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0日
评论数(0)最近,优胜教育被爆圈钱跑路,总部人去楼空,有学生家长交了40万学费,现在根本退不了。
01
公司徒留HR收拾烂摊子
10月19日上午,优胜教育总部,被人群包围得水泄不通。
现场聚集人数最多时达三四千人。其中包括了优胜的任教老师、内部员工、学生家长以及学生本人。
员工和老师早已经找过几轮HR了,甚至出现了谩骂和诅咒,但HR也是受害者,他们也有好几个月工资都没有领到。
10月19日下午,在维权的人群聚集几个小时后,优胜教育方面的工作人员出现在了北京光华路SOHO总部,和家长代表进行协调。
这并不是优胜教育第一次出现退费无门的情况。
近期,国内陆续有媒体报道,当地的优胜教育校区频频停课,学生家长退费困难重重。此前天津、成都等多地的优胜教育都已经爆发了类似事件。
根据官网介绍:优胜教育是一家成立20余年的教育机构,主打K12领域个性化教育,融合线上教学、中心授课、到家辅导,在全国有1500多家门店,1.3万余名员工,门店有直营、加盟等形式。
而如今,这家营业已超十余年的教育培训机构已经风雨飘摇。
据了解,维权家长的待退费金额从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退费总金额仍在统计中。
北京某律所告诉媒体,只算北京校区的应退学费可能就上亿元,全国上下加起来估计有几十上百亿。
这么大的资金缺口,优胜教育如果是一直不出面,恐怕事情依旧难以平息。
02
爆雷早有预兆
17日,优胜教育官微发了一条微博,表示其没有破产。
10月19日下午,优胜教育董事长陈昊与现场家长进行视频连线,并表示“绝不会跑路”。
当天下午,他还就相关问题对媒体及公众进行了详细回应。
他坦承,这次危机事件确实因为有两个失误,一是疫情期间没有全员降薪,二是有的加盟商做不下去就甩锅给总部,“当时可以断臂求生,但是我们没有这么做。”
但据财新网报道,朝阳区某校区的一名教师表示,该校区拖欠教师工资四个月不等,数额达125万。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优胜教育北京广渠门校区,家长未退学费已经超过900万元。
事实上,在优胜教育两条官方声明微博的评论中,也充斥着各种质疑的声音:没破产为什么北京各校区都关了、为何不给老师发工资、学生家长现在退费无门。
今年,线下教育行业的确很难,很多公司想要活下来,不得不砸锅卖铁。
但优胜不一样,优胜教育从2019年下半年以来,就已经在全国各地爆发舆情。尽管官微否认破产,但就种种迹象来看,优胜教育的现状很糟糕。
另外,近日北京海淀市场监管局发布消费预警,曝光当地教育培训行业投诉率高的机构。
其中,优胜教育高居黑榜榜首,这已是该机构第三次上榜,在8月21日至9月20日期间,共收到关于优胜教育的投诉193件,投诉率最高,解决率最低,仅有3.63%。
所以,优胜的现状,不像是疫情影响,更像是自己「作」的。
03
教培行业为何不断爆雷?
去年,成立20余年的老牌培训机构韦博英语,突然被内部员工曝出北京六个校区拖欠员工工资,公司将宣布破产的消息。
随后,韦博英语出现了全国关店潮,上海总部人去楼空。整体来看,和如今的优胜教育,殊途同归。
这么多行业,为什么跑路、欠薪、关门的却总是教培机构?分析下来,背后的原因,至少有这三点:
第一、竞争激烈导致恶性竞争
走在路上,我们经常留意到这样一条街,路两边全是“XX培训”、“名师辅导”、“一对一包过”等字眼的培训机构。
为了招揽生员,各机构使尽浑身解数,每家都标榜着全国独家的、外国最先进的教学方式,同时还要搞各种优惠活动。
但是做培训的HR应该很清楚,培训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渲染问题。
第二、经营管理不善,人员良莠不齐
举个真实的例子,身边一位大学同学,英语四级没过,现在却在一家英语辅导机构做英语老师,尽管这不是家大公司,我也没有歧视的意思,但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市面上很多教培机构管理混乱,资质欠缺,教学人员甚至没有资格证书。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机构其实危机四伏。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诱惑,就想着钻空子、赚快钱,其实是非常短视的行为。
第三、薪资结构,引发内部矛盾
优胜教育如今的失败,不可否认在经营管理上是有着重大失误的,而这个失误还与内部教师薪酬结构有关,可以说也是引发本次教师集体维权的一个导火索。
去年11月份,优胜教育未经过员工同意,强行修改员工底薪和绩效工资。教师为了维权提出“这周课全停”“薪资不解决不上课”等口号。
到了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优胜又要求教师与自己共渡难关,没有发底薪,甚至还出台了“周薪”的新政策,要求老师必须有新签学生或新的续费,才能作为发放周薪的条件。
大家虽然满腹抱怨,但是也没有办法,只能被迫接受。但是优胜教育却得寸进尺,终于越过了教师们的底线:从今年5月到10月份,优胜教育拖欠了员工整整半年的薪资,涉及金额近亿元。
这也是为什么教师们会和家长在一起维权了。
不管怎样,教育培训行业在不断发展,群众的消费意识也会进一步提高,而相关部门也会加强监管。
最重要的是,我们其他企业HR,都要从这些教培机构的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企业跑路”的事情再次重演。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HR知识汇,致力于为HR提供新鲜资讯、丰富干货、温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