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弹财经

子弹财经

公告

以子弹般的穿透力、专业性与深度性解读互联网时代的最新财经动态。

统计

今日访问:7931

总访问量:9934600

1元智能改作文:老师难偷懒,机构恐亏本?

2020年10月20日

评论数(0)

作者 | 黄燕华

编辑 | 冯羽

出品 | 子弹财经

谁曾想,普通的作文批改,有一天也能成为热门话题。

最近,一则关于“作业帮公布了一项‘一种作文自动批改及评分的方法及终端’专利”的消息被发到微信群里。随后便在教育圈引发热议,某教育群内,甚至有业内人士直言:一股脑出来一堆作文智能批改,自欺也就算了,还要欺人,做教育的起码良知都没有,能做好教育吗?

(图 / 某教育群微信聊天截图)

如果把时间往前推,你会发现,“作文智能批改”是个老话题,参与者不乏新东方、学而思及猿辅导等知名教育机构的身影。

那么问题来了,“新东方”们为何扎堆布局作文智能批改产品?推出工具类产品就能一劳永逸吗?教育类产品玲琅满目,行业到底还需要什么?

1、新瓶装旧酒

“作文智能批改”并非新概念。

早在2011年,就曾有玩家上线了网页版作文批改产品。而批改网便是其中之一。

批改网的创始人张跃曾在微软从事语言的搜索及处理工作,他告诉「子弹财经」,自己2010年发现大学英语老师有这样一个痛点:一名老师教数百名学生,但无法做到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尤其是作文。

在捕捉到这一强需求后,张跃火速成立批改网,并从大学开始切入。“当时,市面上并没有打AI概念。”他说道。

张跃还提到,当时用户面临的不是“选哪家”的问题,而是“相不相信、用不用”的问题。“大部分人都有些本能的抗拒,觉得作文批改这个事是人干的,怎么能交给机器去做呢?”

事实上,被作文批改困扰的不止大学老师,还有中小学老师。

在线教育资深业内人士李川(化名)对「子弹财经」举例称,上海小学老师一般教两个班,每个班40-45人。如果老师每个月为学生布置两篇作文任务,意味着他每月要批改约180篇作文,如果认真批改每篇作文,就会显然十分辛苦,毕竟他还有教学任务。

为避免牵扯太多精力,很多老师平时也就抽几个学生的作文详细批一下,对剩下大部分学生的作文批改十分简单。“在作文本上随便写两句,打个‘阅’或标注‘重写’就过了。”李川直言。

不过,老师的这一行为并不会引起家长的不满。他解释道,毕竟认真检查孩子作文的家长极少,即便对老师的简单批改有意见,也不会将孩子的作文在家长群中传播。

后来,上海《中文自修》杂志也推出了作文线上批改服务。不过,由于当时这些线上服务产品属性并不强,且体验感不太好,导致作文线上批改市场热度没过多久,就遭遇了降温。“当时有的玩家按10元/篇推作文线上批改服务,几个月后就死掉了。”李川说道。

据他介绍,2015年人工智能概念开始兴起,教育机构一窝蜂地推出了AI作文批改服务。“这个阶段更多在‘炒概念’,作文批改效果并无实质性突破。”到了2017年下半年,作文智能批改的市场声音就明显下降了很多。

当然,“作文智能批改”概念并未因此全然消失,而是时不时地被一些机构拿来造势宣传。

李川透露,某知名教育机构声称其自研的作文智能批改产品,只需3秒便能给出中文作文批改结果。可一测发现,原本一篇文不对题的不及格文章,却被机器打出了90分(满分100分)的高分成绩,这让他颇为惊讶。“上述机构的做法跟此前的测文网(作文在线评改平台)简直是一模一样。”

更令李川不解的是,在该知名教育机构主导作文智能批改产品的负责人偏技术型,对中文作文并不熟悉。“但凡熟悉,也不会在产品有问题的情况下,向外界展示出来。”

或许是因为对产品的信心不足,一些教育机构虽自研了中文作文智能批改产品,但目前只开放给B端机构,没有直接推介给学生使用。“毕竟产品有问题,贸然推给学生,一旦有家长仔细查看或转交给孩子老师看,发现被忽悠,闹起来砸的可是机构的牌子。”他坦言。

也因为产品存在缺陷,这些教育机构面临“做一单少一单”的窘境。李川表示,在正式向家长推介中文作文智能批改产品前,加盟商通常会先对几十篇作文进行测试。而测试后发现产品本身有问题,他们自然也就会选择弃用。“毕竟将不成熟的产品给用户使用,只会让自己‘死’得更快。”

如此一来,这些教育机构自然就不挣钱。李川透露,某知名教育机构的中文作文智能批改产品仅向其加盟商收取1元/篇的使用费,无法覆盖人工成本、技术成本和营销费用。

问题产品不仅未最终获得加盟商理解,同样亦不招学校老师“稀罕”。

李川提到,不管是重点小学还是普通小学,超过85%的老师都改不好中文作文。“有的老师改完后,出现的问题更多。”很多年轻老师染上了懒惰的坏习惯,没有上进心,还不太愿意接受新事物。

所以,如果中文作文智能批改产品无法真正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甚至因为给家长提供了一个在手机上能直接看到批改结果的工具,而面临批改结果随时被传播出去的风险,被弃用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之前也给学校提供过免费版作文批改产品,但后来发现学校老师压根不愿使用。”他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虽目标基本一致,但中英文作文智能批改产品的发展境遇却不同。

相比中文作文智能批改产品,英文作文智能批改产品的可行性更高。在李川看来,无论语法灵活度还是语料库规模,后者均不及前者。比如在英文语法中,形容词只能位于名词前面,放在后面就错了,而中文语法则不受过多限制。

2、占坑还是引流?

原本不温不火的作文智能批改产品,谁知竟在今年又火了一把。

因为疫情,大量学生被迫上网课,由此也引发了作文线上批改问题,以word文档形式发给老师批改显然不方便。“于是,今年春节期间,很多机构开始着手作文智能批改这件事,六七月份相关产品便陆续被推出。”李川说道。

不过,他同时也直言,预计半年或一年后,“作文智能批改”概念又将沉寂。毕竟百度作文宝早就干过这件事,当时他们团队几十个人奋战了数月,最终还是被毙掉了。“没什么特别的实质成果,扛不住的。”

其实,除了疫情黑天鹅外,众机构推作文智能批改产品还有更深层原因。

“为了抢占先机。”帆顶教育CEO王思源对「子弹财经」如是说。他解释道,放眼在线教育各细分赛道,中文作文智能批改这件事尚无机构真正做成功了。“它们现在推这个产品,目的就是想告诉外界它们在做,且做得还挺好的。”

王思源本人拥有十多年的中文作文批改经验,他在2012年启动了作文批改平台的创业项目,最初从中文作文比赛切入,而后通过上线连接老师、家长和学生,将业务延伸至作文批改和作文教学。

与王思源的观点不同,张跃认为很多机构布局作文智能批改产品,更多是出于“服务的完备性”考量。它们的主营业务不是作文智能批改业务,作文智能批改只是它们拼图的一角。

批改业务之所以能成为机构拼图的一角,与作文的重要性不无关系。一方面,英语的学习,不外乎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其中最综合的部分当属“写作”;另一方面,新高考模式之下,作文被赋予更高的地位。比如上海、浙江、海南和山东等新高考省市英语写作部分由原来的25分增至40分,体现出英语考试开始偏向考查学生的主观输出能力。

更重要的是,作文批改数据背后的商业价值不容忽视。张跃表示,相比选择题等客观题答题数据,作文答题数据更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

毕竟作文是主观题,没有标准答案,这种情况下,学生最终答题数据更可能是原汁原味的输出数据。而如果让学生做一道单选题,由于答案唯一性,答错了就错了,即使选对了,也不敢判定他真正掌握了相关知识。“毕竟这种技巧性东西太多了,说不定是蒙对的。”

当然,上述内容并不是教育机构发力作文批改的全部构想。

“一些机构可以借此开展跟学校和同行的合作。”互联网教育业界资深投资人徐华对「子弹财经」说道。

在他看来,学生刷题需求已经很刚性,如果能再把作文智能批改拿下,相当于获得了一个流量入口,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营销成本。“从成本的角度来看,它是有一定价值的。”此外,无论是融资,还是上市,作文智能批改都可以作为一个技术实力加分项。

3、机器批改,85分是个坎

不可否认,作文智能批改是诸多教育机构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但横在它们面前的难题同样不少。

极为典型的一道难题是,机器很难读懂文字背后的深层意蕴。因为中文有个特点,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表达的含义有所差异,而机器一般无法识别并给出正确的反馈结果。

当然,机器最难读懂的不是文字背后的潜台词,而是挑战更大的作文立意。

所谓立意,是指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

目前,机器批改面向的主要还是偏结构化的作文内容。可以说,所有机器都欣赏不了一篇文章的美。“比如莎士比亚的戏曲给到机器批改,就给不了高分。”张跃表示。

此外,“机器评分难解释”成了另一只拦路虎。据张跃介绍,目前,很多机构都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作文自动批改,但问题是深度学习缺乏可解释性。“你不知道为什么机器打70分,为什么打80分,你只知道是依据模型打出来的。”

不仅如此,机器批改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机器批改可以帮学生将作文分数提高到60分到85分的水平,如果想拔高至85分到95分的水平,则需要老师介入。“毕竟机器难读懂文章的立意,但老师可以。”张跃坦言。

不过,在王思源看来,最大的难题是“语料的不充分性”。自然语言句子的数量是无限的,语料库的规模即使再大也无法穷尽所有可能的句子。“同一个作文题目,不同的人写出的内容势必不同,即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写出的内容也难免有差异。”

回到商业层面,摆在机构们面前的棘手难题,其实是作文智能批改业务“变现难”。它们主要通过To B服务变现,比如跟学校和教育机构合作,向它们收取使用费,但营收相对有限。

林林总总的问题摆在眼前,自然就很难获资本追捧。

事实也的确如此。徐华坦言,独立的作文智能批改项目已经难有商业化价值,如果没有后端更大的在线教育商业项目作为支撑,它存活下来的概率极低。越往后发展,作文智能批改需要突破的是语义识别难题,而这显然需要在技术上投入大量资金。另外,语料库的丰富,也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

不过,作文智能批改产品并非一无是处。

“帮学生增效。”在张跃看来,英文作文智能批改产品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练习作文的机会,还能让其随时享受到有“老师”在旁纠错指导的服务。“英语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无论是评分、评语,抑或是纠错,都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进一步发生。

他还提到,英文作文智能批改产品的推出,无疑会减轻老师批改作文的负担,让他们有更多时间从事有价值的教学工作。

但从用户使用角度看,中文作文智能批改产品给老师带来的却是利空影响。

据王思源介绍,因为老师通常不敢直接将机器批改后的结果给到学生家长,担心闹笑话。这也意味着老师需要再对作文批改一遍。

原本老师批改作文,只需将评语写进去即可。结果现在,老师不仅要写评语,还要纠正因机器批改出现的错误。“机器没帮老师的忙,反而给他们造成了混乱。”他直言。

况且,作文智能批改产品的争议性始终存在。

“为行业沉淀数据。”张跃认为,作文智能批改产品的推出,无疑会为行业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学生行为数据。

而徐华却不这样认为。他表示,从目前来看,作文智能批改产品的推出,很难真正给行业带来多大变化。

至于评判结果,则仍然握在成千上万的老师和家长手中。

*文中题图及其余配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子弹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