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线Insight

连线Insight

公告

产业升级创新者的聚集地。

统计

今日访问:15851

总访问量:16448211

被监控?被甩锅?被欺骗?我再也不敢开特斯拉了

2021年03月24日

评论数(0)

文/周雄飞

编辑/子夜

“特斯拉,我真的不敢开了。”

在被问到“之后是否还会开特斯拉出门”的问题后,特斯拉车主李毅坚定地对连线出行说出了这句话。除了李毅,还有几位特斯拉车主在面对这个问题时,给出了一样的回答。

而在这些回答的背后,是车主们对于特斯拉的不安和恐慌。

近日,特斯拉CEO埃隆 马斯克就自动驾驶安全事故发布推特消息称,将收回部分车主FSD beta版的试用权限,并就用户询问的“特斯拉的车内摄像头是否可以监测车主”问题进行了回答——是的。

马斯克就“监测车主”的回答,图源马斯克推特

该回答一经曝出,引发了众多车主的争议,并纷纷担心自己的个人隐私将会被泄露。

对此,特斯拉在本月19日发布声明表示,特斯拉的车辆不存在通过车内摄像头侵犯车主隐私的行为,并强调称,所有中国市场上的特斯拉车辆均未开启车内摄像头。

对于这样的解释,但车主们却不再愿意相信了。

因为在他们看来,摄像头是否开启,决定权在特斯拉,并不在车主身上。

特斯拉的信任危机还在不断加深。

就在近期,特斯拉被曝出刹车失灵事件,其再次选择甩锅的态度引起了外界的广泛质疑。

在连线出行采访的特斯拉车主里,不少都遭遇过刹车失灵、失速和辅助驾驶识别错误等因素导致的车辆事故。

让这些车主们没有想到的是,在受到伤害进行维权时,特斯拉官方不是不作正面回应,就是将这些事故的责任推给了他们。

这一系列事件,特斯拉并未作出足够有诚意的回应。它正在失去消费者对它的信任,这一点对于特斯拉的品牌伤害不小。而今,它还被指控“名不副实”。

马斯克自2019年开始就在一些公开场合鼓吹其公司的自动辅助驾驶的技术优势,并宣称在去年底可以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但随着特斯拉向加州机动车管理局(DMV)发出的两封电子邮件被曝光后,世人才得知之前所宣传的辅助驾驶技术都是虚假的,只不过才达到了L2的技术水平。

特斯拉向加州机动车管理局提交的邮件,图源观察者网

这一系列事件,让人不禁想问一句,何时特斯拉能够学会“诚实”?

1、特斯拉随时可以监控你?

“真没想到,特斯拉还能监控?”

就在马斯克在推特上自曝特斯拉可以通过车内摄像头监测车主后,在一些特斯拉车主群和新能源汽车群中,有人发出这样的质问。

对于这样的真相,业内是惊讶的。因为在业内看来,特斯拉在车外装了摄像头来感知环境已是行业共识,但在Model 3车型的后视镜处也装了一个观察车内的摄像头,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

Model 3驾驶室摄像头位置,图源特斯拉车主手册

相比于知道真相后的惊讶,绝大部分的特斯拉车主更加担心自己的个人隐私或许已遭到泄露。

“在看到这个消息后,立马就在车上整个找了一遍。对此真的很担心,也很气愤,在买车的时候,特斯拉并没有告知我有摄像头的事情。”特斯拉车主赵明对连线出行表示。

与赵明一样,一些其他的特斯拉车主也对连线出行表示,并不知道有这个摄像头。

据他们表示,在当初买车的时候,销售人员对于这个摄像头的存在,只字未提,也没有说过特斯拉能通过这个摄像头来监控车主。

正因为如此,特斯拉官方之后虽然表示国内车辆没有开启摄像头,但并没有安抚车主们的恐慌情绪。

“之前可以对车主们隐瞒摄像头的事情,那么开启摄像头来监控车主也是有可能的,因为摄像头是否开启的决定权还在特斯拉手中,车主对此没有话语权。”特斯拉车主李毅这样表示。

目前,已经有车主做出一些措施来对“反监控”。

赵明对连线出行提到,在他找到摄像头后,就用双面胶将其贴住。在他看来,车内隐私和家庭室内隐私是同等重要的,也是不容侵犯的空间。

对于特斯拉车主张鸥而言,这样的做法已然不能打消他心中“被监控”的阴影。“对于车内摄像头,虽然可以用东西将其遮住,但那种被监控的感觉是不能消除的。”他这样说道。

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这样的“反监控”也已上升到了国家层面。

据此前华尔街援引知情人消息称,国内政府已开始限制军方人员和重点国企员工使用特斯拉,部分机构开始要求员工不得驾驶特斯拉上班,以及禁止驶入敏感企业的住宅小区。

彭博社则在近日报道称,中国有关方面要求特斯拉车主将汽车停在敏感财产之外,以防车载摄像头收集数据。

据彭博社报道称,这是担心使用过程中特斯拉收集的数据可能导致安全问题,特斯拉的车载摄像头可以不断获取图像、车辆使用时间、地点等数据,政府担心一些数据可能会被传回美国。

“特斯拉不会用车从事间谍活动。”本月20日,马斯克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经济峰会上针对“监控车主”一事这样表示。他还表示,“我们有强烈的动力对任何信息保密,如果特斯拉使用汽车在中国或其他任何地方从事间谍活动,我们将被关闭。”

但需要注意的是,马斯克并没有否定“特斯拉通过摄像头监控车主”这个事实。

其实,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在车内出现摄像头也已不是新鲜事。驾驶室的摄像头一般被业内视为驾驶员监控系统(Driver Monitoring System,DMS)的传感器部分。驾驶员开车时,DMS的主要作用是看看驾驶员有没认真开车和防止疲劳驾驶。

对于这样的功能,车主们其实并不反对,但需要基于被告知的情况下开启。

“在车内装有这样的摄像头,在一开始就会涉及到车主的个人隐私,就应该在卖车时明确告知消费者这一事宜,作为车企本身也有义务这样做。”李毅这样对连线出行表示。

以另一家新能源车企蔚来为例,根据蔚来的车主手册显示,目前蔚来所有车型同样配备了摄像头,具有自拍、监控车内状态等功能,能够提升车辆的防盗和隐私安全性。据李毅表示,蔚来在卖车时,销售人员都会告知消费者摄像头的情况。

但特斯拉却选择了隐瞒,这更为加剧了外界对特斯拉的不信任。加上不断被报道的失控事件,特斯拉的品牌形象岌岌可危。

2、一再失控的特斯拉

“那段路,五菱宏光都刹住了,特斯拉反而没做到。”

张鸥苦笑着对连线出行说着那场事故的经过。在他看来,在事故发生的那段下坡路,几万元的五菱宏光都能及时刹住车,价值二十多万的特斯拉却由于刹车失灵追尾了前车。

他在去年下旬买了特斯拉国产Model 3,为了买这辆车还将之前一直开的燃油车都卖了。

“当时身边人都劝我买了一辆电动车体验下,特斯拉在国内的声势比较大,就选择了这个品牌,没想到才过了半年,就发生了事故。”张鸥回忆道。

本月7日,张鸥正开着特斯拉Model 3正常行驶在天津一条高速路上,在看到前方车辆开始减速后,他也踏下了刹车踏板,但车辆并未作出减速的反馈。于是,他将刹车踏板踩到更深的位置,车辆只是降低了部分车速,依然保持在40km/h的速度,直至追尾前车。

事故发生后的Model 3,图源受访者

“当时看到前车减速后,还有很远的距离就踩下了刹车,但并未减速,在追尾之前,刹车已踩到底,紧急制动也没有生效,幸亏车速不快,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张鸥这样对连线出行表示。

其实,在此次事故之前,这辆特斯拉就已出现过一些问题。

据张鸥回忆,就在事故发生的一周前左右,自己的特斯拉就进行过一次OTA升级,这之后就发现车辆的动能回收功能就不怎么好用了。

动能回收是利用纯电动汽车减速时的惯性,使车轮带动电动机转动,从而让电动机变为发电机,为电池组补充部分电能。而这个功能在运作时,也会对车辆进行辅助刹车。

但在那次OTA升级后,张鸥觉得这个系统就没有工作过。“平时在电量减到一半后,动能回收的感觉就能明显体验到,但在软件升级后,这样的感觉就不在出现了,并且续航也没有延长多少。”

由于车辆问题遭遇事故的还有李毅,只不过不同的是,他遇到的是特斯拉失速。

本月6日凌晨,李毅驾驶着一辆特斯拉Model S行驶在南京到上海的高速路上,车辆在没有任何故障提示的情况下,突然报警表示“动力已降低、车辆正在关闭”,再踏下加速踏板并不起任何作用。

李毅只好凭借着车辆的惯性速度,将已失去动力的车辆停到了高速路路边,而当时的时间已是凌晨1点多。

正在被拖上拖车的事故车,图源受访者

“好在当时时间已经晚了,高速路上没有太多车,不然可想而知,如果车后跟着的是一辆货车,坐在突然失去动力的车子中会有多危险。”他对连线出行说道。

在与李毅的交谈中,连线出行了解到,他是国内最早一批拿到特斯拉Model S的车主之一。从2014年到现在的7年里,前几年状况还行,但从2019年开始车辆就开始出现问题。

2019年年中的时候,李毅就感觉电池续航有点缩减了,同时充电时也有一些异常,就将车辆送到了当地特斯拉中心维修,当时被告知会免费换一块电池,但换完之后他感觉续航并没有改变,充电的异常也还在,他怀疑电池并没有被更换。

再到去年,更多的小问题开始出现,比如中控屏无故突然黑屏和充电断电等问题。

虽然这样,在过去的7年里,李毅在有一辆蔚来汽车的情况下,依然一直在开着这辆Model S,甚至比蔚来使用得更加频繁一些。

“应该还是出于对特斯拉的喜爱吧。”据他描述,在他刚决定买特斯拉的时候,身边人都劝他不要买,毕竟当时特斯拉才刚登陆国内,情况都不太了解。“最后还是买了,但真的没有想到会遇到这样回想起来还后怕的事故。”

虽然事故发生的原因因人而异,但在事故发生后,这些原本受到伤害的车主都陷入到一个更大的痛苦之中——维权无门。

3、维权有多难?

对于维权难这件事,很多特斯拉车主并不理解。

“之前看到有车主在特斯拉一些门店外拉横幅、打口号来维权,总觉得是不是其中有什么误会,特斯拉应该不会做这么过分,毕竟在国内已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头部企业了。”李毅这样对连线出行说道。

没想到的是,最终他也成了特斯拉维权车主群体中的一员,亲身经历了“维权难”。

在发生事故后,李毅首先拨打了特斯拉官方客服的电话,并简单说明了情况后,特斯拉应急中心为其派了一辆拖车将事故车辆拖至最近的特斯拉中心。在这之后,该中心工作人员加了他的微信,但并未给李毅任何就“事故为何发生”的说明和解释。

“事故发生后的次日上午,特斯拉中心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对我告知什么,等到三天后,特斯拉依然没有给我任何回复,直到在被我追问时,对方才回复到师傅还在检查。”李毅这样说。

就在他连续询问多次后,特斯拉工作人员给到回复并表示,有可能是车辆电机进水导致车辆失去动力,但据李毅介绍,在事故发生前基本没有驶过任何涉水的区域,并且近期也没有下雨的天气。

再三沟通之下,该工作人员一会将事故原因归于电机进水,一会又表示是由于在事故之前没装电池加热器所致,再是将事故原因引向2019年的涉水经历,但这些因素,在李毅看来都是不可能引起事故的。

“今年1月份,由于电池有些异常,特斯拉官方建议装电池加热器,但在当时没有选择装,到了夏天之后这个异常也就恢复正常了;而2019年涉水后,也及时到特斯拉维修中心去进行检修了。”李毅对连线出行回忆道。

李毅与特斯拉工作人员的聊天截图,图源受访者

想清楚这些后,李毅意识到一个事实——面对自己的维权,特斯拉在甩锅,想要将车辆事故的责任甩给自己。

截至发稿前,他还没有拿到自己的车,特斯拉官方也依然没有给他一个就事故后维权的正面回应。

像这样的维权无果,张鸥在事故发生后同样遭遇到了。

“在事故发生后,我立即给特斯拉官方客服打了电话,对方表示将在次日回电话说明事故情况。”他提到。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接到电话后,特斯拉将事故责任全部甩给了他。

据张鸥对连线出行表示,电话中特斯拉首先表示给其报了一组后台的行车数据,包括何时踩下的刹车踏板、制动压力有多少等信息,对方表示就数据来看,车辆在发生事故时一切是正常的,并不存在张鸥所说的刹车失灵情况。

但张鸥就给到的数据与行车记录仪的时间做了对比,发现所有时间都有几秒的出入,对此情况,张鸥与特斯拉工作人员做了沟通,想要拿到后台数据进行核对,但对方表示数据是不能给车主的。

张鸥与特斯拉工作人员交谈的微信截图,受访者供图

随后,张鸥再次拨打了客服电话,对方表示数据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是他个人因素导致了事故发生。

“听到这样的回应后,我真的是又生气又失望,自己也开了十多年的车了,当时刹车都踩到底了,最后竟然告诉我说力气太小。特斯拉作为这么大的一个车企,数据对不上就不说了,最后还把事故责任甩给了车主。”张鸥这样说到。

无论是李毅遇到的失去动力,还是张鸥遇到的刹车失灵,在业内看来都与特斯拉的软件有很大的关系,驾驶员在这其中的占比因素很小。

“由于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在机械结构上已是两套系统,前者包括方向盘的助力和刹车踏板均来自车辆软件系统的模拟。正因如此,这些方面出现问题,很大概率都源于车辆软件系统的故障。”智能汽车行业从业者孙涛对连线出行表示。

但特斯拉面对车主,采取的多是甩锅的态度,而这样的画面自今年初开始,就已上演过很多次。

连线出行曾在《隐瞒、威胁、甩锅,这些车企被“点名”不冤》一文中详细阐述了今年1月开始发生的与特斯拉相关的汽车事故,对于这些事件,特斯拉同样在第一时间将责任推给车主、进行甩锅处理,而不是对其做出正面的回应。

特斯拉的一些甩锅声明,图源特斯拉客户支持官微

如果说这些事故本身已经让一些特斯拉的车主受到伤害,那么特斯拉官方对于事故的消极态度更让这种伤害雪上加霜。

“事故后,特斯拉不仅没有安抚受到伤害的车主,也没有正视车主的维权,现在看到特斯拉就能想到之前的事故,感觉已经形成心理阴影了。”张鸥这样表示。

无论是隐瞒摄像头一事,还是面对车主维权的不友善对待,都已经让很多车主对于特斯拉这个品牌感到失望和悔恨。未来,特斯拉拿什么让消费者继续信任它?

4、还能相信特斯拉吗?

相信并选择特斯拉的消费者,从特斯拉售卖开始就不少。

这点从特斯拉今年的国内销量数据中就可以窥见一二。据乘联会数据显示,特斯拉2021年1-2月的国内销量分别为15484辆和18318辆,总销量为33802辆。相比之下,蔚来、小鹏和理想三家车企今年前两月的销量分别为13303辆、8238辆和7679辆,均与特斯拉同期销量有较大差距。

特斯拉、蔚来、小鹏和理想四家车企2021年1-2月销量情况,数据来源于乘联会,连线出行制图

对于任何一个车企而言,是否受市场所欢迎,从消费者的购买量来统计是最为明显的方法。

尽管今年年初特斯拉已经被曝出多起失控事故,但特斯拉的销量依然在增长,马斯克的个人魅力、特斯拉的性价比,都在发挥着作用。

马斯克全球的崇拜者不在少数,他也一直在宣传特斯拉的前沿和酷炫,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特斯拉。

就自动辅助驾驶来说,马斯克就不止一次提到特斯拉的优势。

2019年,马斯克曾在自动驾驶投资者日上,用了近三个小时展示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成果和规划,并表示通过FSD功能的普及,预计到2020年底特斯拉将有能力实现完全无人驾驶操作。

再到去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马斯克再次夸下海口称,将在2020年内完成L5级自动驾驶基本功能的开发。这一功能交付后,车辆就能在有信号接收的区域,甚至在特斯拉从未驾驶过的道路上自主导航,并且能够实现零干预驾驶。

除了口头的宣传,在特斯拉官网的辅助驾驶功能介绍界面,同样向消费者营造着可以实现自动驾驶的幻觉。

打开特斯拉官网可以看到,在辅助驾驶技术介绍页面清晰写着“所有全新 Tesla 车辆均标配先进的硬件,除支持目前已实现的 Autopilot 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外,未来通过 OTA 软件更新,车辆就能在几乎所有情况下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特斯拉对辅助驾驶的介绍,截图自特斯拉官网

但殊不知的是,现实距离宣传还很远。

本月中旬,据外媒曝光的特斯拉在2020年底发给加州机动车管理局(DMV)的两封电子邮件显示,特斯拉承认FSD和Autopilot一样,都只是L2级自动辅助驾驶系统。

此外,特斯拉更是直接表示,FSD Beta版并不适合完全无人驾驶,而且预计“不会有重大改进”。

可想而知,在宣传的技术优势诱惑面前,不明技术真相的消费者会选择特斯拉,但最终拿到手的,确是名不副实的车。

更糟糕的是,盲目相信这种宣传的车主,有可能遭遇安全事故。

2016年,特斯拉车主徐忠在电动车的热潮中购买了一辆进口版特斯拉Model S,而在当时这辆车通过OTA升级将系统升级至7.0版本,随之附带的就是辅助驾驶功能。该功能据特斯拉介绍,它可以自动识别客车、货车以及摩托车。

“虽然更新了这一功能,但对于这个功能还是不太信任,所以用得也不频繁,同时在使用的时候也很谨慎,生怕发生意外,但没有想到最后意外还是发生了。”徐忠这样对连线出行表示。

据他回忆,在2019年下旬的时候,在一次行驶到高速路时,看着路况很好,车也不多,就打开了辅助驾驶。在打开这一功能的同时,他的双手也做好了接管的准备,但在遇到一个弯道时,车辆并没有识别路面的实线,发现问题后虽很快踩了刹车,但还是撞到了路边护栏上。

“好在当时因为进弯车速不高,只是将车的侧面撞了,人没事。但现在回想起来,真的还是很害怕,这之后在也没有用过辅助驾驶这个功能了,也不太敢再开特斯拉了。”徐忠这样说道。

除了徐忠之外,还有更多的车主遭遇到了这样的事故。

去年7月,北京市一辆处于辅助驾驶的特斯拉Model S撞上了同向行驶的道路养护货车,致使特斯拉车辆报废,对方车辆4人受伤,其中一人胸椎严重骨折。

事故现场,图源新华网

像这样的事故,不仅出现在国内,在国外更是频繁发生。

2016年5月,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位男子驾驶特斯拉Model S并开启辅助驾驶后,撞上一辆正在马路中间行驶的半挂卡车,导致驾驶员当场死亡。

而在本月11日,美国底特律市一辆处于辅助驾驶状态的特斯拉Model Y,将一辆半挂卡车的白色货箱当成了“天空”而径直撞了上去,导致车内两名人员受伤而被送入医院抢救。

现在看来,正是向车主隐瞒摄像头和监控的事实、在事故发生后做出的甩锅态度、和宣传并不存在的技术优势,让越来越多的车主不信任特斯拉这个品牌。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车主不再敢开特斯拉出门。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整个行业的竞争加剧,如果特斯拉未来还是以隐瞒、消极的态度来对待车主,将不仅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也将把市场份额拱手让给竞争对手。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赵明、李毅、张鸥、徐忠和孙涛均为化名。)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连线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