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最前线

创业最前线

公告

创业有道·创新中国|中国领先的创投新媒体,提供最好的创投故事。

统计

今日访问:594

总访问量:5190562

滑雪爱好者“烧钱”实录:交通酒店成本破千,一套装备近两万

2020年12月29日

评论数(0)

出品/创业最前线

作者/李小反

编辑/冯羽

滑雪,素来被发烧友称为“白色鸦片”,意在会使人上瘾。为了“过瘾”,不少滑雪发烧友砸入重金,仅购置装备就花费近两万元。

滑雪究竟有何魅力?

“在滑雪时,可以体验到御风而行的感觉,这是一个征服自我、挑战自我的过程。”一位滑雪发烧友如此分析道。

在这种刺激吸引下,以及受到冬奥会的利好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体验滑雪,这一个原本属于小众人群的行业,也正在走向普通大众。

随之而来的另一趋势是,滑雪用户的年龄越来越小,且南方人对滑雪的热情也愈发高涨起来。甚至有从业者表示,在他们的滑雪用户中,近4成左右都来自南方城市。

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滑雪运动也不断延伸出更多业态,例如举办亲子活动、搭建戏雪乐园、加入教育和社交属性等。

一款小众运动是如何俘获大众市场的?“白色鸦片”到底有什么生意经?

1、“上山了”?

滑雪经济风口已至。

体育总局制定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 年)》提到了冰雪运动的发展目标,要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到2020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6000亿元。

如今这个千亿级市场也吸引了不少新玩家纷纷入局。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11月底,我国滑雪相关企业超过5000家,近十年来,相关企业年注册量逐年攀升,2019年新增企业824家,同比增长15%。

除了主打滑雪业务的企业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跨界者”也对滑雪表现出极大热情。

2018年下半年,游美国际营地教育创始人李璟晖就开辟了滑雪业务。他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补充营地教育的业态。

游美国际营地教育主做青少年营地教育,以户外活动为主。但是冬天气温较低,不适合开展普通的户外活动,而冰雪运动却是很好的解决方案。

滑雪业务一启动,报名人数就远远超过李璟晖的预期。

起初,他制定了一个很保守的目标:先做三期,每期名额30人。出乎意料的是,用户热情十分高涨,不到3天,三期的名额就已经报满。他们临时增加了几期,最终报名人数超过500人。

无独有偶,日光旅文创始人孙建东也是为了打造完整的业务生态,才开始涉足滑雪业务。

日光旅文是为以家庭为单位的自驾游用户提供度假场所的服务商,旗下已有山谷、海岸、农庄等带有特色的营地。

今年,他又接手了一块位于乌兰察布的滑雪场。这块滑雪场本身是环境优美的草原,除冬季适合滑雪外,其他季节还适合露营。

部分教育机构也打算分一杯羹。据李璟晖透露,很多做编程、素质教育、艺术教育的机构们也纷纷上线滑雪业务。“大家都试图抢夺青少年的寒假时间。”

今年,旅游行业受挫,部分旅游机构为了求生,也转型做滑雪。张小艾原本从事出境游工作,2018年底接触滑雪后,便拓展了相关业务。今年出境游业务停滞,她便成立了艾逗滑雪俱乐部,全面转型做滑雪业务。

一时间,滑雪赛道突然拥挤起来。

尤其在今年,很多愿意境外游的用户被“滞留”在国内,也让国内的滑雪市场火了一把。

携程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以来,滑雪主题游产品预订量增长超350%,滑雪门票和玩乐产品的订单量也出现爆发式增长。

“北大壶都‘下饺子’了。”近日,有滑雪发烧友在滑雪群里吐槽。在他发布的小视频里,目之所及都是人。“一天花几百块钱,光看人了。”他调侃道。

不仅是周末,就连工作日滑雪场的缆车、魔毯前都排着长队。

雪场附近的酒店,也是一房难求。“周末,崇礼的酒店基本都处于满房或超售状态。”张小艾对「创业最前线」说道。

李璟晖的用户也同样热衷于滑雪运动。

今年,李璟晖在国内举办了滑雪亲子营活动,他原以为可能只有三五十组家庭报名,没想到报名的家庭超过100组,累计近四五百人。

种种迹象都表明,滑雪正在逐渐成为一项大众运动。

“这从我们滑雪的招生人数上可以看出,第一年招生人数为500人,第二年1000人,今年预计达到1500人。” 李璟晖表示。

在滑雪圈的“行话”中,“上山”指地势从低到高,在室外滑雪场滑雪。现如今,滑雪这项运动也坐上了“青云直上”的超级缆车。

2、全民滑雪时代

大多数滑雪爱好者都钟情于滑雪运动本身的趣味,但其较高的成本也让这项运动显得更加神秘、门槛更高。早年间,甚至有人将滑雪称为“贵族运动”。

携程主题游滑雪打包产品价格显示,国内滑雪人均消费2398元,国外滑雪人均消费9893元。

滑雪到底有多烧钱?滑雪爱好者晓雅给「创业最前线」算了一笔账。

从北京到崇礼两天的行程中,雪票、来回大巴、四星级酒店、餐饮等费用就需要1000多元。在雪季,她平均每月去两次。很多滑雪爱好者来自南方,再加上飞机、高铁等交通费,成本更高。

交通、食宿、雪票等成本已是一笔不算小的支出,滑雪装备更是“销金窟”。

晓雅在滑雪装备上的花费已经将近两万元。“三套雪服,贵的上千元,便宜的也将近一千;雪镜1000多元,安全性能好些的头盔1000多元,护具600多元,速干衣几百块。滑雪板加固定器8000多,雪鞋也是上千块。”晓雅表示。

滑雪入门之后,有些用户还会体验更高级的玩法,比如平花、刻滑等。不同项目所需要的滑板形状、硬度都不同,又需要重新购买。

“这是一项持续烧钱的运动。” 晓雅感叹。

由于滑雪消费较高,且运动本身存在一定门槛,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属于小众行业。不过,在冬奥会和国家利好政策的号召之下,这道门槛似乎变低了。

首先,国内出现一大批滑雪初学者。

今年,张小艾发现俱乐部的用户中至少一半都是新手,之前从未接触,或只短暂接触过滑雪。

携程主题游平台负责人张怡也曾公开表示,中国滑雪市场潜力巨大,预估目前滑雪游客80%为初学者,90%以上平均每个雪季滑1-2次,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初级滑雪市场。

用户年龄也呈现低龄化趋势。

“之前的用户一般以1993年至1995年出生的居多,今年突然多了很多95后,甚至还有1999年出生的年轻人。”张小艾说道。

此外,滑雪也不再是北方人的专属,南方人也对滑雪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李璟晖表示,在他们的滑雪用户中,近4成左右都来自南方城市。

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旅行网联合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0)》中提到,2020年冰雪旅游客源城市中,排在前十位的只有北京和郑州两个北方城市,其余8个全部为南方城市。

微信图片_20201228201246.png

(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旅行网联合发布《中国冰雪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0)》)

随着滑雪运动逐渐向大众普及,滑雪装备、培训等费用也在降低。

据公开报道,今年,八达岭滑雪场推出了“19岁全雪季免费学滑雪、周一50岁以上免费学滑雪、周三免费教女士学滑雪、延庆人民每月免费滑雪开放日”等多项优惠滑雪政策。

“之前,免费教学一般只局限于俱乐部内部的交流中,而现在这种模式作为一种商业业态,也逐渐普及开来。” 冰雪运动自媒体平台“极限时间”宋社长对「创业最前线」表示。

他还补充道,在滑雪装备市场,近年来国内也有不错的滑雪装备品牌商在崛起,价格要比国外品牌低一倍左右。

这些都为新用户进入滑雪圈铺平了道路。也只有降低滑雪门槛,才能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从而帮助滑雪产业形成闭环。

3、生财之道

在用户一掷千金背后,滑雪是一门赚钱的生意吗?

“到今年10月底,我们滑雪版块的业绩已经超过去年全年。” 李璟晖表示。不过,他补充道,很大一部分费用要付给雪场、酒店、教练等合作方,“滑雪业务谈不上有多赚钱,但却是现金流不错的项目。”

而且,布局滑雪前期需要在装备、营销上重金砸入,To C机构的利润并不多。在规模扩大、用户增多后,他们在跟雪场、酒店谈合作时才有议价权,从而拿到更优惠的价格。

不仅如此,在初学者和南方用户背后,还存在着巨大的增量市场,其中的新商机也正在被发现。

南方用户若想要在户外滑雪,交通、食宿等成本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为解决这个痛点,有玩家在南方城市开设了室内滑雪场。此举也激发出南方用户惊人的消费潜力。

根据《2019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截止2019年年底,国内开业的室内滑雪馆有31家,滑雪人次合计为235万,增幅为42%。其中,去年6月开业的广州融创雪世界,半年累计接待滑雪人次55万。

除了是否赚钱,如今的滑雪创业者们更加注重如何打造出丰富的产品业态。

“滑雪本身是一个很好的体验项目,我们拓展相关业务的主要目的是丰富集团的产品业态。”孙建东对「创业最前线」说道。

的确,为了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滑雪行业已经从单纯的滑雪场景,向更丰富的业态延展开来。

“南方用户到北方滑雪的成本太高,且一趟行程至少两三天,要真正服务好他们,就不能只有滑雪一种活动。” 孙建东称。因此,他建了一个占地8万平米左右的戏雪乐园,“用户玩两三天都可以不重样。”

在孙建东看来,从业者要考虑的是,如何保证自己的服务涵盖客户从进来到离开的全生命周期。

同样,李璟晖也在用营地教育的形式做滑雪。

“滑雪不再只是一项运动,我们还加入了教育属性、社交属性,让青少年通过这个活动,不仅学会滑雪,还能学会社交等多方面的知识。”

滑雪俱乐部也意识到了这种变化,其服务范围也在向外延伸。

宋社长介绍道,曾有上海的滑雪俱乐部跟雪场合作做了一场电音节,在其中巧妙加入了社交属性。

除了服务用户行程的全生命周期之外,从业者们也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

比如,孙建东将目标用户定位于滑雪新手,他们对滑雪流程了解不多,前者便从服务切入。“我们的教练会到门外迎接客户,简单介绍流程。在整个环节中,雪场还设置了清晰的导视牌,让用户知道每一步需要做什么,每天还有免费的教学。”

或许,多业态和精细化管理,将是未来行业玩家比拼的重点。

*文中题图及其余未署名配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创业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