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2月19日
评论数(1)最近很关注电子商务。
诱因有两个。
诱因一是:前上司L总,现在一家公司负责电子商务(B
我当时就震惊了!
L总是07年进入那家公司的,刚开始筹建电子商务的时候,L君先是从售后服务部的经理做起。有一次我们一起吃饭,L总把名片给我们的时候还很不好意思,说自己现在就是一个修鞋工,半开玩笑半央求我们:此事不足为外人道也。
08年,L总开始组织产品在网上销售,第一年做了几千万,第二年的业绩接近一个亿,第三年业绩突破两个亿。
诱因二是:我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已经把网购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其中一个叫雯雯的女孩,已经患上了“网购瘾”,症状和喜欢逛街的女孩一样,每天不在网城中逛半天就心神不定。更出人意料的是,她和朋友自己打理着一家服装实体店,但自己的衣服却都是在网上买来的。
我前几天看了她推荐的一些网店,其中一个售价160元的女包,网店上显示已经卖出了13000多个。
我再次被震撼!
这个女包的毛利最低按照60元计算,那么销售13000个的毛利就是78万元(单款)!
我还记得,在03年左右,那时刚流行做品牌专卖店,市场上的产品还不是很丰富,顾客也没有那么挑剔,一些品牌的销售中常出现所谓的“爆款”,单款的销售量可以达到几百甚至上千双。一个公司如果当季能做出几个“爆款”的话,公司的盈利就不成问题了。
后来,随着国内“山寨技术”的发展,各个品牌的销售中就再也难见到“爆款”了。
现在,“爆款”重出江湖,不过是出现在C
讲完我关注电子商务的原因,现在我把话题转一下,说一个好友Y君的从业经历。
Y君高中毕业后就来到深圳,跟着在鞋厂做设计开发的亲戚学手艺,在多个鞋厂一做就是二十多年,从设计开发到生产质检,每个环节无不精通,在珠三角一带的鞋厂也是小有名气。
前两年,一家拥有一万多名员工的港资企业慕名找到Y君,高薪聘请他为工厂的技术顾问。
我去那家工厂探过一次Y君,看见他踩着单车(工厂太大,来回巡视方便),带着耳机听着音乐,优哉游哉的转来转去。
那家工厂很尊重Y君,只要没有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上的难题咨询,就任由他在工厂里逍遥自在。
我当时很羡慕地问Y君:为什么你什么事也不用做,也能拿这么高的薪水?
Y君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我不用做事,是因为我能做他们不能做的事!
一年后,金融危机到来,工厂开始大批大批的裁员。
很不幸的是,Y君也被辞退了,因为他的薪水太高。
我去安慰Y君,同时也很奇怪,像Y君这样的稀缺人才,怎么也会失业?
Y君很坦率的告诉我,这么多年,每一次经济危机或对制造业不利的政策大调整,他都会先失业一段时间,有时是主动失业,有时是被动失业,已经习以为常了。
因为鞋厂的利润太薄,稍有个风吹草动的就难以维持。
这时候,很多工厂就会选择遣散工人,暂停生产,等经济好转的时候再重启机器。也有一些鞋厂会咬牙挺住,接一些零利润甚至是负利润的订单,硬撑到经济好转。
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所以即使Y君是一条龙,某些时候也只能委屈着盘一段时间。
Y君起起伏伏的职业生涯,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国内大多数鞋服类制造企业的生存现状很残酷。
鞋服类制造企业生存窘迫的根源是利润微薄,而利润微薄的根源是盈利模式太窄。
鞋服类制造企业的盈利模式一直很单调,要么是做外单,要么是做内单,好一些的企业是外单内单一起做,既做生产又做渠道的企业是少之又少,既做生产又做品牌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
单纯接单生产的致命之处就是完全依赖产业链上下游客户。你制造的产品再好,但向你下单的品牌商们一旦运营不善,就会受到波及。更何况近几年各品牌都生活在同质化泛滥、格战不断的恶性市场环境中。
再加上上游客户的原材料涨价,企业自身人力成本是上升,让鞋服类制造企业一直生活的很艰辛。
现在,电子商务已经发起了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国内鞋服类制造企业的机遇也随之而来,那就是做电子商务。
鞋服类制造企业怎样做电子商务?
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做B2B还是做B
二,盈利模式是什么?
三,优势是什么?
做B2B还是做B
盈利模式是什么?我推崇用“轻资产运营”的模式做产业链延伸,也就是产销一体化的运作方式。当然,“轻资产运营”只适用于产业延伸后的B
优势是什么?其一是性价比优势。假设一件产品的生产成本是100元,工厂加20元作为生产利润,品牌商加200元做利润,再加商场费用(租金扣点等)90元,还有人工、物流等等费用,这件产品放到专门店的货架上时,价格不会低于500元。但如果这件产品进入B
——让我们的思想在文字中流动