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3月16日
评论数(0)
互联网平台中有很多看不见的规则,它们很少被关注,但最终将作用于用户。比如各大电商平台掀起消费升级浪潮时,很多商家就难以从中受益,甚至因佣金压力、流量门槛降低了服务水平,用户的体验随之下降。但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之。社交电商拼多多进行了诸多尝试:极低的佣金,以销定产,帮工厂树立品牌……这些重构生态的手段,让消费者用同样的价格,获得到品质更好的商品。其实用户买得爽,用得爽了,消费升级也就实现了。
零抽成背后的品质升级
说实话,涨租金,从来都不是件讨喜的事情。
2017年上半年,苹果仅靠在应用中的打赏抽成,就收获了49亿美元。苹果随之计划把抽成提高到30%。各大APP不愿意了,用户更不愿意了——想打个赏搞得这么复杂,优越感呢?体验感呢?
实际上,谁不愿坐收租金呢,近年来中国各大电商对商户的佣金已经水涨船高。但商家压力越来越大,对消费升级时代的剁手党们可不是好事儿:要么同样的商品,价格高了;要么是同样的价格,商品质量却下降了。
说白了,不是买越来越贵的商品就叫消费升级,买得爽、用得爽才是。
怎样才能让商品价格合理,同时提升品质呢?社交电商拼多多的答案是重构——重构平台、商户、用户之间的原有生态。
与其他电商平台不同,拼多多对入驻商家采取免佣金、低运营费用的政策。其逻辑非常简单:商家的成本降低,盈利空间扩大,进而更愿意让利于消费者。
去年双十一期间,曾有电商平台的卖家吐槽:一个利润40%的商品,抛去平台抽成,还有推广费、人工费、快递、货物成本、场地费等,“到最后其实只有10%”。
传统电商关键词搜索的模式,正让平台的主要流量都跑到了大型品牌的口袋。而每况愈下的中型商家们,其商品不仅质量好而且性价比高、辐射的用户范围也极为广泛,恰恰是消费升级的中坚力量。
拼多多的做法,相当于在为他们解绑。商家压力下降,服务好了,同样的价格能买到更好的商品了,消费者的体验自然也提升了。
让网购充满温度,让生产直达需求
8月中,做拼多多做女装店的王明,已经能做到月均6万订单,月销售额超过300万。他觉得,这与价格无关,而是产品服务、“体验至上”的胜利。
人们购买了商品时候,其实心里是渴望更多服务的:咨询时得到的细致讲解,耐心的售后服务,甚至导购员一个甜甜的笑容。不过这些产品服务,往往要在实体店中才能体会到。拼多多希望实现的,是让用户隔着手机屏幕,也能感受到这种质感和温度。
为此,他们也在引导上家做好服务,为那些性价比高、顾客评价好、售后服务优质的商家提供更多的曝光量。他介绍说,一件衣服虽然成本利润只有4元左右,但因为用户的口碑好,平台很认可,所以给了较多的活动展示,也能达到一天两万万的订单。
在这样的激励下,王明不仅要确保服装的品质、设计达到高标准,也在用户在购买、支付和售后方面的服务上,付诸了很多心血。
拼多多提升体验的另一个武器,是打通生产与需求之间的任督二脉。拼多多会在秒杀活动中,基于精准用户推送,测试新品的受欢迎度,进而帮商家预估大规模的销量。
去年10月2日,拼多多商家“天绚垫尚纺专卖店”的一款冬被,上线一小时就卖出了4000条。店主小姚加急订购了200吨填充棉,提前储备了7万条被子。果不其然,拼多多“10.10”周年庆上,这个产品大受欢迎,两个月已经买了30万条。
目前,拼多多已经开放了平台的优势资源,为那些优质商家提供更多采销、营销和物流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完成产业链资源的整合,提升了仓储、物流方面的效率。
对用户而言,因物流漫长导致的等待、因缺货引发的不满,都因此减少,购物的体验感和愉悦感,也因此提升。
价格合理,品质更好,服务贴心——用户买得更加开心,做到这几点的拼多多,已经在消费升级的道路上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