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财经向善

向善财经

公告

文集

财经(127)

统计

今日访问:1045

总访问量:3645252

A股IPO发行常态化,将更注重投融资平衡

2019年12月03日

评论数(0)

近日,国内多家证券报分别就新股发行常态化刊文,证监会将按照发展股权融资、优化上市公司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的整体需求使得IPO常态化,同时注重投融资平衡,在防范各类风险的同时吸引优质企业上市。

从今年以来的IPO节奏来看,截止今年月底,A股主板、中小板以及创业板共有120家企业完成IPO,平均融资36.9亿元,每周平均有2.7家企业上市。下半年,科创板25家企业IPO较为集中,融资规模约平均10亿元左右。

证监会方面表示。目前IPO的审核基本实现所有在审企业的“即报即审、审过即发”同时,企业IPO审核趋严,对带病上市“零容忍”,以前期审核工作的加强杜绝上市后的管理成本增加。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今年前11个月,共146家企业上会(不包括科创板),其中121家通过审核,通过率82.88%,较去年全年64.53%的通过率高出18.35个百分点。同时,今年前11个月,证监会核准了115家企业的IPO批文,平均每月核准约10家左右。

新股破发不断,新股发行更加市场化

此前中国经济网报道,浙商银行上市后开盘即跌破发行价4.94元,第二条跌幅4.6%收盘4.7元,随后浙商银行破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除银行股之外,今年上市的新股中,已有容百科技、天准科技、久日新材、渝农商行等13只股票跌破发行价。

实际上,与新股发行常态化并行,市场的作用机制也更加明显,IPO发行也更加体现出市场供需原则:破发的公司数量增多,新股的发行价格就要下调,那么有些上市公司认为股票卖得价格太低,达不到预期,就会选择延后寻找合适时机发行,新股发行的数量就会放缓。

如果开盘都是大涨,发行价也不断提高,就会有更多的公司希望选择这个时间窗口上市,发行的速度就会加快,供给多了,市场热度又会自我调节下来,市场自我博弈,自我修调节下的市场表现才更加成熟。

有业内人士表示,新股上市首日破发,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现象,过去A股市场的新股是“不败的神话”,所以必须要让他回归市场机制、回归市场属性。

对投资人而言,IPO市场化也使得系统以市场化的眼光去看待企业IPO,破发本身也是为投资人敲响警钟,打新绝非包赢的生意,而标的本身的价值会更多的受到市场的关注,发行价格大于本身价值的新股,破发后被市场打回原形则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对企业本身而言,IPO常态化与市场化机制的作用将促进市场生态的改善,同时将进一步增加市场上优质股的供给。

IPO的常态化也意味上市审核的不断完善,一方面,严格清洗的审核标准对提高公司治理、企业运行管理以及经营能力有促进作用,严格的标准执行将进一步稳定市场,不断优化市场生态,为更多的优质企业提供更好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不断完善退市制度,实现优胜劣的同时优化市场生态。

常态化并不是“大跃进”,高过会率下的监管趋严

事实上,从2018年开始,IPO的节奏和速度就进入到了平稳区间。相较于2017年436只新股发行数量和2304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总额,2018年的新股发行数量和融资总额均有下滑,2018年全年,A股共有106只新股发行,融资总额为1402亿元人民币。

今年7月份证监会对6家拟IPO企业出具警示函,包括鲁华泓锦、宁武新材、嘉曼服饰、斯达半导体、之江生物、明冠新材,其中3家拟在中小板上市,3家拟在主板上市。而被出具警示函则集中在财务数据和信息披露两大问题上。

而之前在IPO过程中出具警示函的情况并不常见,另外此次警示函也是批量发布,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有资深业内人士表示,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着企业不具备发行条件,只能说明监管趋严,而在警示函发布一段时间以后,斯达半导体已于11月下旬顺利过会。

常态化并不是“大跃进”,与高过会率相对应的是监管层面的趋严,在严格的准入机制下,常态化的IPO有助于市场的投融方达成“动态平衡”。一方面,通过准入机制的完善,帮助优质企业更高效的入市,另一方面,严审核、高过会率之下增加优质股供给,达成投融资的动态平衡。

IPO常态化以及市场“动态平衡”的达成,也将使得资本市场的韧性和活力逐渐增强,有接近监管层的人士指出,监管部门一直关注投融资的动态平衡,在做好融资端改革的同时,提升投资端的活跃度。

另外,IPO的常态化也避免企业“扎堆上市”而带来的资源浪费,通过常态化进一步规范入市秩序,从而提高IPO的整体质量。

总体来看,IPO审核标准的清晰化、发行常态化已成为国内资本市场优质供给的保障,同时也为市场生态的持续优化创造了条件,在市场各方对于提高资本市场发展质量信心和期望不断增强的当下,常态化IPO更有助于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基础。(ps:财经向善原创稿件,订阅号ID:hlwdnexs,商务转载合作联系:15638400700,转载保留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IPO财经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