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30日
评论数(0)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李老师
在经历数次“被上市”后,京东健康IPO的传言终于成真。9月27日晚间,港交所披露了京东健康提交的招股书:“2020年上半年营收88亿元,利润3.7亿,活跃用户7250万”。带着一份高速增长的半年业绩,京东健康正式宣告进入上市倒计时。
从2014年初涉医药电商到跨入互联网医疗领域,从问诊服务拓展到健康管理服务,从独立运营到跃升为京东集团孵化出的第三只独角兽,京东健康在7年间实现了三次质的跨越。
在业内看来,作为“头部平台”和“优质标的”,京东健康上市或将受到资本狂热追捧,突破300亿美元的估值也许只是个开始。这背后与其医药零售和医疗服务“两条腿走路”,以及京东的供应链体系和物流体系分不开。今年以来,多家投资机构重仓布局医疗大健康板块,整个行业发展步入蓝海,未来京东健康仍有着巨大的释放空间,也会提升投资者对京东健康的看好程度。
纵观互联网行业,进军医疗健康领域的巨头不在少数,而BAT可谓先行者,抢先布局这一“赛道”。作为“后来者”的京东健康何以突袭?
实际上,京东健康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14年,并在此后完成了三次跨越,业务场景不断延伸,形成了B2B、B2C、O2O等全模式医药零售。
2014年京东初涉保健品等非药品类。2016年1月,第三方零售药品上线。同年5月,京东大药房上线,标志着京东正式进入医药行业。2017年7月,京东和泰州市签署“健康泰州”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京东健康正式成立。
到了2017年12月,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上线试运营,标志着京东健康从医药电商开始跨入医疗健康领域。2019年1月,全国第一笔医保购药线上支付在京东完成,医药电商进入“医保时代”。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第三个发展里程碑是2019年5月之后,京东健康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彼时京东健康获得超过10亿美元A轮融资,成为继京东数科和京东物流之后,由京东集团打造的第三只独角兽。2020年8月,京东健康获高瓴资本超8.3亿美元B轮融资,并于当月推出了“京东家医”。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健康线上零售平台有超过1000万种商品(SKU),入驻超过9000家第三方商家;在全国范围内共有11个药品专用仓库和超过230个非药品仓库;O2O服务“京东药急送”已覆盖全国超过200个城市,提供最快30分钟送药上门的服务。
同时,截至2020年9月20日,京东互联网医院平台上有超过6.5万名医生,62%来自三甲医院,日均问诊量近10万;与国家级专家合作,共建了16个不同疾病领域的互联网医疗专科中心。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京东健康从医药电商起家,到业内布局最广、最完整的“互联网+医疗健康”生态体系,京东健康已经在核心供应链能力上锤炼了多年,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布局。
“加速互联网医疗投资是大势所趋。”高禾投资管理合伙人刘盛宇指出,事实上,科技巨头一直布局互联网医疗领域,但之前因为就诊观念、医保支付等原因,存在各种问题。今年在疫情的冲击之下,消费者越来越接受远程就诊、在线就诊,同时政策层面的支持力度也非常大,加速了互联网医疗产业化进程。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医药物流行业整体处于“小而散”的状态,存在着集中度不高、层级多、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复杂的医药流通供应链,不便于管理,加上广阔市场覆盖差,这一直以来都是药企发展的一大痛点。同时,利润空间太有限,如何降低供应链成本则成为了零售商在药品流通环节首要考虑的问题。
从平安好医生、微医等企业的经验看,互联网医疗服务实现商业变现成为了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消费者不愿给钱、医保不给钱,医生不可能给钱”大概就能总结目前行业的尴尬处境。
京东健康CEO辛利军指出,互联网医疗领域来者众多,能够盈利的寥寥无几,这跟医疗行业的复杂特性有关。京东健康能够盈利,关键是在深度和广度上打穿行业。
在京东健康400多页的招股书中,“零售药房及在线医疗健康服务业务协同的双引擎”这一描述出现最频繁。根据招股书介绍,京东健康的零售药房业务和在线医疗健康服务协同整合,形成了“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
据悉,京东健康目前有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智慧解决方案四块业务,形成了“医+药”闭环模式。其中最成熟的业务是医药电商,占比主体收入的90%。
根据线下调研数据显示,医药电商平台的药品品种数量可达到线下药店的3-5倍。线下药店店内的药品和非药类商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等)所覆盖的品种一般为4000个左右,而线上药店不受“店铺”面积限制,药品种类更加丰富,且药品种类储备和供应能力均强于线下,选择更多,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各类用药需求。招股书内容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健康平台SKU超过1000万个。
另一方面,京东健康背靠京东集团,在其业务发展过程中能够协同京东物流,发挥智能供应链的能力。随着医药物流拆零技术、冷链箱周转体系、物流全程可视化信息系统、智慧标签、路径优化等方面的升级和信息化智慧供应链的应用,更充分地整合上下游资源,使医药电商服务更高效、便捷、安全,将是医药流通领域乃至医药电商平台的能力发展趋势。
关于未来,辛利军表示,京东的终极目标是成为一家针对用户的健康管理企业,可以分为横纵两条:纵向是以人为主,做到医疗服务、在线问诊、慢性病管理。横向是做好药物配送和线下服务等实体业务。京东健康可以通过为消费者提供更好医疗服务和健康服务实现盈利。
有观点认为,互联网医疗未来竞争的关键,包括企业的数据利用能力以及新商业模式的开发能力的比拼。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虽然目前互联网医疗企业仍处于商业模式探索期,但不影响投资人对于这一行业的热情,行业相关融资标的的融资额大幅增长。
自2019年5月京东集团宣布京东健康获得A轮融资后,在今年8月,京东健康宣布了B轮融资,高瓴资本预期投资总额超过8.3亿美元。频繁的资本动作背后,有望进一步提高京东健康估值。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京东健康已经实现“医+药”闭环,开启上市计划能够进一步促进医药电商行业的发展,并且与阿里健康形成抗衡,至此医药电商的头部效应显著。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新零售顾问黎代云认为,京东健康已经不单纯是“卖药”的平台,而是整合对接线下医疗机构,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大健康平台:集药品销售、在线询诊、健康管理等服务于一体。这次上市,有利于公众对医药健康行业的关注。通过资本的力量,让京东健康更快速发展,也希望能持续做好与线下实体的融合,为老百姓提供更便利服务。
伴随互联网医疗下半场序幕的拉开,“互联网+AI”被赋予帮助互联网医疗实现规模爆发的使命。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已完成数据、资源积累的互联网医疗巨头已迈入智能医疗赛道,将带动整个医疗行业的智能升级。
受疫情影响,互联网医疗行业再度成为市场焦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次疫情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催化剂”。
招股书里一个数据值得关注,2020年上半年,京东健康日均在线问诊量达到了9万人次,为2019年上半年的六倍。影响用户心智,形成用户习惯或许是京东健康2020年上半年业务高速增长的核心原因。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用户的习惯和黏性已经养成,根据此前媒体报道,京东健康疫情期间日均问诊量为12万人次,疫情防控常态化后至今问诊量仍保持每天10万人次;零售药房业务在2020年京东618期间同样表现亮眼,其慢病用药成交额同比达到了270%的高速增长。
辛利军表示:“往前算20年,都没有什么力量能像这件事(新冠疫情)一样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用户、政府、医药行业都在迅速改变,可以说加速是全行业的,每一个要素都在变化。”
同时,相比于传统医疗,互联网医疗更容易形成个性化服务。尤其对于需要长期病情管理的慢性病患者,在家便可随时与医生交流身体状况、服药情况、病情进展和治疗方案等。
2020年8月发布的京东健康家庭医生服务产品被辛利军称为“京东健康强大互联网医疗能力的集中体现”,未来5年服务5000万个家庭是京东家医的目标。
“随着家庭医生的模式逐渐完善和成熟,可有效降低整体医疗支出,实现四方共同利益最大化:协助政府有效的配置医疗资源、降低医疗卫生整体费用支出、提高居民就医体验并降低费用支出,最终也将帮助商保机构降低了赔付支出。”辛利军如是称。
沙利文报告预计,2020年中国在线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千亿元,保守预测2026年达到2000亿元。在远程医疗方面,2018年我国远程医疗市场规模130亿元,未来五年符合增长率均为27.63%,2022年将达到345亿元,在线医疗行业前景可期。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随着患者就医习惯、医患的认知、技术发展和法律法规的完善,互联网远程医疗可以在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互联网医疗正处在一个新的转折点。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陈礼腾指出,随着政策的扶持、5G技术的普及使得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瓶颈一步步被打破。在此次疫情的“催化”下,用户使用习惯进一步养成,互联网医疗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最终能做成功的一定是具备闭环商业能力的综合医疗服务提供商,即‘线上有服务、线下有诊所或医院’,然后再加上保险和其它形式。”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士表示,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和技术的完善,可能会推高这类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估值。
*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