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刀商业评论

老刀在线

公告

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分享财经观点和商业评论。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1529

总访问量:32688357

2022年,有多少企业在“降本增效”?

2022年10月12日

评论数(0)

来源/联商专栏

撰文/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老刀

美团王兴在2019年说过一句名言,他说2019年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如果这句话被他说对了,那么2022年确实比过去三年差,至于未来会怎么样,目前尚不得而知。

01

环境

今年3月份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稳住经济大盘。将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5%左右。

7月15日,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其中二季度增长0.4%。对2022来说,二季度近乎无增长。

2022年10月,第一财经研究院发布了一份调研报告。调研中,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三季度我国经济整体呈复苏态势,预计我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将从二季度的0.4%回升至3.68%。同时,首席经济学家们预计2022年度GDP增速为3.47%,中位数为3.5%。经济学家们均认为,今年我国实现5.5%的GDP增长目标有一定难度。

实际增长速度低于年初政府工作目标的设定值,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可能是为数不多的一次。疫情三年以来,今年可能成为最差的一年。2020年虽然同比增长为2.3%,但同比数据是正常年份的2019年。而今年同比2021年只有3.5%。

上述调研报告显示,“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0.29,回升至近半年来的最高点。”但是,如果做一份“企业家信心指数”,可能不及经济学家们乐观。

8月22日,华为内部论坛上线了一篇关于《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文章。在文中,任正非提出了惊心动魄的观点:

未来十年应该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现在由于战争的影响以及美国继续封锁打压的原因,全世界的经济在未来3到5年内都不可能转好,加上疫情影响,全球应该没有一个地区是亮点。华为对未来过于乐观的预期情绪要降下来,2023年甚至到2025年,一定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的纲领。

“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如果连任正非这样的中国式卓越企业掌门人都预测“全世界的经济在未来3到5年内都不可能转好”,估计中国没有哪个企业家对未来能乐观起来了。

10月10日,A股跌破3000点。《证券日报》在11日头版发文:《我国经济基本面稳定向好,A股估值已被低估》。上证综指失守3000点整数关口,为今年5月份以来的首次,A股目前估值水平比2018年还要低。

今年以来,互联网巨头腾讯和阿里股价几乎是跌跌不休。10月11日,腾讯控股跌近 3%,创2018年11月以来新低,腾讯已连续35个交易日进行回购操作,累计耗资 123.16亿港元,年内累计回购次数已达72次,回购金额累计为223.29亿港元。

10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重磅文章,《“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其中写到:与疫情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是实力的较量,也是意志的比拼。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

这意味着,防疫将会成为持久战,不要幻想一夜之间疫情消失或者防疫结束。在这样的定调基础上:任何企业都需要做好准备,以常态化的心态面对疫情,并且在这样的常态化之中,找到新的方向、路径和生存模式。

02

裁员

只有在退潮的时候才会知道谁在裸泳。只有在最困难的时候才能检验哪家企业更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这份难能可贵的生命力,考验的是实力的支撑,更是资源的储备和组织的可延展拉伸能力。

难的时候,钱没了,人还在,人多了,就要降本增效。降本增效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裁员”。

笔者在前期的文章中曾指出,企业裁员的原因有两种:

第一,当初的战略失误,导致某些业务单元经营不善,需要业务压缩甚至取消,面临整个团队的集体性裁员。这显然是企业的主观因素导致的裁员。决策者的误判或者经营不善需要普通员工来背锅买单。

第二,意外事件。比如疫情原因或者其他黑天鹅事件导致项目无法继续从而裁员。比如去年教培行业的大裁员,这样的不可抗力需要企业和员工共同买单。

4月1日,京东裁员的消息上了热搜。据第一财经报道,3月31日,京东总部大楼1号楼的SSC(员工服务中心)有大量被裁员工等待办理离职手续,其中一位员工在下午取号办理离职时已经排至1000多号,按此推测当日离职人数远不止1000人。

腾讯二季度的财报显示其员工也缩减不少。截至2022年6月30日,腾讯员工为110715人,而在其Q1财报中,截至2022年3月底,腾讯员工为116213人。三个月之后,腾讯裁掉了5498名员工。

2021年12月31日到2022年3月31日,阿里员工数量从259316人缩减至254941人,到6月底继续下降到245700,意味着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阿里员工人数减少超13600人。

4月8日,据“网信中国”消息,“网传多家大型互联网企业进行大规模裁员”,对腾讯、阿里巴巴、美团、京东等12家互联网企业用工和业务发展情况进行访谈。

“网信中国”表示,经统计,2021年7月到2022年3月中旬,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美团、拼多多、快手、百度、京东、网易、微博、哔哩哔哩、蚂蚁集团等12家企业总离职人数21.68万人,平均每家企业每个月离职2000人,而且连续9个月,这个数据已经十分吓人。

实际上,今年以来,大大小小的企业裁员风闻不绝于耳。

而还有很多企业的裁员在水面下悄悄地进行,这个月裁10%,下个月再裁10%,悄无声息地干掉了一半员工。笔者所知的某国内知名零售行业连锁巨头就是采用了这样的钝刀子割肉。虽说承诺给n或n+1的赔偿,但连在职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了,赔偿更是遥遥无期。被裁员工若是诉诸法律,企业欣然应诉,即使败诉被强制执行,但就是没钱给,原告也是无可奈何。

03

钱呢?

5月26日,阿里发布2022财年的财报,集团首席财务官徐宏在电话会议上称:改善利润是阿里未来一年的重要任务。“降本增效”成为阿里的一个高频词。

戴珊掌管中国数字商业之后明确表示,“今天我会坚定砍掉一些投入产出比不清晰的项目,比如天猫正当红、天猫活力营、天猫精彩盒等等。”据报道,淘宝的预算开始卡得很紧,几万元的差别也会被精准计算。

8月份网上流传的一张图片显示,腾讯甚至取消外包免费早餐和晚餐,员工餐厅的水果和打包盒也不再免费。

缺钱,似乎是今年所有企业的普遍“同感”。一贯财大气粗的土豪们的钱都去哪了?

事实上,所谓的没钱企业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赚得少了,或者赚得远远低于预期,便大喊大叫,要活下去,要降本增效,这类企业明显有点“凡尔赛”。第二类企业,是真的缺钱了,现金流快断了。

第一类企业,比如说华为和腾讯。8月12日,华为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绩。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301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5.8%;净利润150亿,净利润率5.0%,而2021年上半年,华为的净利润为314亿,2022上半年的净利润同比直接腰斩。对华为来说,上半年净利润还有“150亿”,只不过比去年减少了一半,但毕竟净利润为正且依然十分可观。

再来看腾讯,8月17日晚,腾讯控股发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腾讯不仅收入出现下滑,毛利、经营盈利、经营利润率、净利润及净利润率等数据同比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2022年二季度,腾讯实现营收1340.34亿元,同比下降3%,环比下降1%;毛利为579亿,同比下滑8%;净利润为186.19亿元,同比下滑56%(主要因腾讯投资组合价值变动所致,调整后净利润为281亿,同比下滑17%),较上一季度的234.13亿元环比下滑20%。

跟华为一样,腾讯虽然净利润下滑,但是一个季度净挣186亿,平均一天挣2亿多,依然是不缺钱的。相对于大量真正负增长甚至入不敷出的企业,腾讯依然是大金主。只不过没有以前挣得多了,这对腾讯来说,产生了心理落差,所以高喊着要“节衣缩食”。

而真正缺钱的企业是谁?

如笔者刚才所言的某国内零售巨头,员工工资缓发、全国范围内大规模裁员、降薪、高管们工资压两个月不发、取消各种福利(包括话费报销以及各种津贴)、大幅度缩减差旅费用、即使通过的报销流程一两个月也不打款,甚至把办公大楼抵押出去贷款,等等一系列措施,那才叫真的没钱,资金链已经到了“吹弹得破”的极危地步。

再比如说国美,9月26日,有媒体报道,国美未按时向员工发放8月工资,其公司债务和现金流危机已严重影响日常运营。国美总部员工表示,9月22日获口头通知称8月工资将延迟发放,但具体发放时间和比例均不清晰,此前拖欠员工的半年绩效也仍未发放。

国美方面回应称,当前国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严峻挑战,公司现金流承压明显。为保证公司正常运营,本月公司内部确实对薪酬发放做了临时、应急调整。同时,公司不排除将继续实施减员计划,以进一步缩减运营成本。

总的来说,2022年的线下实体企业更加“钱紧”。正常年景赚的钱都去哪了?

风光无限的时候,大量的投资,大量的多元化,结果,疫情来了,那些投资的非主营业务处于成长期,显然都不处于行业数一数二的位置,亏损的亏损,倒闭的倒闭,曾经的投资在这两年成了“天坑”,成了“无底洞”,也成为压死主营业务这头骆驼的一根稻草。国美就是这样活生生的例子,黄光裕去年初回归之后,疯狂烧钱投资线上,甚至投资家装业务,结果把国美拖进了泥潭。

而笔者上述提到的这家零售企业同样如此,投资地产、影业,甚至成立若干小组专职做PC/VE,今年以来好多的资金都化作了灰烬。

在一个不景气的年景反观那些曾经风光又失败的案例,终于明白,“在晴天时修屋顶”,“别人疯狂时我谨慎,别人谨慎时我更谨慎”,这些话才是至理名言。

今年,很多人说,万达王首富才是真高人。2017年,万达果断收缩边界,割肉卖掉酒店和文旅项目,专做商业管理,甚至连地产都大幅度清盘。所以即使疫情以来,万达依然活得好好的,甚至还在全国范围内扫货经营不下去的商业项目。

04

增效

任正非说得很对,目前我们要活下来,不是为了理想而奋斗。“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今年以及未来两年内,不折腾、活下去可能是最大的“增效”。

一方面,尽可能降低期望,降低库存,降低利润率,以稳定和出货为重要目标,维持稳定的现金流,极力奉行“现金至上”的原则。

另一方面,要做这样的“实弹演习”:如果突发疫情,被封控一个月甚至更久,怎么办?你的企业能撑多久。

在企业内部,要让所有人形成对外部不利环境常态化的充分认知,以常态的心态应对外部挑战和改变,并且在这样的挑战之下寻求企业新的生存发展方式。

第三点,专注于当下,重新设计目标和经营动作。要摒弃干扰的杂音,忽略寒气,忘记疫情,放下包袱,专注向前,积极行动。以足够的、有效的行动影响他人,拯救自己。

无论是有惊无险,安然无恙,还是经历了多少厄运,2022这么糟心的一年就剩三个月快要结束了,当下之事,平稳度过最后的时间,复盘今年,期待一个不会更糟的来年吧!

联商网从2022年开启以追求“美好”为理念价值观的三年变革之旅,作为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平台,联商网发起成立“联商降本增效课题组”,以“降本增效爱员工”为工作目标。集社会之力探究降本增效的方法和路径,通过降本增效来提升员工福祉,双轮驱动夯实企业竞争力,实现社会、企业、员工的和谐发展和持续竞争力。

对接联系人:冀春芳18058819256(同微信)

延伸阅读:

联商网发起成立「降本增效课题组」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老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