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阑听雨

夜阑听雨

公告

新零售、电商、3C的那些事儿

统计

今日访问:1155

总访问量:9225840

专访银力郭志军:后疫情时代的健身行业何去何从?

2021年10月28日

评论数(0)

出品/联商网&搜铺网

撰文/王迪慧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各行各业造成了冲击,健身行业也不例外。但不同的是,对于健身赛道上的玩家而言,疫情更像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疫情让更多人关注到日常锻炼对于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国民的健康意识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疫情也让不少健身房徘徊在停业与试运营之间,尤其动辄上千平米的大型传统健身房尽显疲态。

随着疫情的放缓以及常态化,健身品牌们将在这份矛盾感中走向何方?作为行业中的头部品牌,《联商网》对银力体育集团董事长郭志军进行了专访,探讨后疫情时代健身行业的变革。

▲银力体育集团董事长郭志军

健身房小型专业化趋势明显

在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前的10年,健身房行业在多种因素下快速发展。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健身房收入967亿美元,有超1.84亿会员以及21万家健身设施。

同样,自2014年起,中国体育产业一是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大众的体育健身意识不断增强,使得体育产业走上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中国健身行业市场规模近几年也在不断增长,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3362亿元,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并达到3771亿元。

赛道的火热也吸引了更多的新玩家的加入,其中不乏疯狂投资、盲目开店的搅局者。然而,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为这份疯狂浇了一盆冷水,为了控制住病毒的扩散,全国各地要求市民不要出门。一时间,所有聚集性活动全部叫停,谁也不敢轻易出门,更别说去健身房等拥挤的场所。

在疫情爆发的上半年,缺乏客流的情况下大批健身房停业倒闭。在郭志军看来,疫情带来的“倒闭潮”未必全然是坏事:“其实冷下来是好事儿,过去两三年不乏疯狂投资、疯狂开店的搅局者,当遇到市场不理想的情况时,首先倒掉的自然也是他们,帮助行业进行了清理,从这个角度看,对行业不是坏事儿。”

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疫情的回稳,国民的健康意识大幅度提升,经历了残酷洗牌期的健身行业又迎来强劲复苏,与此同时,一些变革也在加速进行:从表面看,除了转战布局线上健身课程,健身房小型、专项化趋势愈发明显,出现了更多如瑜伽等细分健身领域健身房。

事实上,在疫情爆发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不少以精品工作室为代表的专业化小型健身房。疫情的爆发则进一步加快让从业者对精品场馆的布局。相比一应俱全、动辄上千平米的大型健身房,专业的小型健身房开门营业成本更低、员工更少,同时这一类健身房真正的优势在于能在某一细分运动领域吸引真正热爱这项运动的人。

据郭志军介绍,作为银力旗下定位大众的银吉姆健身和英派斯健身,均有适合社区场景的小型门店、精品场馆模型。

购物中心大型健身房的生存之道

精品工作室、小型智慧门店的崛起的背后,是否印证着大型综合类健身房的“败退”?对此,郭志军并不认同。尽管曾遭遇疫情带来的客流锐减的冲击,但开在购物中心的健身房并非“穷途末路”。

在他看来,社区门店与商场门店其实有着不同的生存之道,从本质上来看,着源于顾客的需求是多样性的。

“健身消费习惯是阶段性的,当会员没有太多的健身经验和锻炼习惯时,他们需要的新鲜感、配套选择和坚持的理由,所以往往喜欢选择购物中心里的大型综合健身房。原因很简单,健身对此时的他们而言,只是”娱乐、消遣“的其中一环,在购物中心里,他们可以实现健身、购物、餐饮配套一体化的体验;而当会员有了非常好的健身习惯和独立锻炼的健身水平,他们更多地会考虑便利和时间效率,此时,社区、写字楼内的门店都会时更好的选择,因为离顾客更近。”

正是因为理解了这种“每个阶段需求不同”的客户思维,银力发展出了层次分明的品牌结构和门店模型:在健身房品牌上,银力旗下既有银吉姆、英派斯这样定位大众的品牌,也有专注高端市场的银力健身;在门店布局上,既有强调拉新、面积上千平方米的综合健身房入驻购物中心等大客流区域,也有强调某些细分领域运动的小型门店和精品场馆,可以开在离顾客更近的地方。

事实上,无论是大型综合健身房,还是小型专业门店,经历了疫情期间的大洗牌,健身房品牌的准入门槛得到提高,红利不再,竞争的便是选址与经营能力,拥有更好的选址和经营水平的场馆才能屹立不倒。

据了解,银力体育集团与永旺集团、印力集团、万达集团、世茂集团、绿地集团、中吴置地、新湖置地、新城控股等众多上市公司结成了战略联盟,这也帮助银力旗下健身房品牌在选址上有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在运营方面,郭志军表示,服务始终是俱乐部长期生存的基础,“没有服务就不存在续费与复购,就只能依靠不停拉活下去,但最终以门店为半径的5公里范围内的资源会在三年内消耗殆尽。”同时他认为,做服务与做销售并不冲突,关键在于销售的从要匹配服务的价值,销售的频率要符合大众消费的习惯。

在郭志军看来,在健身房领域,未来将是存量竞争与增量竞争将并存。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他解释道:“以门店规模来看,增量仍是主旋律,通过门店的扩张获得有效流量的增加,从而可以补充会员总保有量;而从单一门店来看,存量的私域裂变会是核心竞争。“

银力“织网”:向全产业链进发

作为健身行业的头部品牌,始创于2003年的银力体育集团深耕体育运动产业18载。虽然是从健身俱乐部起家,但纵观近年来的布局,可以发现银力已经织下了一张涵盖上下游产业链的大“网“。

2017年,银力体育培训基地总部落地苏州,专注于运动科学的研究、教育和实践应用,为运动爱好者提供运动领域内各项技能培训、专业认证、职业发展等服务。此后,又延伸发展开设有杭州培训基地、宁波培训基地、成都培训基地、新疆培训基地。目前已对10万余名学员进行了实践化的教练职业培训,培养并输出近万名行业人才。

然而郭志军透露,银力体育培训基地的成功颇有些无心插柳的意味。其实,最初银力建立培训基地的目的,其实只是为了解决自身问题,“在我们银吉姆、英派斯两个品牌高速扩张的时候,人才的缺失成为了‘绊脚石’。我们对于教练有着非常严苛的标准,但当时市场上的从业人员水平却参差不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决定自己培养自己‘供血’。”

而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银力体育培训基地也逐渐从对内转向对外,有了面向全行业输送人才的能力,毕竟在健身行业,好教练、好的管理人才始终供不应求。据了解,目前不少健身品牌都和银力体育培训基地有合作。

除此之外,在健身俱乐部业务基础上,银力还将延伸发展出了培训板块。涵盖羽毛球、篮球、游泳、舞蹈等业务的银力青少儿体育教育,也成为银力新的利润增长点。

目前,银力体育集团已经成为了一家集健身俱乐部经营、加盟管理、成人体育培训、青少儿体育教育 、运动器械生产等多项业务发展为一体的体育发展集团。也正是这种多模块的相互依托、相互支持,让银力在疫情期大洗牌时屹立不倒,同时又能在后疫情时代迅速抓住机会,强势复苏。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夜阑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