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观察

商业观察

公告

探索商业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

统计

今日访问:33

总访问量:323804

想学小罐茶的营销套路?你得悠着点

2019年01月27日

评论数(0)

小罐茶自上市以来,就一直在截然不同的两种呼声中成长,似乎任何的褒贬对它来说都是习以为常。

尤其是前段时间的涉嫌”虚假宣传“事件,更是引发了一波又一波小罐茶骗智商税的讨论:

首先不少消费者认为,小罐茶的价格过高。小罐茶每罐4克,最低折合3100元/斤,最高达18750元/斤。关键是口味还不咋滴!

其次小罐茶创始人是“营销高手”杜国楹。之前打造了背背佳、好记星、E人E本和8848钛金手机。而四次卖产品的套路都是:普通产品 、代工厂生产 、广告轰炸。

小罐茶你可以不买,但是它打造品牌的套路你得学学


由此引发了最近诸多的口水战,笔者也就不掺和了。毕竟作为农产品品牌研究者,我关注的是这样的茶叶品牌运作方式,值得我们新农人效仿、运用到其它农产品品类吗?在此做一些客观的评判:

一、对于原料筛选,小罐茶是这样宣传的:小罐茶有一支顶尖的审评团队,由茶学专家、审评师、营养师等60多人组成,对茶叶瑕疵零容忍,只有盲评全票通过的茶叶才有资格成为小罐茶新品。

而制茶工艺方面,则是一贯的宣传口径:小罐茶联合中国8大名茶的八位泰斗级制茶大师,制作出8款极致好茶。通过珍稀原料与大师工艺的巧妙结合,小罐茶让更多消费者更方便的消费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高端好茶。

诚然小罐茶推动了中国茶的现代化消费,但是茶叶是用来喝的,产品品质是第一位!如果这个”皮“不存,那么所有的”毛“最后都是一地鸡毛!

但愿小罐茶的承诺不是营销的噱头,消费者最恶心的是华而不实了。农产品要实现品牌溢价提升价值,用大师作为品牌背书值得学习效仿,但是”手作“之类的不易过分强调。

熟悉茶行业的人都知道,现在,稍具规模的茶企都已经在用现代设备替代手工制茶,这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时代在发展,未来不管是茶还是其它农产品,创新才是最好的传承。

二、小罐茶线上渠道有京东、天猫旗舰店;线下渠道包括600家专卖店、2000家合作烟酒店和3000家合作茶饮店。2018年,小罐茶全渠道零售额破20亿元,线上线下销售比为1:4。

小罐茶的线下体验店Tea Store邀请了苹果Apple Store御用设计师Tim Kobe操刀设计,与传统茶叶门店的风格迥然不同,通过金属、巨幅玻璃、LED显示屏等元素,让终端店面更现代、时尚。到店顾客可以悠闲地置身其中休息品饮;通过LED屏幕互动,了解每款茶的信息和背后的故事。

这一点值得学习。我们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思路要么大批发,要么就想做电商,但是小罐茶用这种新零售的模式既提高了品牌认知,又能接近消费者、让用户变成粉丝,这样强有力的渠道是未来每个农产品都应该拥有的。

三、小罐茶4克一小罐的包装可谓是一大亮点。通过一罐一泡的创新设计,小罐茶让消费者不再犹豫用量,信手拈来,手不沾茶。据介绍这款包装是小罐茶携手日本著名工业设计师神原秀夫打造的,同时给小罐茶生产罐子的厂家是给苹果生产铝制品的的长盈。

诚然这跟立顿首创”茶包“的模式雷同:重新定义了茶叶的喝法。但是过度地强调外包装的奢华,定位成高端礼品的营销思路今后得改一改了。立顿就是想把红茶做得让天下人喝得起,才在茶市场占有率第一了很多年。消费升级并不意味着产品越贵越好卖,而是代表如今的消费者更理性,更在乎物有所值。

四、因为小罐茶独创的铝罐+铝膜包装,市面上没有现成的工艺可以完成封装。为了在保证密封性的同时,确保撕开的体验能够做到最好,小罐茶宣传说他们的产品经理通过亲手撕掉3万张铝膜,不断调整工艺参数,最终实现了密封性与易撕性的完美结合。

如果事实真是这样,点赞!做农产品就是需要这样的匠心,摒弃过去”求量不求质“的粗放思维,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情愿死磕自己,专注极致。

如果这样的思维除了用在包装,还同样用在产品本身,那就更妙了。

结束语

茶叶行业有着高达3600亿的规模,但是中国的前100名企业加起来,总量还不到市场份额的5%。1992年,立顿进入中国,迅速在茶叶的故乡把所有对手干趴下。中国至今未有过一个强势的茶叶品牌,能够与之抗衡。

这是值得我们好好反思的:我国的茶叶处在价值被严重低估的阶段,如果我们的茶叶行业还停留在了农业时代,那么我们的茶叶还是只能当做白菜一样毫无附加值地销售。

小罐茶对此做出了勇敢的迈进。可能步子大了点扯着蛋了,但是值得想打造品牌的新农人借鉴!

本文作者:时胜利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时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