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最前线

创业最前线

公告

创业有道·创新中国|中国领先的创投新媒体,提供最好的创投故事。

统计

今日访问:1760

总访问量:5205083

ChatGPT火爆背后,中国科技公司大有可为

2023年02月16日

评论数(0)

微信图片_20230216160207.png

出品 | 子弹财观

作者 | 蓝齐

编辑 | 闪电

美编 | 唐唐

今年科技圈最火的,莫过于ChatGPT,较之当年的区块链、元宇宙有过之而无不及。从最开始的朋友圈“发乱码”,到各种问答段子满天飞,大众对其的认知更多是“AI对话”层面。当然,ChatGPT的想象空间并不只这些。

资本市场的连锁效应更直接。自外媒曝出百度即将发布中国ChatGPT起,百度股价就隐有爆发之势。果然,2月1日晚百度股价迎来极速拉升,涨幅一度逼近15%;知乎持续走高,最高涨超45%,股价创历史新高;鹰瞳科技在短短时间内,股价离最低点上涨了80%。此外、腾讯、网易、阿里、商汤等科技和AI公司也备受瞩目。

ChatGPT还点燃了创业激情。原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在朋友圈发出“出资5000万,组建中国版OpenAI”。短短数日,估值已达2亿美元。

从最初的全民热议,到如今的实际应用落地,ChatGPT最终“由虚向实”。

1、热度背后更需要冷思考

与前几年的Alpha Go相比,ChatGPT从问世到火爆,速度更快、热度更高,以至于短短几周时间内,全球数以亿计的用户流量向其汇聚,掀起一股AI狂潮。

聊天机器人,成为各大科技巨头布局的方向。在微软将新的OpenAI模型整合至自身产品后,谷歌、百度等也宣布推出聊天机器人。随后,腾讯、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网易有道等均趁势宣布正积极发展AI聊天机器人,或在AIGC(AI Generated Content,人工智能自动生成内容)有所布局。更有多家证券公司将AIGC作为2023年的主题策略。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13日,近一个月时间里,国内市场共发布了660篇与“Chat GPT”相关的研报。

从科技圈到投资圈对ChatGPT的热捧肉眼可见。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历经特殊的三年多时间,行业确实需要新故事。

历史的车轮总是如此相似。科技圈和投资圈的热点轮动效应一直都在——什么热就抢什么,如O2O、共享经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以及去年风头无两的元宇宙等,无不是风口一来,大家都蜂拥而上。

微信图片_20230216160235.jpg

赛道火,并不意味赛道选手们都可以获得正向回报。当这股风吹起来后,人们其实更应该思考背后的逻辑,以及如何真正抓住风口。否则仓皇入局的后果,极有可能是“一地鸡毛”。

回归本质来看,ChatGPT为何会如此火爆?

一方面,在于它拥有接受人类水平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对话逻辑,由此引发谷歌、百度等知名科技公司的竞相角逐;另一方面,ChatGPT有望加速AI产业的商业化落地,重塑AI投资逻辑。

由此可以看出,AI产业商业化落地,才是ChatGPT真正的落脚点,也是当前行业需要的冷思考。

2、AI商业化落地是关键一环

自1956年“人工智能”一词在“达特茅斯会议”上被提出以来,人工智能就不断往前推进。中间虽经历过许多低谷和寒潮,但它最终活了下来,这也足以说明其价值。近年来,无论是谷歌、苹果、阿里、腾讯等巨头,还是一些创业公司,无不围绕着人工智能发力,AI技术在深度学习的加持下,前进的步伐更加坚实。

另一方面,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也加速了其发展。2021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主要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赛道虽然很火,但商业化落地一直是行业前进的关键点,甚至难点。早在2018年,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就曾表示:“商业化落地是AI从实验室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关键一环”。

《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实战》一书中提到,“人工智能之所有在商业落地层面遭遇尴尬,一方面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毕竟人工智能更偏向于辅助手段,只能是一种新的动能,而不是最不可或缺的驱动力;另一方面,许多人工智能技术令人尴尬。技术虽然先进但没有适合它的特定场景。”

反过来看问题,这一论断恰恰意味着,“辅助手段”与“特定场景”极有可能成为AI商业化落地的突破口。再回到当前火爆的ChatGPT概念来看,其想在更大范围内落地,也逃不开这种来自行业和赛道的局限。

对于ChatGPT的火爆,华南理工大学计算中心主任谭明奎教授认为,欧美科技公司ChatGPT出来之后,中国科技公司除了发布类似产品,还应该寻找新的赛道或途径,如果只是跟着ChatGPT的路线走,反超的希望不大。

从这一点去审视当前中国的科技公司和AI公司,会发现他们并非就某个热点才去布局或者是沿着这一热点去转型,而是更多在自身原有AI的基础上去做商业化落地。

以工业和医疗这两个“AI+”非常重要的“特定场景”为例。

AI+工业互联网,即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服务体系,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个性化的路径和方法论。

微信图片_20230216160238.jpg

在该领域,拥有AI技术的百度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过去十余年间,百度在AI领域持续的研发,带来了惊人的成果,并逐步形成了飞桨、智能交通、自研芯片等软硬件优势,并以此打造出了工业智能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2021年5月,百度智能云将其工业互联网平台命名为“开物”,将其主打的“云智一体”优势输送到千行百业。截至目前,百度智能云开物已在贵阳、重庆、桐乡、泉州、广州、宁波等区域落地,陆续与电子、汽车、装备制造、钢铁、水务等20多个行业的30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在医疗领域,AI已成为重要的变革工具。放眼整个大健康医疗场景,AI的创新和应用正在更多领域发生,并催生了大量新产品、新应用和新模式。

以“医疗AI第一股”鹰瞳科技为例,其长期专注于视网膜AI赛道,解决方案已经在医疗和大健康场景实现了大规模商业化落地,覆盖了医院、社区诊所、体检中心、视光中心、保险机构、药房等多元化场景,累计检测近2000万人次。

当然,AI在教育、运输、远程通讯等领域有各自的应用场景,也有各自的领军企业。但他们所具有的共性特征均是在辅助手段和特定场景上下功夫。

3、AI的“终极理想”

ChatGPT的出现与火热,引发了芸芸众生对于“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类”的担忧。在各类社交媒体上,ChatGPT在各个行业应用的段子充斥。

那么,AI能取代人类吗?

近代科技史一再表明,任何一种科技发明最终一定是指向惠及于人类的,如蒸汽车的发明、互联网革命等。当前ChatGPT引发的这轮AI热潮,如果不能普惠于民,其生命力势必大打折扣。

微信图片_20230216160241.jpg

正如数十年前出现的巨型计算机,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只能提供给政府、银行及有实力的大公司使用,直至经济实惠的微型计算机出现后,计算机才真正进入人们的工作与生活。

简而言之,AI只有真正普惠且在更多场景下落地,才有可能达成AI的终极理想。

好在,国内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是概念先行,流于表面,而是更多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标,让AI成为降本增效,服务大众的切实工具。

例如,面对医疗资源不足和分配不均的问题,鹰瞳科技在AI软件的基础上,推出便携式的智能眼底相机,通过软硬件一体的解决方案,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将“眼底一张照,疾病早知道”的理念和技术不断下沉基层,让大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三甲才有的医疗健康服务。公开资料显示,目前,鹰瞳科技的便携式眼底相机无需专业医务人员操作,任何人都能自助操作使用。

一个普惠、切实落地的“AI+医疗”产品,正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而这才是人工智能对于人类更重要的意义所在。

4、结语

之所有被如此看好,ChatGPT的底层逻辑在于,AI在更多的To C场景下可加速产品的渗透,而新场景带来的新商业模式往往意味着新机会。ChatGPT可以火一时,但概念绝不是支撑其长久的内核。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最终一定要回归到具体落地场景的可及性和普适性上。

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科技公司大有可为。

*文中配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创业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