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13日
评论数(0)文:互联网江湖(ID:VIPIT)
没有哪个寒冬不可逾越,没有哪个春天不会来临。
告别一切户外活动宅在家中,这其实也在倒逼每个人或者集体在这单调的日子里尝试更多新鲜事物。于是,一些新的商业形态在此期间得到快速的扩张。
正如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所描绘的,生产或供给不会自动生成需求,很多“需求”是通过干预形成的。如今基于防控疫情需要,越来越多人要宅在家里,其实就是对需求进行一种干预。
而当大家都居家“断舍离”,所有人接受同一片信息灌输之后。除了朋友圈刷屏的凉皮以及各类美食以外,五环内外人们其实还有很多行为变得更加趋同,更加的和鸣,不再像过去那般泾渭分明的标签化。而这里面谁是那被疫情加速引爆的现实?谁又是那现象级的虚火呢?
一
信息流平台的动荡、分化与洗牌
与17年前相比,如今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让我们的居家生活变得不再单调。了解外界信息也不再是单一的新闻联播,高效丰富的内容分发平台满足各种不同的内容获取需求。
垂直的文娱类内容,包括长短视频、直播等形式,是很多人打消无聊时光的主要渠道,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短视频平台。过去一段时间,短视频平台的价值体现在丰富人们的居家生活。凉皮、烤面包、64步舞等近段时间爆红的宅家玩法全都出自抖音、快手上。
但总的来看,短视频平台本身受疫情影响不大,只不过受疫情影响可能用户时长、活跃度方面会有所增长,在疫情过后会有所回落罢了。
而资讯类的信息流平台,我们目前其实能感受到人们注意力的转移。安逸许久的下沉资讯平台遭遇来自互联网内容分发巨头的“夜袭珍珠港”,看资讯挣钱的赏金玩法再也阻止不了行业良币驱逐劣币的发展进程。
疫情进展牵动亿万人心,因此资讯类内容平台也是很多人时下每天都会关注的app。在老家,一个十八线县城,能感受到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过去一段家里长辈一直沉迷于各种标题党、收徒、攒金币。今年一场疫情却让他们主动把过去每天消耗大量时间的今日头条、趣头条、惠头条们打入冷宫,每天时不时的在百度app、腾讯新闻上看各种实时的数据和报道。
根据极光发布《2020年春节移动互联网行业热点观察研究报告》显示,随着人们对新闻媒体的渴求,获取疫情信息,手机百度DAU节后稳步增长。网民用百度搜疫情信息,看疫情新闻,时长大幅上升。腾讯新闻和今日头条的DAU在节前即开始上涨,人均使用时长也有显著增加。腾讯新闻发布每日疫情实时追踪,被广泛传播。
各类信息资讯平台数不胜数,尤其是一些自诩更懂下沉市场玩法的平台,那为什么如今集聚流量的内容分发平台是百度、腾讯这样的巨头呢?
从品牌特征来看,特殊时期,人们内心其实缺乏一种安全感,这个时候,需要一个能够让广大用户信服的权威性背书来给提供安全感,而大平台自带这样的品牌信任光环。
从信息质量来看,百度、腾讯这样的大平台,在用户认知中它们做什么会更加严谨如履薄冰,不会为了一点流量弄些乱七八糟的内容。百家号现在内容质量审核有多严,那些靠拼凑的做号群体最清楚,低质水文多申请转正时会提示内容质量低。而腾讯方面,传统媒体出身对内容质量本身要求就比较高。
非常时期,与疫情相关信息牵动广大用户的情绪,但许多针对下沉市场的资讯平台内容却良莠不齐。不少资讯平台也设立了相关的内容聚合栏目,但除了各家都有的关键信息之外,页面往下滑仍会看到一些标题党内容,散播一些无用信息,甚至吃人血馒头的文章也有。这些有关疫情的垃圾信息会让人更加反感,特殊时期还保持一如既往地low只会加速流量流失。
从信息功能性来看,绝大多数信息流平台做到基本的信息传递不难,但只是通过互联网传递疫情信息对于防控还不够,个体不能只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例如百度联合北京医药会推出线上问诊平台,结合自身生态,健康教育和医疗服务这两方面实现有效的补充和配合。腾讯也上线了自己的在线问诊平台,并通过小程序等产品联动。这些服务让公众能主动对自己的身体情况进行咨询和掌握。
医疗知识以及线上问诊,这不是说上就上的,发文章可以良莠不齐,但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必须足够谨慎。在眼下这个特殊时刻,只有科技巨头有这个能力和底蕴。
事实上,信息流平台的良币驱逐劣币,本身也符合行业自身的发展轨道。
过去,算法推荐类的资讯虽然能够做到kill time,可总有让人感到腻味和厌烦的一天,内容资讯的草莽时代终将被更先进的“文明”所取代。从web1.0到web2.0,改变的是信息分发的从少到多,从web2.0到web3.0,信息分发要从多到优。如今疫情发生,则加速了由多到优这一进程。因为特殊时期,用户对内容质量方面明显具备较高的要求,平时得过且过的内容质量问题成为当下用户流失的导火索。
可以说,疫情发生,驱动五环外人群品味的提升,信息流平台也将迎来一轮新的洗牌,那些下沉市场厮混甚久的资讯平台将迎来自己生死存亡的考验。
二
五环内外齐喷:由边缘到中心的在线问诊
医药股一贯被认作是牛股集中营。从2008年开始,远程医疗创业开始逐渐兴起,在2011年后上升态势更加明显。尤其是医生多点执业、电子处方和第三方网上售药许更是成为线上问诊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也引起了资本的投入以及创业的热潮,出现了春雨医生、好大夫、微医等线上问诊平台。
从理论上来讲,线上问诊本身基于分享经济理念,可以激活现有医疗体系内的医疗剩余资源,降低看病门槛,发展前景广阔。然而在此次疫情发生之前,整个线上问诊发展真的非常缓慢,根据易观数据显示,互联网医疗在互联网人群中的渗透率大概仅有3%,与其他服务相比渗透率极低。
以腾讯为例,去年一月腾讯旗下在线问诊平台腾爱医生宣布关闭服务。背靠腾讯这颗大树还落得关停结果,在线问诊过去发展有多困难由此可见一斑。别说五环外了,五环内的互联网重度使用人群对在线问诊的接受程度也非常有限。不习惯、不熟悉、不信任,以及医师资源缺乏,因素线上问诊发展非常缓慢。
然而,此次疫情的出现,在线问诊需求却一下子得以引爆。百度、阿里、腾讯、平安好医生、叮当快医、优健康等多个平台通过开展线上问诊入口。微医、好大夫在线、丁香医生也推出湖北地区的免费问诊服务。以BAT为首的科技公司进行饱和攻击,无论五环内外,在线问诊的规模化和渗透率得到快速提升。
根据阿里健康数据显示,其提供在线医疗平台的轻问诊服务上线24小时,累计访问用户数近40万。丁香园提供的数据也显示,1月份问诊环比增幅134.91%,用户环比增幅215.32%。
疫情下,互联网医疗在不同人群中得到快速普及,不少医药股也都水涨船高。那么问题来了,线上问诊真的彻底“翻身农奴把歌唱”,在疫情过后也会这么受欢迎吗?
在互联网江湖(ID:VIPIT1)团队看来,疫情过去,在线问诊的热度一定会出现大幅下降,但也不至于被打回原形,新增流量会集中于那些超级app当中。
为什么这么说?据平安好医生APP后台大数据显示,40%的人关心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5%的人咨询,如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是否意味着已经感染新型冠状病毒;10%的人询问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方式。
此外,根据阿里健康数据显示,其在线医疗平台轻问诊服务上线24小时,累计访问用户数近40万,其中97%的访问量来源于湖北省,而64%的用户集中在武汉市。
这样看来,与其说是线上问诊,倒不如说是新冠状病毒的专题咨询。现在的需求井喷完全是因为疫情这个环境威力的刺激,平台服务价值主要体现在帮助公众缓解焦虑情绪,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可见,疫情只是线上问诊的“兴奋剂”而非行业爆发的“强心剂”。当药劲散去,热度自然就会出现明显衰弱。
为什么在线问诊很难在其它医疗问诊方面有更多关注?为什么说它们只能寄存于超级app当中呢?
一方面,问诊本身就是个低频行为,说实话,一个人整天担心自己得病需要进行各种问诊这本身就是一种心理问题。正常来说,如果手机上有这样一个app,那它一定是平时存在感最低的那个;如果手机主人需要清内存卸载软件,那这类app可能也是首选。
另一方面,即便真有需求,无论是中医的望闻问切还是西医的医疗器械都注重面诊,都不能通过图片或者语言描述得出结论,在线问诊只能用于一些简单病症。
据了解,现行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要求在线问诊平台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这也决定了在线医疗服务重应该在“教”而非“诊”。
因此,未来的在线问诊平台,一方面要寄存于一些高频的超级app当中的,充当一个内部插件,例如支付宝、微信、百度app;另一方面,平台应该从疾病预防、健康知识再到简单线上问诊的闭环生态,“教”为先,“诊”为后。就像现在百度就把百科医典、百度问医生等一系列产品放在一起组建出了一个健康服务生态。而不是一味扯着问诊大旗,这样缺乏落地的土壤。
从人群特征来看,过去,五环内是平安好医生、丁香医生等移动医疗平台的重度服务人群。在疫情过后,五环内仍然是这些垂直医疗平台主要增长点。
而五环外,很多人受教育程度不够高,媒介素养和鉴别能力不够强。它们过去所接受的“健康教育”主要来自于那些针对下沉市场的信息流平台,这些平台其实也是各类健康养生谣言滋生的土壤。如今,随着百度、腾讯等主流内容分发平台走入下沉市场,在健康知识传授上起到替代作用,这其实也是信息传递的拨乱反正。
三
移动远程办公:被误认为风口的权宜之计?
移动办公解决了时下很多企业的燃眉之急,那么这个市场将迎来爆发?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妨先问问那些在社交媒体上高呼“我想回去上班”的人。
首先,那些以在家办公进行假想的SaaS企业可以洗洗睡了。疫情过后在家办公是不可能的。SOHO办公一度是个十分流行的概念,但在移动办公服务相对发达的美国,IBM、google、facebook、yahoo都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这一行为的不可取。
而在现有功能的使用上,企业与员工之间关于工作量之间的种种矛盾在此我们不做过多讨论,我们只说这些远程移动在线办公软件的使用感受。
目前来看,现在那些刚接触远程办公的企业机构,未来疫情过后大概率不会继续使用。对于他们而言,临时的赶鸭子上架,只会让他们把远程办公效率低下、沟通不便、操作困难、网络故障等可能存在的弊端体现的淋漓尽致,对移动远程办公的坏印象也上升到极致。
一些十八线县城里的乡镇学校,很多老师、学生都没有听过钉钉,更没有尝试过这种线上教学和学习的模式。前一段,很多学校老师都在学习和熟悉钉钉等新事物,但如今互联网江湖(ID:VIPIT1)团队了解到,许多低线城市学校已经放弃自己老师直播的想法,采取省里统一配置的网课资源,因为真的用不好。
而那些自己开直播的学校,这两天我们也看到许多报道,线上授课堪称一系列车祸现场。直播课系统崩溃、网络卡顿、听不清楚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发生,家长、老师、学生多方吐槽。
不只是教学,其它远程办公也都有各自不同的问题。例如产品自身方面的,视频电话不稳定、网络卡顿,使用效果方面的注意力易分散、沟通不畅容易引发误解和矛盾等。
事实上,别看现在上至一二线城市,下至十八线县城里的村镇,很多教师、家长在用钉钉学习,很多企业在用钉钉远程办公。但在此之前,下沉市场一直都是钉钉、企业微信等企业办公软件难以啃下的骨头。市场占有率最高的钉钉,其下沉市场最大的客户是G端而非B端。
记得前几年曾经有一SaaS服务商说过这样的话:“C端消费只要找到一个刚需,每个人都可以是你的消费者。企业级市场是你找到一个刚需,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是这个刚需。”
下沉市场很多商业形态,它们的“原生态商业”运作的很好,没有暴露什么大的硬伤,不需要那些“刚需”。如果不是疫情发生,移动远程办公服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它们建立缘分。移动办公服务对于如今的下沉市场而言仍然只是一场虚火,未来,随着疫情过去,五环外的大部分企业机构过去不用的接下来也不会用。
对于服务商而言,目前其实面临着两难抉择。现在卡顿、崩溃等问题经常出现,就连背靠阿里的钉钉都没能幸免。那系统和服务器究竟是升级还是不升级呢?升级的话,成本高,未来疫情过去了,市场需求没那么大了;可不去解决无法满足现在的市场需要,这对于服务商而言这其实是个两难的选择。考虑到疫情过后可能流失的大量用户,很多服务商可能不会为此进行太大的升级。
尾声:
囿于经济发展水平、周边环境、教育水平等多方因素影响,这才有了五环外与五环内这两个不同的人群划分,才有了过去一俩年最为火热的下沉市场概念。
如今,当我们所有人都宅在家里与外面的一切干扰因子进行切割之后,五环内外人群所接收的内容出现较多重合。许多过去以五环内人群为主的服务开始被强制灌输给五环外人群,下沉市场开始出现许多新的变化。
当然了,未来疫情过去,这些新变化不是谁都能成为新常态。
凡是个体主观可以决定的,譬如内容资讯的审美喜好改变,在未来会继续保留下去;在线医疗虽说也是主观行为,但由于疫情环境因素消退、问诊行为本很的低频以及政策局限等因素,其活跃度注定不会太高;而那些需要外界整体协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例如移动远程办公,或许很难真正进入下沉市场。
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在疫情过后,五环内外不会再像过去那般的泾渭分明。“时间机器”加速运转,两个圈层开始有了更多的融合。
科技自媒体刘志刚,订阅号:互联网江湖,微信号:1324791216,转载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