原银行这样的正规金融机构背景,为何中原消金在今年上半年仍然交出了营收下滑的惨淡成绩单,值得深思。

中原消金:“变味”的理性消费

中原消费金融于2016年底成立,2019年9月,经河南银保监局核准,公司引入华平投资作为新的股东成员。目前,中原消金平台官网展示的相应产品包括柚卡APP、提钱花、提钱付等。

据财报显示,在报告期内,中原消费金融新增贷款余额人民币48.39亿元,贷款余额人民币300.12亿元,放款突破690.44万笔,累计放款突破5,740.97万笔,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4.65亿元,新增客户数191.81万户,累计为1,709.60万客户提供消费金融服务。

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原消费金融公司当年放款金额人民币352.20亿元,累计放款金额人民币2,020.98亿元。据中原银行2021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末,中原消费金融公司累计放款金额为人民币1351.55亿元;贷款余额为人民币236.14亿元,较年初新增贷款余额为人民币43.14亿元。

由此可见,中原消费金融整体应该处于增长的状态。令人不解的是,明明贷款余额增长、放款突破、客户也有新增,但中原消费金融的营收却迎来了下滑。

显然,只是从表明数字很难找到答案,如果换一个视角来看,或许中原消费金融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相信不少人都在购物、打车、点外卖时遇到过消费贷产品的营销,而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也越来越多借贷广告,甚至刷个抖音、快手短视频都逃不过借款广告的推送。

至于中原消费金融的广告大家应该也不会陌生。今年年初甚至有不少网友表示“被催借钱”,有网友称在社交平台收到中原消费金融的短息,提醒其借款资格上调且当日有效,点击链接激活后可以借钱。

实际上,在去年5月10日,中原消费金融-贷款借钱APP就因“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违反必要原则,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等问题,被国家网信办点名通报。

在去年年初,中原消费金融公司正式推出“7天无理由还款”权益。结果在营销过程中,中原消费金融“7天无理由还款”似乎变了味,理性借款,冷静消费概念无影无踪,其借款广告则变成“借10万不要利息”,“互相攀比借款额度”,“借钱也要吃买帝王蟹”。

而在中原消费金融投放广告的底部,有几行难以察觉的小字显示:贷款有风险,借款需谨慎,请根据个人能力合理贷款,理性消费,避免逾期,放款时间以实际审批结果为准,年利率10.9%-36%(单利),按日计息——创意广告。

按理来说,作为河南省持牌的正规金融机构,中原消费金融应该坚持合规经营,但该家公司的表现却令人生疑。

中原消费金融各项数据增长营收却下滑的背后,或是其“雷人”广告以及网友“被催借钱”的功劳。甚至于打着理性借贷、冷静消费的幌子,推出“7天无理由还款”,反而诱导消费者互相攀比、超前消费。

正规金融机构,却深陷“暴力催收阴影”?

除此之外,消费金融借贷利率过高、费用不透明等诸多问题,让互联网消费金融贷款早已成为消费者们投诉的重灾区。在黑猫投诉上搜索中原消费金融,其中不乏暴力催收、恐吓威胁、利率过高等投诉。

在2021年8月,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提出窗口指导,要求将个人贷款利率全面控制在24%以内。然而从用户投诉以及中原消费金融借款平台显示,其贷款利率已经高达35%左右。对比来看,远远高于其他消费金融平台,紧挨国家规定利率红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指出,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高利率之外,以电话轰炸、人身威胁等方式催促还款。作为一家正规的借贷公司,中原消费金融的行为真的可取吗?

实际上,随着P2P清理落幕、小贷公司带上「紧箍咒」,监管对助贷以及业务合规性要求继续收紧,消费金融行业早已迎来强监管时代。

在监管趋严的情况下,监管层从监管评级、贷款对象管理到利率等一系列“组合拳”,多方面进行严格规范,进一步推动消费金融行业良性发展,也意味着过往的野蛮生长将逐渐被遏制,对各消费金融机构也带来更高的挑战。

中原消费金融营收下滑的源头或许是借款人在高利率之下,无力或无还款意愿。毕竟通过消费金融借款的客户,多数是达不到银行信用要求的次级客户,否则也不会用银行三倍、六倍甚至更高的利率通过中原消费金融平台借款。

除了阿里、京东、腾讯旗下依托集团生态圈多年积累数据和隐形还款约束开展消费贷款业务的公司外,包括中原消费金融在内的多数消金公司并不具备数据优势,只能利用高定价覆盖高风险,以老实还款的借款者补贴欺诈者或无力还款者,剩余则是公司收益。

未来监管对于消费者保护将愈发重视,对于金融机构的客诉量压降等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必然给金融机构带去更大的压力。

监管压力叠加疫情下的市场压力,消费金融玩家未来处境可能会愈发艰难,行业人士也大多对行业表示不太乐观。如果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形势持续如此,也意味着中原消费金融等消金平台的业绩表现将会进一步承压。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向善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